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推荐免试研究生:人才选拔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松 《江苏高教》2006,(2):125-127
推荐和接受免试研究生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本文探讨了推荐和接受免试研究生的积极意义和主要原则,并对具体组织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1998年初 ,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 ,我院提出和试行推荐免试研究生制度改革的方案 ,并于 1 999年 1 1月和 2 0 0 0年 1 0月在 96级和 97级中进一步推广试行 ,使这一制度终于得以基本确立。一、改革推荐制度的必要性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为了迎接 2 1世纪的挑战 ,迫切需要培养大批综合素质高的开拓型高级人才 ,他们不但要掌握多门学科知识 ,而且要有很强的独立解决工程综合问题的能力 ,善于与人合作 ,有创新精神……等等。原有的研究生推荐免试制度以考试分数作为判断学生优劣和是否录取的决定性标准 ,无法综合考虑学生全面素质条件…  相似文献   

3.
推荐免试制度作为研究生招生方式之一受到了广大高校的欢迎。本文介绍了推荐免试制度的现状,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如何保证推荐免试制度的公平性和高效率,并对推荐免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研究生招生推荐免试制度的特征、矛盾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研究生招生推荐免试制度的历史渊源、现有矛盾的分析,认为推荐免试制度的发展趋势是:推荐时要公平至上,接收时质量优先,将选择权交给学生,增加流动性;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衔接、推荐与招生单位的合作、推荐免试与公开招考的融合,从而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机制.  相似文献   

5.
高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规定须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推荐研究生免试制度已逐步成为研究生招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研究生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02]13号)规定:高校接受本校推荐免试研究生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本梭"推免生"总数的70%;同时鼓励"推免生"报考外校.此外,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院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学[2006]14号)第十七条规定: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接收本校推免生的人数,不得超过本校推免生总数的65%,其中地处西部省份或军工、矿业、石油、地质、农林等特殊类型的高等学校,上述比例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75%.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是变革的时代。事物的多变、快变呼唤我们以变应变,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中小学考试制度、高考制度逐步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却驻足不前,几十年几乎保持不变。那么,我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需不需要改革,应该怎样改革呢?针对这个问题,本人提出以下三方面的改革设想。一、考试时间的改革一般来说,我们在确定研究生入学考试时间时,常常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考生是否具备报考资格;(2)会不会与考生其他方面的重要任务相冲突;(3)有没有足够的时间使得考务、录取等工作顺利完成。我们的目标是确定一个合适的考试时间,使研究生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生招生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如何调整和改革硕士研究生的推荐免试工作,使其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相适应,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此提出自己的一些关于改进推荐免试工作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选拔制度是没有被冠以准入制度的市场准入制度。本文比较了研究生选拔的模式,提出我国改革研究生准入制度的三种设想(高校自主型、统筹兼顾型、国家主导型),认为在我国试行GRE比两段制考试更符合国情。  相似文献   

9.
一、高校完善免试直升研究生制度的现实意义 1、免试直升研究生制度是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从1998年起,我国的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在1998年到2003年的五年中,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激增。大学本专科在校生人数已由341万增长为1100余万,在校研究生(含在职攻读硕士、博士的人数)增长了约45万,达到80万。由于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呈继续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0.
招生工作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基础且首要环节,研究生生源是支撑研究生教育的基石。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校活动作为招生宣传方式之一对研究生招生有着重大影响,尤其对推荐免试招生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近六年的暑期学校实践数据和推荐免试研究生招生数据的分析,发现暑期学校对推荐免试研究生招生尤其是研究生生源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效率与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为研究对象,运用马克斯.韦伯的理性概念,从效率与公平两个角度对改革进行分析,认为新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在效率和公平两个维度均较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有进步,体现了"彩凤双飞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生教育改革成为中日两国高等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焦点。从两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背景,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研究生培养方式、类型以及研究生教育评估等方面来看,都存在着若干异同点。分析这些异同点,无疑对我国今后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收费与保障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有关高校研究生实行收费制度改革的讨论越来越多,社会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作者从实施这项改革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分析入手,对改革的基本政策框架、保障机制、改革目的、原则、步骤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并特别提出了关于研究生教育应树立理性消费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受到市场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影响.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已成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而招收跨学科研究生高校的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主要是以本专业研究生为主,较少考虑跨学科研究生的专业需求,因此,优化课程体系设计是提升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众化背景下研究生精英人才培养理念、模式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英教育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卓越的根本是高质量.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精英教育不会因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加而改变.大众化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应坚守追求卓越的精英教育理念,而不能偏离质量的旨归.教育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培养模式和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可通过联合协作、分段贯通、学科交叉,推进研究生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教学工作三项创新和四大建设,构筑研究生精英人才培养制度与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摭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和1981年实施学位制度以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我国社会迅速发展,现行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工作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是学位分类体系不完善、学位制度与学历制度关系模糊、培养模式不合理、管理体制僵化等。制定《学位法》、改革管理体制、开展教学改革等,已经成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回顾与设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高层次人才需求的旺盛,研究生报考、录取规模的扩大,以及在研究生招生中暴露出的权钱交易等事件,研究生招生引起社会各界更广泛的关注。许多学者提出了改革建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在回顾国家减少初试科目、增加统考科目、试行综合考试、尝试两段制考试等改革举措的基础上,试图设计招考分离的路径,以期对未来的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成本分担引起研究生培养机制变化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制后,研究生平均年龄可能上移,已婚者比例会增高,这将在学制、培养类别等方面对研究生管理工作提出新课题。为此,高校应及早研究应对措施,以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改进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课程与知识息息相关。建构主义对于知识特性的认识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启示与借鉴。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具有复杂性、建构性、情境性、社会性以及默会性等特性。基于对建构主义知识特性的这些认识,笔者具体探讨了它们对于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目标、结构、实施、评价以及设置等方面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对地区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甘肃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与全国水平的比较结果表明:改革开放30年来,甘肃研究生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大量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并不完全相适应;甘肃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依然较低;甘肃研究生教育的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是科教兴甘的关键;甘肃研究生导师平均每人指导的研究生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