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把手类型自行车在不同坡度路面骑行时上肢肌群的用力变化特征,为自行车专业选手和骑行爱好者针对性专项训练或比赛, 以及动感单车制造商标注器材使用方法和锻炼效果提供科学理论参考。方法:8名健康男性大学体育专业志愿者,骑行不同把手类型(下弯型、平直 型和上翘型)的自行车,分别在模拟下坡4°和上坡4°地面上以60 rpm的转速行驶,阻力设定为功率120 W,检测骑行者上肢相关肌群(身体右侧的腕 伸肌、腕屈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斜方肌、背阔肌)表面肌电平均振幅。结果: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把手类型对骑行者腕屈肌、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三角肌和背阔肌AEMG有显著影响(P<0.05);坡度对骑行者腕伸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和背阔肌AEMG有显著影响(P<0.05);把手类型和 坡度除了三角肌AEMG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外(P<0.007),其余各被检上肢肌群AEMG均无显著交互作用。结论:平直型把手可以显著提高腕屈肌肌 肉激活;上翘型把手在上坡4°条件下可以显著提高肱二头肌和背阔肌的肌肉激活;下弯型把手可以显著提高肱三头肌和三角肌的肌肉激活,但要视 坡度情形而定;坡度增加可以显著提高骑行者腕伸肌、肱二头肌和背阔肌的肌肉激活。  相似文献   

2.
戴菊红  李晨  鲍小亚  刘晔 《体育科研》2024,(1):78-84,103
研究一次性静态拉伸与一次性动态拉伸对双关节腘绳肌组织形态的急性影响。方法:采集10名无腘绳肌损伤成年男性在一次性静态拉伸与一次性动态拉伸前后腘绳肌肌腹的全景超声图像,比较不同拉伸方式前后股二头肌长头(BFLH)、半膜肌(SM)与半腱肌(ST)的组织形态变化。结果:一次性动态拉伸与一次性静态拉伸均可延长BFLH、SM与ST的肌束长度(P<0.01),但均不改变肌肉厚度(P>0.05)。在两种拉伸前后,肌束长度与肌肉厚度均存在BFLH、SM与ST之间的差异(P<0.01),其中肌束长度由大到小依次为ST、BFLH、SM,肌肉厚度由大到小依次为SM、BFLH、ST。一次性动态拉伸作用下,BFLH的肌束延长率大于ST的肌束延长率(P<0.01),BFLH和ST肌束延长率均与SM无差异。一次性静态拉伸作用下,SM的肌束延长率大于ST(P<0.05),SM和ST肌束延长率均与BFLH无差异。相比于一次性动态拉伸,一次性静态拉伸使BFLH肌束延长率更低(P<0.01),SM与ST肌束延长率均不存在拉伸方式间的差异。结论:相比一次性静态拉伸,一次性动态拉伸可更明显地改变BFLH形态。ST与SM的形态均可被两种拉伸方式改变,但二者形态变化程度均无拉伸方式间的差别。三条腘绳肌之间存在结构差异,且在拉伸作用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形态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拉伸类型选择及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对拉丁舞伦巴库克拉恰基本步伐中的主要肌群进行肌电分析,能够有效地判断出拉丁舞运动员的肌肉用力特点和技术的内在规律.研究方法:采用意大利BTS FREEEMG300无线表面肌电信号系统,对河北师范大学体育舞蹈专业校队八名女队员进行表面肌电信号的数据采集.结果:肌肉的激活时序先后依次为:股直肌、腹外斜肌、臀大肌、背阔肌、腓肠肌内侧头、长收肌、股二头肌外侧头;肌肉的激活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背阔肌、股二头肌外侧、股直肌、长收肌、腹外斜肌、腓肠肌内侧头、臀大肌.结论:伦巴库克拉恰步伐中下肢肌群先激活,其次为核心肌群;伦巴库克拉恰步伐中肌肉的激活时序以下肢肌群为主,核心肌群为辅;伦巴库克拉恰步伐中核心肌群虽然激活时序慢,但贡献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收缩特性肌肉酶活性的差异以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IOR。提取浅层胫前肌、股中间肌和比目鱼肌,测得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肌球蛋白Ca^2+-ATPase活性及MyoD、myogenin的mRNA基因表达。结果:浅层胫前肌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股中间肌;股中间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浅层胫前肌;浅层胫前肌肌球蛋白Ca^2+—ATP酶活性显著高于股中间肌;比目鱼肌myogenin的mRNA显著高于浅层胫前肌;后者MyoD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前者。结论:快肌无氧酵解酶活性高于慢肌,慢肌有氧氧化酶活性高于快肌,快肌肌球蛋白Ca^2+-LATPase活性高于慢肌,慢肌myogenin表达高,而快肌MyoD表达高。  相似文献   

5.
