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权”概念是政治常识韵一个重要概念。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的本质决定了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性、主权性和普遍的约束性等特点。其中主权性就是指国家权力不依附于国内外任何其他权力,具有至高无上性和独立性。它表现在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但“主权”一词在具体应用时,有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第一部分 我国的国家制度 一、关于国家性质(国体) 1.国家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 ①从起源上看,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不能认为“国家是用来调和阶级矛盾的”。②从本质上看,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阶级性是其根本属性,不存在“超阶级的全民的国家”。③从国度上讲,国家由领土、政权、主权、人口等要素组成,具有主权的属性,不能认为“国家就是居住在一定领土范围内的,拥有国家主权的,具有一定数量的人口组成的共同体”。④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管理形式上有所变化,但其经济基础、阶级本质没变,不能认为“其性质已发生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阅读》2007,(5):I0001
一、关于国家性质(国体)1.①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不能认为“国家是用来调和阶级矛盾的”;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阶级性是其根本属性,不能认为“强家就是运用强制力为社会谋福利的”,超阶级的全民的国家是不存在的;国家由领土、政权、主权、人口等要素组成,  相似文献   

4.
当今的国际社会是由近 2 0 0个独立主权国家和众多的国际组织共同构成的 ,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任何一个主权国家 ,都是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在这四个要素中 ,人口和领土是国家存在的自然条件 ,政权是国家的重要条件 ,主权则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那么 ,“两国论”者所称的“中华民国”是不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呢 ?答案是否定的。一、原“中华民国政府”所拥有的领土和主权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所继承从表面上看 ,“中华民国”的确据有台、澎、金、马共约 360 0 0多平方公…  相似文献   

5.
论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权利具有自主性、目的性、法定性和行为性等特征,表现为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三种结构形态。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遵守公共利益原则、合理限制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国家权力具有强制性、主权性、不平等性、资源控制性和自主性等特征,表现为分散性国家权力、独占性国家权力和制度化国家权力三种结构形式。国家权力运作遵守有限的自主运行原则和法律支配原则。  相似文献   

6.
在从“汲农”到“惠农”的治理转型中,财政匮乏下的压力体制型构了基层政权的汲取特性,并制约着服务型政府的现代建构。从体制结构看,汲取型政权在权力体制、国家财税体制与关系互动体制等方面都遭遇不同程度的的抵牾与约束,形塑出各种张力关系与现实困境。基层政权迈向服务型政权的重塑路径.应着重从体制突破入手:建立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结合的权力运行体制,构建相对自主的公共财政体制,发展基层民主重构基层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从国家应具备的要素阐述“台湾”是一个国家,从历史事实上、国家法规定上,阐述台湾自古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国际法上的主权是有不可分割性,中国政府目前未对台湾实际行使领土主权的事实绝不意味着台湾拥有部分主权,绝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没有国际法上的权利或没有力量来实现中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水浒》所表现的主旨一直被人们误读,其实,在“官逼民反”、“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等旗号下,是吏胥、军官和地主等统治阶级的中下层集团纠合流民和市民势力发动的一次争取权力的斗争,对封建政权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冲击,而“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也只是虚幻的表象。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修订了两次,2009年4月已出第三版。选修教材到底如何编写,不必遑论。在教学中,我们觉得教材中的一些观点值得商榷。一、国家的性质就是国体吗?课本第三页写到:“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明表明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第四页写到:“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胜利,俄国即刻确立了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苏维埃政权。列宁当时对此赞赏有加:“苏维埃是新型的国家机构,……同资产阶级议会制比较起来,这是在民主发展过程中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一大进步。”①因为它采取了和资产阶级议会制的“三权分立”原则相反的、从理论和规范层面上更能体现人民主权的“议行合一”原则。在“议行合一”体制下,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是同一的而非多元的,是单向的而非双向的。立法权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可以绝对地、无条件地领导和监督行政权,而行政权却只能完全地无条件地服从于立法权,没有也不允许有抗衡立法权的法律地位、资格、力量和手段。苏维埃制度,得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确认。从理论架构上说,它确实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国家制度理念,是民主制的最高形式。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有着重要的意义,能更好地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能更好地促进和巩固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能更好地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和创造性性,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一、社会主义民主什么是民主?民主的原意是人民的权力。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一向把民主首先看作是一种国家制度。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把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和“争得民主”作为同一个问题提出来,把争得民主,即掌握国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作为无产阶级成为(或称“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标志。列宁也曾经指出:“民  相似文献   

