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元经济的区域发展政策发展中国家存在着经济发达写不发达地区的二元结构。作为二元主体的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两种相反相成的效应。即“扩散效应”和“回程效益”。前者使生产要素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分散,客观上起了缩小两...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结构转换,即由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结构转换的角度,来考察我国乡镇企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二元结构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的特征按发展经济学的定义,二元经济结构就是指一国在经济发展过程的某个阶段,现代经济部门和传统经济部门并存的经济格局。这种经济结构的二元性是不发达经济向发达经济转变的过渡阶段的共同特征。同其它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经济结构具有明显的二元性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并存,即同时既存在着占社会劳动力比重过大、技术装备落后的农业,也存在着较为发达的城市工业体系。80年代中期,占全国人口近80%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陕西省汉中市具有多重二元经济结构,包括汉中地区落后的经济水平与其他发达地区构成的二元经济结构、汉中地区城乡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以及汉中地区农村内部的二元经济结构。因此,要通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改革等措施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从刘易斯到拉尼斯、费景汉,二元经济理论探讨了不发达经济向发达经济结构转换的路径,从理论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摆脱贫穷、走向繁荣的成功之路。然而,完善的理论并没有带来实践上的成功,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仍没有摆脱二元经济理论的逻辑和历史的起点。造成理论与现实巨大反差的真正原因在于人们对二元经济理论的误解、误用,而非理论本身。从结构转换过程视角重新认识二元经济理论的实质,能够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5.
浅析"地理上的二元教育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分析教育结构的时候,不能局限于分析城乡二元教育结构,而应当重视从地理环境上来分析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二元教育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来更好地配置教育资源,从而促进民族边远地区的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6.
德国“双元制”何去何从钟岩德国“双元制”是该国经济成功的主因之一,无论是在经济起飞时期,还是在经济发达时期,都是这样.因为“双元制”把教育与职业牢牢地连结在一起。所谓“双元制”,又称“职业培训”、‘“徒工培训”.这是法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基本...  相似文献   

7.
“双元制”是德国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先进的办学体制。“双元”一词源于拉丁语,意为“双向”,“双元制”中的“双元”是指理论—实践、学校—企业、思维—动手。“双元制”是德国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制度,它确保了各个行业及各个地区职业培训较高的质量标准。 在德国,职业教育主要由企业承担,并与部分时间制的职业学校配合,即学员有两个学习地点:培训企业、职业学校。学生通常每周有3—4天在企业培训,1—2天在学校学习。在某些州或在某些职业中,也有将部分时间制的职业学校课程集中进行,即学生三周在企业接受培训,二  相似文献   

8.
主要创新点:
  1.探索出双元制模式的本土化路径
  在30多年引进德国双元制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实践不放弃,应势而变,探索出“复制要转换要迁移要创新”的本土化路径。早期主要是原样“复制”德国模式,然后根据学校实际“转换”,如改造德国瓦工专业的结构和内容成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2002年以后将转换成功的方式“迁移”应用于专业群建设,形成了建筑设备、楼宇智能化等建筑类专业群;“创新”即同时分析外来模式和本土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新模式推广过程中的得失,总结出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一、二元经济与不发达地区二元经济的特征二元经济的概念是现代发展经济学的结构学派提出的,用来描述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发展的不均衡,即现代的城市工业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农业仍然是自给、半自给型的,生产率和收入水平也很低。结构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的差异,推动着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农业的廉价劳动力向工业流动。这种流动的过程即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的过程,直到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边际生产率和边际收益率水平趋于一致,标志着整个经济进入现代一元经济增长阶段。一般而言,任何国家从农业社会进入到现代经济,二元经济都是必经的发展阶段。发达国家比较平稳地完成了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化。许多  相似文献   

10.
从根本上说,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是生产力还不发达,工业化程度以及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程度还不高,还没有最终摆脱贫穷落后和不发达的状态,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以及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并存这种二元经济结构还十分显著。所以,公有制经济不能囊括社会经济的一切领域,还需要其他非社会主义经济成份作为必要的补充,而且,公有制经济本身的成熟和发展以及向高级形态  相似文献   