主动肌和拮抗肌功能转变瞬间的肌电平均功率频率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主动肌和拮抗肌功能转变瞬间肌电平均功率频率的观察,探讨中枢控制因素在决定MPF变化中的独立性作用.方法: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在完成60%MVC强度的疲劳性等长屈肘运动负荷试验后,瞬间转变肌肉工作性质,完成60%MVC强度的疲劳性等长伸肘运动,分别记录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sEMG信号,观察两次疲劳试验以及瞬间转变过程中肌电MPF等sENG指标变化.结果:等长屈肘和等长伸肘快速转变的瞬间,主动肌和拮抗肌MPF等各项sEMG信号分析指标均发生了显著性改变,表现出明显的跃变现象;无论是转变之前,还是转变之后的等长疲劳试验过程中,主动肌与拮抗肌的MPF、C(n)和%DEF均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规律,而拮抗肌AEMG则维持相对恒定.结论:中枢运动控制是导致疲劳过程中MPF单调递减变化的独立性作用因素,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CNS将主动肌与拮抗肌作为一组控制肌群实施同步控制.  相似文献   

6.
董泽华  毛文慧  王婷 《湖北体育科技》2022,(11):982-985+1002
目的 北欧腘绳肌训练是增强腘绳肌力量、预防腘绳肌损伤和复发的常用手段,本研究将着重分析屈膝肌群在北欧腘绳肌训练中的表面肌电特征。方法 招募9名男大学生作为受试者,运用红外高速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和表面肌电测试仪同步测试实验,测取受试者北欧腘绳肌训练动作过程中的运动学、肌电学数据并处理分析。结果 在进行北欧腘绳肌训练动作中,股二头肌、半腱肌、腓肠肌(内、外侧头)、比目鱼肌的肌电变化趋势呈现较高一致性,半腱肌最先激活,腓肠肌(外侧头)激活程度最高。结论 在北欧腘绳肌训练动作中,小腿三头肌与腘绳肌肌电变化趋势相近,屈膝肌群在动作运动控制中存在一定协作关系。腓肠肌作为远端双关节肌,在动作过程中能够向近端关节肌肉传递力量、分担内部力矩,配合腘绳肌稳定膝关节,增强运动中的平衡控制。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测试法等,对原中国男排主攻队员隋盛胜在完成扣半高球起跳技术和杠铃深蹲及跳深动作中下肢肌肉表面肌电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隋盛胜扣半高球起跳所测肌肉中,积分肌电值和贡献率最大的是股二头肌,其次是臀大肌和股直肌。在缓冲阶段,臀大肌贡献最大,在蹬伸阶段,股二头肌贡献最大;杠铃深蹲和跳深动作均与扣球起跳技术的积分肌电值和贡献率不完全一致,相比之下,杠铃深蹲更接近于起跳;杠铃深蹲动作对发展股直肌效果最好。跳深动作对发展臀大肌效果最好;杠铃慢速深蹲对发展股直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腓肠肌外侧头比杠铃常速深蹲更为有效。23cm跳深对发展股直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腓肠肌外侧头比48cm和58cm跳深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用肌匀浆酸碱滴定法测定小鼠腓肠肌红、白肌部分,趾肌、比目鱼肌和股外肌红、白肌部分的酸碱缓冲容量。其值分别为84.9、87.1、76.6、78.2、77.6、和86.1 slykes。腓肠肌的红、白肌部分,以及股外肌白端的缓冲容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类肌肉(P<0.05)。似乎,含快肌成分愈高的肌肉,其缓冲容量愈大。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体向上动作技术简析引体向上是以自身力量克服身体重量的悬垂力量练习,属于体操项目中攀爬类,由躯干和双臂完成。参与的肌肉主要有:前臂肌群、肱二头肌、三角肌、斜方肌、胸大肌、胸小肌、大圆肌、小圆肌、背阔肌、腹直肌、腹外斜肌等。引体向上能有效提高双臂、肩关节和腰腹部肌肉力量,增强体质,塑造体型,预防椎间盘突出等。受试者面向单杠,跳起(或借助辅助)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对8名参加第3届全国体育大会攀岩比赛的攀岩运动员进行不同负荷试验。记录腕伸屈肌的肌电变化和负荷持续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位频率(MF)的值均随持续时间的改变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MPF、MF的值变化与腕伸屈肌的负荷持续时间与多种因素有关。本研究认为,MF和MPF是可以反映腕伸屈肌的功能水平,可作为评价腕伸屈肌负荷水平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动态腹直肌训练动作对腹直肌下部锻炼效果的影响,为腹直肌训练提供参考。方法:让受试者做屈腿卷腹、直腿卷腹、屈腿仰卧起坐、直腿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健腹轮、下斜板仰卧起坐7种常用的徒手腹直肌锻炼动作,同时应用ME6000-16表面肌电仪对左侧腹直肌测出做每种腹直肌锻炼动作时的表面肌电信号,并对其信号的时域指标平均振幅AEMG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屈腿卷腹动作AEMG标准化值最低为0.327±0.160;仰卧两头起AEMG标准化值最高为0.805±0.190。