12.
任何政治制度都具有其自身的矛盾。虽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的矛盾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矛盾有本质区别,但不能否认它的存在。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一切国家权力的来源,但由于国家权力本身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和普遍强制性的特点,因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国家权力的独立性与人民的主权性之间的矛盾。它不是对抗性质的矛盾,而是在统一的基础上出现的非统一性的矛盾,但不能排除它有裂变的可能性。促使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就是逐步地克服和消除这个矛盾,从而使国家的政治权力与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走向完全的统一。鉴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相似文献   

13.
任何政治制度都具有其自身的矛盾。虽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的矛盾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矛盾有本质区别,但不能否认它的存在。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一切国家权力的来源,但由于国家权力本身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和普遍强制性的特点,因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国家权力的独立性与人民的主权性之间的矛盾。它不是对抗性质的矛盾,而是在统一的基础上出现的非统一性的矛盾,但不能排除它有裂变的可能性。促使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就是逐步地克服和消除这个矛盾,从而使国家的政治权力与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走向完全的统一。鉴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相似文献   

14.
政治统治是指掌握了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的阶级专政,以保障统治阶级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和利益.因此,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在实现他们的统治的时候,必  相似文献   

15.
权力制约原则是现代政治权力监督原则的总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人民主权理论出发,对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学说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但从未完全否定“三权分立”思想的历史合理性。权力制约机制要求制约主体具有活动独立性、制约对象具有活动公开性、制约关系具有对等性、制约手段具有强制性、制约结构具有协调性,等等。我国行政机关人员同时接受政党制约、人大制约、监察制约、司法制约和社会制约,但以权谋私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目前应健全体系严密、结构合理的制约机制,使直接制约与间接制约、纵向制约与横向制约、同体制约与异体制约、弹性制约与刚性制约在功能上互补,在环节上紧扣,从而达到制约机制系统性能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6.
人权与主权     
人权与主权是国际法的两个范畴。近年来,随着人权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普遍看法的问题,人权与主权的关系亦成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外交诸领域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从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主权及其在国际法上的意义 近代意义上的主权概念首先是由16世纪中期法国政治学家、法学家布丹在他的名著《论共和国》一书中加以系统论述的。他认为,主权是“国家内绝对和永久的权力”,是一国的最高权力,不受国家的法律约束,从而为主权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关于主权的学说在近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根据王沪宁同志的归纳,有霍布斯的契约君主主权论,洛克的议会主权论,卢梭的人民主权论,黑格尔的国家人格君主主权论,奥斯丁的功利主义主权论等。随后,主权的内容不断丰富并最终被确定为国家不可缺少的属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法学界出现了一股抛弃有关国家主权和国家权利的潮流。他们主张取消国家的对外主权,这股湖流席卷了整个西方并且影响至今,各种主张废除国家主权的学说层出不穷。有人断言:“陈腐的主权国家就显出了真形——无非是世界循环系统中妨碍血液流通的一个残存的疙瘩罢了。”有人宣称:“历史正在使国家主权这个词儿逐渐丧失意义”。他们统统把国家主  相似文献   

17.
知识园     
一个国家的称谓,既反映这个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即“国体”),也反映这个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而政体是由国体所决定的。国家的称谓主要有以下数种:帝国一般是泛指皇帝握有最高权力的君主制国家。如历史上的罗马帝国、清帝国等。王国指以国王为国家元首的君主制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王国、荷兰王国、约旦王国等。但不同的王国,国王享有的权力大小不同,有的国王无实权,有的国王的权力却很大。共和国指采取共和制的国家的通称。其含义是泛指其国家代表机关和元首均由选举而产生。  相似文献   

18.
法是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即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所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定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这个定义反映了法的规范性、国家强制性、阶级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法治乃是涉及法律精神、法律制度、法律技术的多层理性建构系统,科学有效的法律制度必须以民主的法律意识为基础,没有科学的法律观念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颁布和施行规范了立法权限、立法程序,…  相似文献   

19.
主题内容认知  如果仅从表面现象看 ,从奴隶社会开始 ,一个个王朝的兴衰更替 ,国家政治局面的分分合合 ,构成了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在王朝兴衰和政权更迭的背后 ,反映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各种矛盾关系 ,如最基本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等等。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更 ,推动着统治阶级调整政策制度 ;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在矛盾、民族矛盾导致政权更迭 ,也推动着当权者调整政策。古代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活动总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展开的。本主题内容作为古代史的开篇 ,既是其他主题…  相似文献   

20.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无产阶级革命所建立的无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政治统治联结在一起。 他们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建立民主制度,从而直接和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这就是说,无产阶级建立的民主制度,就是无产阶级国家的政治制度,无产阶级建立的国家政权,就是无产阶级专政。这是一种以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为领导的;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一切权力属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