11.
美洲社会学家在30年前首次提出,可持续或不断增加的国民经济增长并不必然构成发展,或预示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安德烈&;#183;冈德&;#183;弗兰克在1967年出版的《拉丁美洲的资本主义和不发达》一书中,首次对活尔特&;#183;罗斯托的现代化理论提出了异议。沃尔特&;#183;罗斯托的现代化理论认为这两者之间联系,而且这一理论被广泛认为是国家社会经济变革的一条普遍道路。冈德&;#183;弗兰克注意到,和发展一样,不发达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个过程。两个过程同时出现,每一个过程都反映了另一个过程。冈德&;#183;弗兰克继续写道:这种双重现象不仅出现在各国之间,而且还出现在各国内部:一些地区得到发展并非走向繁荣,另一些地区却日趋衰落,人口减少,失去资源和动力。正如冈德&;#183;弗兰克本人指出,哪一种观点都不是全新的;舒彼得许多年前就已提到过经济体制中的骚动,并称之为“创造性破坏”。冈德&;#183;弗兰克的贡献在于他提出,发达与不发达这两个过程紧密相连,一个地区吸收了另一地区维持发展和变化的必要元素,以牺牲另一个地区的代价谋求自己的发展。一个地区通过使另一地区“不发达”得以发达。按照他的观点,不发达不是工业化和都市化前普遍出现的自然状态,相反,它是在外来的社会经济力量压倒社会结构的内部动力并使后者居于从属地位时出现的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虽然他在分析中从未考虑过环境因素,但是环境问题就隐含在其中。通过将不发达和发达本身联系在一起,冈德&;#183;弗兰克重新对全过程进行了概念化解释,将它从罗斯托构想的无限可能性的单线轨道改变成为中心国家和周边国家之间永恒的不平等关系。在不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会伴随着作为工业化和都市化社会特征的社会等级同时出现。然而,处于从属地位的国家不会得到发展,而且不发达,这会使边缘国家的社会等级和社会混乱走向极端,而处于核心的那些国家对些却一无所知。简言之,冈德&;#183;弗兰克在暗示人们,真正的发展作为其自身物质基础、生产体制、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必须符合社会结构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政策重心偏向于城市,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发展较为滞后,成为典型的发展经济学中“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所谓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市以工业为主的现代经济和乡村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并存的一种社会经济结构状态。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中的二元经济结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村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问题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农村问题关注提升的同时,相对于对城市的某些问题上却有所忽视,尤其表现在对农村教育救助与城镇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方…  相似文献   

13.
“双元制”职业教育被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近年来,随着德国经济结构、就业结构以及接受职业教育的观念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双元制”职业教育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与挑战。但是面对种种问题和各方面的意见,德国政府则是坚决而鲜明地坚持“双元制”职业教育不动摇的方针。由此可见,“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德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有关分析,试图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从而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经验,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档次。  相似文献   

14.
教育理论原创内涵的深层次探悉--以杜威的教育理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初中生辍学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中国城乡之间教育质量上巨大差别造成的。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三农”之外的制度设计。农民因贫穷无法供养子女读书只是少数,学生因厌学而辍学等也只是表象,深层次原因是由于农民子女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缺乏公平公正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5.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认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传统部门(如农业)比重过大、现代经济部门发展不足以及城乡差距十分明显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虚拟资本一般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如债券、股票)存在的未来预期收益的资本化。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自身没有价值,是实体资本的“纸制复制品”。二十…  相似文献   

16.
校企“双元”育人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有效解决社会人才供需矛盾的必由之路,是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存在企业参与校企“双元”育人的内生动力不足以及校企“双元”育人前瞻性不足、权益保障不足、针对性不足的问题,人才培养质量无法适应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建议欠发达地区深化高职院校内部改革,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双元”育人的内生动力,提高校企“双元”育人的前瞻性;校企共建嵌入式校企“双元”育人体系,保障校企双方的权益;校企深入实施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校企“双元”育人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辍学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中国城乡之间教育质量上巨大差别造成的。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三农”之外的制度设计。农民因贫穷无法供养子女读书只是少数,学生因厌学而辍学等也只是表象,深层次原因是由于农民子女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缺乏公平公正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8.
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对民办高校发展模式的选择是不同的。目前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来料加工”和“自给外销”模式。这是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摆脱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最佳模式。从短期看,这些发展模式有效地帮助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校挣脱经济瓶颈,实现快速发展。但从长期看,人才外流会大大降低当地人口素质,从而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进程,并进一步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国家的发展从历史上来说一直就是不平衡的。从地域的角度看,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历来是最发达的,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不发达,直接导致了省区间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衡。影响省区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应通过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加快发展经济,普遍增加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20.
二元经济是对发展中国家早期发展阶段的一种描述,是指经济从完全依赖于农产品的生产状态向生计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并存的二元状态的转变,这一过程的实现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一、二元经济发展理论“二元经济”最初是伯克(Booke,1933)提出,他在对印度尼西亚社会经济的研究中把该国经济和社会划分为传统部门和现代化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所经营的资本主义部门,他当时的研究仅仅限于对二元经济的一种单纯的描述。1954年刘易斯发表了一篇著名论文《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刻画了后起国家存在的二元经济特征:在一定的条件下,传统农业部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