卷腹、屈腿仰卧起坐、俯身滚动健腹轮之间的AEMG标准化值也较低,且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腹直肌AEMG标准化值较高的下斜板仰卧起坐、直腿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动作差异显著。结论:仰卧两头起,下斜板仰卧起坐,直腿仰卧起坐动作对腹直肌刺激程度较高。仰卧两头起的刺激程度最高,俯身滚动健腹轮对腹直肌刺激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2.
随着比赛程度的日益激烈和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差异的减小,力量素质在摔跤项目的竞技能力组成结构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测试等方法,通过对古典跤与自由跤运动员躯干与颈部肌力测试来定量分析自由式、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躯干及颈部力量特征,结果发现: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躯干伸、左右侧屈肌群最大力量优于自由跤运动员,而颈部屈伸、左右侧屈肌群最大力量低于自由跤运动员,躯干屈肌群最大力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古典式和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躯干伸肌、颈部伸肌最大力量测试值均明显高于躯干屈肌和颈部屈肌。  相似文献   

13.
踝关节跖屈肌肌肉肌腱形态及收缩效应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螺旋CT及体视学研究方法对普通大学生踝关节跖屈肌肌肉肌腱形态进行了较全面的测量分析,同时采用六维测力平台结合表面肌电测量仪测定最大跖屈力,探讨跖屈肌肌肉肌腱形态与收缩效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小腿跖屈肌横断面积、体积和小腿围度与肌肉力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②小腿长、腓肠肌长、比腓肠肌肌腱长与肌力有着明显的相关;比目鱼肌长只与提踵肌力有关;③跟腱长、比跟腱长和腓肠肌肌腱长与肌力之间不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拮抗肌离心峰力矩/原动肌向心峰力矩"常用于评价过肩运动项目运动员肩关节做旋转运动过程中拮抗肌离心力量与原动肌向心力量的均衡性,是近年来在国外运动医学文献中出现频度较高的一个专业术语。对肩关节做旋转等速测试时拮抗肌离心峰力矩与原动肌向心峰力矩比值的等速测试方法及其在评定肩关节旋转肌群肌力平衡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研究发现,拮抗肌离心峰力矩与原动肌向心峰力矩的比值是对肩关节进行旋转(外旋或内旋)等速测试过程中定量地诊断拮抗肌离心肌力与原动肌向心肌力的均衡性,比外旋肌群与内旋肌群向心峰力矩的比率能更客观地反映肩关节在做旋转运动过程中原动肌与拮抗肌的不同生理收缩状态以及不同收缩形式下肌力的均衡性;虽然国外研究者普遍认为"拮抗肌离心峰力矩/原动肌向心峰力矩"应大于1,但关于该比值的理想区间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分析上腹部(腹直肌)肌肉肌电变化特点,找出肌电变化的一般规律,减少训练调控过程中的盲目性,为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和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右侧和左侧(腹)肌肉的肌电图,观察分析肌肉肌电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仰卧起坐运动中左右腹直肌的积分肌电值存在明显的差异,左腹直肌积分肌电大于右腹直肌积分肌电,左右腹直肌的振幅、肌电均方根均无显著性差异。在仰卧起坐运动过程中左腹直肌的收缩强度较大,左腹直肌比右腹直肌先进入疲劳,左右腹直肌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放电频率同步化程度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全国100 m跑比赛冠军周伟破纪录前后肌电信号的分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全国 10 0 m跑比赛冠军周伟破男子 10 0 m跑全国纪录前后肌电信号的分形分维分析发现 ,运动员在不同训练状态时 ,肌电信号的分形维数明显不同 ;不同负荷的肌电信号的分形维数基本相同 ;同一运动员完成同一动作时的不同肌群的肌电信号的分形维数也相对稳定 ;在同一训练阶段 ,肌肉在不同收缩状态的肌电信号的分形维数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文烨 《中国体育科技》2012,48(4):71-77,89
