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琦 《考试周刊》2013,(87):121-121
文章介绍了三种差别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的方法:一是依据内涵和性质判断:在具体的习题中如果题目强调的是题中对比双方对立的一面.一般适用矛盾主次方面的原理.如果题目强调的是对比双方的相辅相成.则一般适用主次矛盾原理;二是依据命题的设问方向判断:如果材料侧重于解决问题。即改造世界。一般适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如果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某事物的评价或看法,即认识世界,则一般适用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三是依据标志性词语、典型的俗语、成语判断:题中出现“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抓主要矛盾的表现,题中如有“总的来说”、“识大局”、“判断性质”等时。则体现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相似文献   

2.
杨华 《中学文科》2009,(12):14-15
准确理解、把握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高二年级哲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分不清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主要是他们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出现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教师自身没有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科学内涵及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一、两者含义不同哲学上,把事物分为简单事物和复杂事物,简单事物是只由一个矛盾构成,而复杂事物则是由多个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多种矛盾之间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其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相似文献   

4.
章绍麟 《考试》2008,(12):46-48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作为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都是关于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极易混淆,是学生的易错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5.
准确理解和把握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高二年级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一部分学生分不清主次矛盾和矛盾  相似文献   

6.
7.
8.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关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问题,始终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好象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许多学生在做题时,也总是胡蒙瞎撞,很多教师和学生从“是一个复杂事物还是一个矛盾”上去判断(教材上说“在认识复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一直为学界广泛关注。目前为止,虽然大多数学者都承认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但对于二者如何区分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本文将在阐明两类矛盾的基础上讨论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区分问题,并提出区分两类矛盾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高二哲学上册讲到矛盾问题时,关于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许多学生容易混淆,难以区分。即便到高三第一轮复习完,许多学生在解答与"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相关题目时还会感到非常吃力。所以本文旨在帮助学生有效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异同,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正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①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零;②系统所受的外力比相互作用力(内力)小很多以致可以忽略外力的影响;③系统在整体上不满足守恒条件,但在某一特定方向上满足以上两条。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孤立的系统,即外界必然对系统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严格说来任何一个系统动量都不会守恒,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理想运动模型的建立就抓住了影响运动过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语教学追求八个字:注重课本,注目课外。课堂上抓纲(教学大纲)务本(课本),也注重课外的抄、演讲、考查,即课外“三步曲”。  相似文献   

14.
家访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串门走动,也不是教育手段的点缀。对教师而言,家访是一个教师世界观、价值观、人品、胸襟,甚至是眼光的全面展示;对家庭而言,家访带来的是家长的惊喜、孩子健康成长的曙光;对学校、社会而言,面对面、心对心的家访更能有效拉近家长和老师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促进  相似文献   

15.
赖家东 《新疆教育》2012,(15):149-150
课堂教学如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如何突出创新?作业布置如何立足中等生,扶持后进生,满足优秀生,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师。笔者在长期的实践中,终于找到了一些破解难题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牙床上的一员老将因为年迈无力,即将辞军退役,可是,他又非常舍不得这个奋战了十多年的战场和与他朝夕相处了多年的老朋友们,所以迟迟不肯离开,结果弄得我是吃不好也睡不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个生造词“三步曲”在报刊上频频出现,下面是随手捡来的几个例子:(1)《公文写作》课教学法三步曲(《华南师大继续教育》1999年第2期标题),(2)西部开发三步曲(《中国财经报》2000年4月26日标题),(3)重提“安乐死”这个话题,我国首例涉案医生提出“人生三步曲”(《羊城晚报》2001年4月13日A8版一引题,主标题是:优生→优育→优死),(4)新诗教学三步曲——我教《致橡树》(《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4期标题),(5)语段压缩三步曲(《中学语文》2000年第12期标题),(6)偷埋偷葬“三步曲”(《南方日报》2002年3月3日A4版小标题),(7)老记背运三…  相似文献   

18.
<正>本学期结束了,也相当于人生中的一盘菜做完了。期末考试就是品一品这道美味的菜。NO:1红领巾大检查最近,学校来了一个大检查。规则是这样的,每个人都必须戴红领巾,不戴者,每班扣0.1分。而且,得等到预备铃打完后,才能进校。所以同学们是上学、放学、上课、下课都得戴。因为表现好了学校发流动红旗。  相似文献   

19.
感悟即“有所感触而领悟。”“感悟”是由感而知、而觉、而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从第二学段就已经初步涉及感悟,可见,感悟已经成为语文阅读的重要策略,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感悟的过程。对此笔者谈自己的三点认识。一、感悟要固“本”也要寻“源”这里的“本”是课本,“源”指的是与文本有联系的、可以整合利用的资源。所以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的感悟不能只囿于对文本语言的简单理解,而是要引领学生广泛涉猎与课文相关的资源,并巧妙地利用这些资源,催…  相似文献   

20.
一,乐学———学法指导的前提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学生对学习产生需要和兴趣,即乐于学习,才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逐步达到善学、学会、会学的境地。学生乐学的情感,要靠教师激发起来。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