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章。”生活中处处都有语的气息在洋溢。而同时,我们又必须把本语言转化为我们生活中有用的语言.真正体现语言的生成,真正体现本的开放和创造。  相似文献   

2.
课堂属于学生,学生活跃于课堂,个性得以呈现,交流迸发光彩,兴趣油然而生,这是理想的语文课的第一理想。理想的语文课正如理想的人生,虽然闪着美丽的光彩,却终究与今日语文课、今日人生有着不可立就的距离,然也正如人生总应有理想一样,理想的语文课也总可以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1.熟练运用记叙、描写和说明,清楚、正确、生动地再现客观事物;2.恰当运用议论和抒情,真挚、自然地表现主观情意。1.选材角度求新、求小、求巧,清楚准确地再现客观事物。苏轼《题西林壁》中有这样一句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观察角度不同,所见事物就迥异。写文章又何尝不是这样?选材角度好,就能给人别有洞天的感觉,读起来兴趣盎然;反之,就会给人平淡无奇的感觉,读起来索然无味。再现客观事物,选材角度很重要。一是选材角度求新,写出平凡事的新意。我们首先要关心和参与生活,善于发现和积累,根据写作意图善于从中挑出…  相似文献   

4.
<正>所谓教学呈现,指教师通过声音、文字、图像以及多媒体将教学内容要表达的意义展示给学生,使其接受要表达的信息的方法和途径。教学呈现包括教师讲解呈现、板书呈现、多媒体呈现以及教师行为和动作呈现等。教学呈现是否精彩,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堂精彩程度。本文以鲁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以下简称"本课")教学设计为例,探讨教学呈现问题。  相似文献   

5.
如何演绎精彩课堂,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不断思索与实践的永恒话题。在无数次观课过程中,每位教师都有令自己久久难以忘怀的精彩课堂。在我们崇拜名师、专家的精彩课堂演绎时,是否也曾在心里或者笔端整理过属于自己的精彩课堂?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以文章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学习文本解读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心理过程,是能动的积极思维过程,是人脑中信息相互作用与反应的过程。“心态决定一切”,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阅读心理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输入吸收,写是输出表达。但现行的阅读教学重理解轻运用,培养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不是运用能力,读和写之间不能达成顺畅的转化,语言的“成活率”低。我们追求的是阅读和作文形成一体,无光云影共徘徊,读写之间互相促转化,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因写而读,读写结合,实现语文教学“1+1〉2”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8.
林国清 《福建教育》2006,(11A):30-31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定要与语文课上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语言能力比翼齐飞。一、听中想象听力训练是培养语言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堂中,莫不充满着声音,特别在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教师绘声绘色描述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倾听中根据语言示意,积极调动记忆中的表象,再造形象,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图景,从而入情入境感悟文本。请看《泊船瓜洲》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9.
正【教材简解】《云房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童话故事,意境优美,充满童趣.作为低年段的一篇阅读教学文章,我们不能忘记其识字、写字的核心地位,把课文当做识字、写字教学的背景.同时对低段阅读教学中的词语、句子以及典型例句的学习,也不可忽视,处理好这两个重点环节,使其相得益彰.【目标预设】根据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  相似文献   

10.
孙旭红 《教学月刊》2006,(11):22-24
东北师范大学一教授在批阅2004年高考作文(全国卷)时特意对举死亡事例作了个统计。共阅卷2658份,有55人在作文中列举了死亡事例,而这些事例中约59.4%都是青少年自杀事例,还有2.2%的学生提到自己曾产生过轻生的念头。我们暂且不论这些死亡事件的真实性,单看这些数字就触目惊心,令人担忧。为什么年轻的生命如此脆弱?从生命意识的角度看,侧面反映了学生生命美育意识的淡薄。  相似文献   

11.
12.
民俗文化是斑斓多彩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所选的《社戏》《端午日》等所写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平常中蕴含着神奇,闪烁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熠熠光辉。《端午日》节选自沈从文小说《边城》。课文以简明古朴的语言,着力描绘了茶峒人端午日赛龙舟、捉鸭子的精彩场面。在《端午日》备课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从“众里寻他千百度”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曼妙过程。师生联手行动“广积粮”:充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师生合作“深挖洞”:深入开掘教材、合理整合资源,使有形的书面教案和无形的融入师生…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由此可见,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有效培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不仅要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还要让每个学生尽力去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具有“点石成金”的手指头,使他们能够及时地掌握最新的知识,成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在文本研读过程中,如何巧妙地引进助读材料?又如何让引进的材料与文本相融共生?全国第五届"语文报"杯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山东济宁学院附中朱则光老师执教的《背影》,其引进材料的艺术,令人叹为观止。让我们跟随课堂的节拍,品鉴朱老师高超的手法。【课例回放】一、感悟:喜欢还是不喜欢?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过去就知道或是读过这篇文章的请举手。和爸妈讨论过吗?喜欢这篇文章的同学请举手。穿插:  相似文献   

15.
一、作文教学思维训练的必要性(一)思维能力是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过程就是“用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表达思想、观点、主张的过程。它既是一种认识活动,又是一种实践活动。从作文整个完成的过程来看,作文是一个由物一意一文的双重转化过程”。[1]这种转化不单表现为由思想到语言的外化,同时也包括由客观事物转化为思想的内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一、虚实相生诗意自现虚与实本身是一对哲学范畴的概念,在抒情性较强的作文中,表现为实景和虚景的有机结合与统一。实景能使所描写的形象得到集中充分的表现,虚景能激发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如果只实不虚,势必拥塞呆板,令人窒息;如果只虚不实,便空洞无物,不着边际;只有虚实相生,才能产生无穷的意味和悠远的境界。请看如下实例:①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②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里摘来的两例,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即真幻莫辨、虚实互现。①句中的“姑娘”是实体,“愁怨”是…  相似文献   

17.
句号在标点符号家族中属不引人注目的一类,它不像感叹号那样能经常掀起情感波澜,也不像问号那样擅长循循善诱,更没有省略号的余韵悠长让人回味。其实,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转移一下关注重点,你会发现,细节中常有好风景:比如句号——这最不入你眼的标点符号,其实恰是一碧波深潭,善于观察善于挖掘的你,同样可以在其中发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别有洞天。举几个简单例子。一、一个句号撬开一篇文章比如说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台阶》,我就是从一个句号开始的。不甘心以千篇一律的“台阶”为切入点。在我第一次接触文本的时候,吸引我的是…  相似文献   

18.
句号在标点符号家族中属不引人注目的一类,它不像感叹号那样能经常掀起情感波澜,也不像问号那样擅长循循善诱,更没有省略号的余韵悠长让人回味。其实.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转移一下关注重点,你会发现,细节中常有好风景:比如句号——这最不入你眼的标点符号,其实恰是一碧波深潭。善于观察善于挖掘的你.同样可以在其中发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别有洞天。  相似文献   

19.
<正>幼儿天生有很大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表现出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那么,如何处理好天光云影和源头活水的关系,如何培养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呢?在实践中,我园充分发挥地处城乡交界的优点,利用自然资源培养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积极挖掘幼儿的潜能,从而达到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目的。一、丰富的观察活动——提供时间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40年代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的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