目的:研究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和普通在校大学生肘关节拮抗肌活动在等动屈伸过程中的差异。方法:以8名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和8名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Biodex等动测试仪和Noraxon表面肌电仪记录上肢肘关节等动屈伸过程中作为拮抗肌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力量特征和表面肌电信号特征。肘关节伸肌和屈肌分别在最大等长收缩、15°/s、30°/s、60°/s、120°/s、180°/s、240°/s条件下进行3次最大等动离心屈伸运动。以标准化的均方根振幅(RMS)和标准化的峰值力矩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对于大学生和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来说,随着肘关节速度的增加,两组受试者的屈伸肌力矩都呈下降趋势,大学生表现为速度大于60°/s时伸肌力矩大于屈肌力矩(P<0.05),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表现为伸肌力矩低于屈肌力矩,但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大学生和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都表现为在向心收缩时不同速度下随着主动肌力矩下降,拮抗肌激活水平表现为逐渐增高,且所有线性拟合系数r2>0.7。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拮抗肌肱三头肌的激活水平(在MVC时:10.1%±5.2%,240°/s时:15.1%±6.6%)要显著低于普通高校大学生(MVC时:29.3%±8.8%,240°/s时:38.0%±15.1%)。而作为拮抗肌的肱二头肌激活水平在普通大学生和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拮抗肌/主动肌肌电活动比要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P<0.05)。结论:与普通大学生相比,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肘关节拮抗肌肱三头肌的激活水平要更低,这可能是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对肘关节周围肌肉进行长期训练的结果。而两者拮抗肌肱二头肌激活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两者在日常活动中肱二头肌作为拮抗肌经常为了克服地心引力受到同样的刺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肌糖原状态下运动诱导肌源性白细胞介素6(Interukin-6,IL-6)表达及蛋白释放与葡萄糖转运体4(Glucose Transport 4,GLUT4)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通过特定的运动方案和饮食方案造成大鼠在运动前体内肌糖原含量不同,再观察定量负荷跑台运动后肌源性IL-6表达及释放与葡萄糖转运体GLUT4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血清IL-6浓度在运动30min后显著增加,运动120min后达到峰值,运动后逐渐降低;骨骼肌IL-6mRNA在运动120min后显著增加,运动后3-6h继续增加至峰值;骨骼肌GLUT4mRNA在运动时并未增加,而在运动后3h开始增加,运动后6h达到峰值.上述三个指标在低肌糖原组的增加与正常糖原组相比更加显著.结论:低肌糖原含量可以促进运动中IL-6的释放及运动后恢复期IL-6和GLUT4的基因表达;运动导致恢复期GLUT4基因表达的增加很有可能与肌源性IL-6的表达及IL-6的自分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大腿内收肌群拉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在田径跨栏、短跑、跳跃、投掷等项目中时有发生,它对运动员的日常生活、训练和比赛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大腿内收肌群损伤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对于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一、大腿内收肌群损伤的原因及临床表现大腿内收肌群由长短、大小各不相同的5块肌肉组成,由浅及深分别为股薄肌、长收肌、耻骨肌、短收肌和大收肌,其主要作用是使下肢靠近中线,即内收动作。大腿内收肌群急性损伤,多因居高跳  相似文献   

20.
利用表面肌电对股直肌运动进行全程监测,通过相关指标判断在三种不同收缩方式、不同时间段股直肌疲劳的程度并探讨产生疲劳的机理.方法:(1)运动方式:以25%、40%、55%、70%、85%MVC负荷强度坐在肌力凳上采取向心、等长和离心收缩进行下肢负重蹬伸运动.(2)肌电测试:采用表面肌电测量得出表面肌电图各指标参数.结论:iMEG值和P-P峰值能较好地反映人体肌肉运动疲劳的状态;不同时间段肌肉一次收缩的时间是一个能反映肌肉疲劳的良好机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