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诉讼中的事实都要靠证据来证明。整个审判的核心应当围绕着举证、认证、鉴别、分析和认定展开。律师的全部业务活动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围绕案件证据,查明案件事实,正确运用法律。证据是律师参与诉讼、进行诉讼的基础。证据对于律师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直接的作用。律师证据的收集、审查,是律师参与诉讼活动的基础,是律师举证、质证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侦查实验笔录的运用是侦查实验的核心问题。文章试通过对侦查实验结论证据属性的分析,明确侦查实验笔录的证据资格,并在此基础上从事实和法律层面对侦查实验笔录的完善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侦查实验在侦查以及审判中发挥其特有的证明价值。  相似文献   

3.
电子数据属于视听资料类证据,但它具有无痕性、易变性、开放性特征。使用该证据时既要审查提供的主体,又要审查其来源;还要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审查其真伪。  相似文献   

4.
廖祥正 《天中学刊》2012,27(3):55-59
刑事证据能力包含三个要素:关联性、可印证性和合法性。关联性是指从逻辑上看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有实质性联系;可印证性是指从主观经验上看证据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合法性是指从价值上看取证主体、取证程序和证据形式合法。没有关联性或可印证性的证据首先排除有证据能力,不论其合法性有无。可印证的关联性证据具有证明力,但是否具有证据能力还需看其是否合法。证据的"三性"具有不同质性和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5.
本通过对贿赂案件证据形式和特点的分析,说明了证据问题是处理此类案件的主要问题;章着重研究了贿赂案件的证据分类、体系以及证明标准,指出司法实践中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章还进一步对设立和完善贿赂案件证据规则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间接证据,又称环境证据,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存在争议的概念.在我国,学者对间接证据的定义,基本形成了一致看法,但是,与间接证据理论的奠基人的观点有所不同.不少著名学者也曾从不同角度阐发过关于间接证据的理论.该文将客观地分析比较这些观点,以期给间接证据的理论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2004年5月1日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相继出台的配套法规、规章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属性定性为证据,作为人民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时的证据使用。然而,目前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均未对这一处理交通事故的重要证据属于何种证据作出明确定位。为此,必须从现有法律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证据属性定位的缺失出发,阐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属性的法律定位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民法院不是举证责任的主体,人民法院依法调取证据的行为不能为人民法院作承担举证责任的依据,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行为,其法律属性应为司法救济,我们应当在此认识基础上构建我国人民法院调查取证制度。  相似文献   

9.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被誉为“审判中的审判”。实践中,有罪推定思想及刑讯逼供、法律程序违法、证据文书制作违法等因素可能导致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非法而面临被排除的结果。公安机关为防止冤假错案,应转变办案思想,杜绝刑讯逼供,依照法定程序办案,规范文书制作,做到规范取证。  相似文献   

10.
证据的“三属性说”未能很好地说明证据在程序中作用的过程,只是孤立的反映了证据的特征。证据因为经过法官的判断取舍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自由心证制度是证据主观性的体现;应当重视对证据的主观判断的过程,建立符合诉讼程序要求的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依照法律授权,检察机关是侦查职务犯罪的唯一主体,其他任何机关、团体都无权行使对职务犯罪的侦查权。纪检机关在查处党员干部、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案件中发现有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也应移交检察机关。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后纪检监察证据证据能力的判断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的言词证据并不能作为具有证据能力的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只能作为司法机关调查取证的一种线索;对于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的实物证据,由于具有不可重复性,可以根据诉讼的特点进行审查、转换作为有证据能力的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法》对行政证据向刑事证据转化已作出专门规定,而《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民诉证据规定》中都没有有关其他类型证据向民事证据转化的规定,这是立法上的缺失。司法实践中行政证据向民事证据转化是现实的需要,在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等类型案件中不仅能解决举证困难、保障当事人诉权,还能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这两类证据之间的转化,有相关理论基础,但还需在立法上进行完善,制定具体的证据转化规则。  相似文献   

13.
新《刑事诉讼法》增加了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证据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使用的规定。这一规定赋予了行政证据刑事诉讼证据能力,使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有了坚实的法律基础。由于条款的规定相对原则和简陋,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体如何使用这一问题仍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的正当性仍需要详细论证;行政证据使用的合法化,容易造成公安机关以行政执法之名行刑事侦查之实;"等证据材料"不应限制在实物证据内,还应该包括任意性的言辞证据。  相似文献   

14.
证据是刑事诉讼的核心和灵魂,侦查部门的侦查活动都是围绕着是否有犯罪发生,犯罪行为是由谁实施的,这两个问题来开展的,我们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必须依靠证据。证据的固定就是为了证明案件的事实真相,保证自侦案件在诉讼阶段能够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通信技术得以迅猛发展。而手机彩信功能的出现,对于信息网络的建立和完善起到重要的作用,这种通过电信运营商的信号网络进行传输的数字化通讯方式,对诉讼中传统的证据形式提出了挑战。本文将结合手机彩信能否作为证据;证据效力如何;如何规范此种证据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中证据已经由对证据能力几无限制转变为在何种情况下以及何种范围内会发生证据能力欠缺的问题。在民事诉讼的规范目的内,通过实体利益与程序利益的衡量,兼顾违法取证行为的影响,可以得出关于非法证据的一般规则。在三种情形下,即证据的取得违反宪法基本权利、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所得证据原则上应予以排除。在这三种情形之外,对于非法证据的证据能力应由法官在个案中综合考量,通过利益权衡决定。  相似文献   

17.
证据是法律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本从证据的写作现状出发,对证据写作法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促进现行法律书能完整反映证据认定过程,充分展示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8.
传闻证据与传来证据这两个概念来自于不同的话语系统。文章主要探讨传闻证据的概念,传来证据与传闻证据的关系。以及进一步划分传来证据。明确传闻证据的内涵在我国诉讼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典型案例,论述了我国刑事诉讼证据的性质、判断和作用等问题。提出证据要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服务,并指出当前刑事诉讼使用证据时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与数字化信息密不可分,数字化信息也在司法实践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都将电子数据作为一种法定证据种类纳入最新立法。为了进一步深化的关于电子证据的研究,本文试图厘定电子证据和电子证据勘查的一些基本法律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