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翔110 m栏第五栏起跨攻栏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日产JVC9800小型数码摄像机对我国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刘翔等人第五栏中起跨攻栏技术的技术动作分3次进行定点、定焦距、高速拍摄,采用影片数字化、数据平滑处理、运动生物力学计算机辅助解析和辅助教学系统———Sbcas2软件解析以及体育统计等方法,分析刘翔等人第五栏起跨攻栏技术的两维图像,运用生物力学理论将解析出的刘翔两次比赛的阶段性参数相比较,并与3次拍摄的其他可解析运动员的技术参数作对比。结果表明:刘翔两次比赛第五栏时起跨攻栏意识强,着地角大,支撑时间短,起跨角小,攻栏速度快,身体重心腾起角小。  相似文献   

2.
刘翔110 m栏第五栏中腾空过栏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刘翔等人第五栏腾空过栏的技术动作分三次进行定点、定焦距、高速拍摄,采用影片数字化、数据平滑处理和运动生物力学计算机辅助解析和辅助教学系统软件解析以及体育统计等方法,通过分析刘翔等人第五栏腾空过栏技术的两维图像,运用生物力学理论将解析出的刘翔两次比赛的阶段性参数相比较,并与三次拍摄的其他可解析运动员的技术参数对比。解析结果表明:(1)刘翔两次比赛第五栏中腾空过栏时的躯干前倾性大,两腿最大夹角大,腾空时间短,腾空过栏的速度快。(2)刘翔两次比赛第五栏的跨栏步步长小,起跨攻栏距离与下栏着地距离之比非常接近理论上的最理想比例。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高速摄录解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刘翔110m栏两次比赛第6栏腾空过栏阶段动作技术进行了分析,并与其同场竞技110m栏选手若干技术参数作以比较。结果表明:(1)刘翔两次比赛第6栏中腾空过栏时的躯干前倾性大,两腿最大夹角大,腾空时间短,腾空过栏的速度快。(2)刘翔两次比赛第6栏的跨栏步步长小,起跨攻栏距离与下栏着地距离之比非常接近理论上的最理想比例。  相似文献   

4.
刘翔110米栏第5栏攻栏蹬伸阶段技术特征的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高速摄录解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刘翔110m栏两次比赛第5栏攻栏蹬伸技术进行了分析,并与同场竞技110m栏选手若干技术参数相比较.结果显示:刘翔110m栏第5栏起跨攻栏意识强,着地角大,支撑时间短,起跨角小,攻栏速度快,身体重心腾起角小.符合该项目运动学特征及当今世界跨栏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刘翔110m 栏全程跨栏的步长,步频及速度等参数来分析其跨栏、栏间跑节奏等运动学特征,以他在2005年全国田径大奖赛中山站的110m 栏决赛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国产的激光测速仪(LAVEG SPORT),用影像解析相结合的办法来测量运动员跑进的速度。结果显示:刘翔的栏间3步总步长比较短,而且3步中每1步所占的比例也不同;刘翔全程栏问跑3步平均步频快,在第3~4栏栏间达到最大步频,并保持4个栏间到第6~7栏栏间;刘翔栏间的3步平均速度快(9.20m/s),在第4~5栏栏间达到最高速度(9.63m/s);与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比较,刘翔的过栏的平均速度较慢,前3栏间的节奏相对不是很稳定。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省优秀跨栏运动员尹靖为研究对象对第13届亚洲田径大奖赛男子110m栏测试赛上的第5栏跨栏动作技术进行运动生物力学三维摄像解析,获得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探究其动作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为跨栏运动技术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男子110m栏优秀选手刘翔的跨栏技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许以诚 《体育科研》2004,25(4):31-33
以2003年在世界田径锦标赛和大奖赛洛桑站的前3名世界顶尖跨栏运动员的110m栏比赛全程跟踪录像进行分析计算,并对刘翔的跨栏步技术进行定点摄像及解析。刘翔与世界顶尖选手比较,分栏时间长而平均速度低。最高栏间速度低,而且次数少;栏间跑3步平均时间稍好;过栏腾空时间长,起跨角大,起跨距离稍远,下栏距离长,这揭示了刘翔的跨栏步技术存在问题,也是薄弱环节的所在,也是刘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优秀110 m栏运动员屈蹬式起跨技术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全国重大田径比赛中优秀110m栏运动员比赛实况进行高速摄影,解析有关的运动学参数。发现:优秀110m栏运动员的起跨腿着地技术为近着地、高重心、起跨后蹬技术为类似短跑运动员的屈蹬式技术;表明优秀110m栏运动员的跨栏技术正向跑栏技术过渡,其关键技术是采用屈蹬式起跨技术,符合现代跨栏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陈复寿 《辽宁体育科技》2007,29(4):41-42,49
采用文献资料、图像解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刘翔110m栏两站比赛第6栏腾空过栏阶段的动作技术进行分析,并与其他选手的若干技术参数作以比较,结果表明:(1)刘翔两次比赛第6栏腾空过栏时的躯干前倾性大,两腿最大夹角大,腾空时间短,腾空过栏的速度快;(2)刘翔两次比赛第6栏的跨栏步步长小,起跨攻栏距离与下栏着地距离之比非常接近理论上的最理想比例。  相似文献   

10.
十运会刘翔110米栏第五栏腾空过栏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一台日本产JVC9800小型数码摄像机对刘翔第五栏起跨攻栏技术分两次进行一维跟踪中速拍摄,采用平面数字量化、数据平滑处理和Sbcas2软件解析,与刘翔前两次比赛和前世界纪录保持者科林.杰克逊的技术参数对比。解析结果表明:刘翔腾空过栏阶段,稳定地加大了躯干的最大前倾角度、两腿最大夹角和过栏速度;起跨攻栏距离与下栏着地距离之比稳定在接近理论上的最理想比例;刘翔无论攻栏距离、下栏距离,还是跨栏步步长都是稳定的;刘翔十运会预赛和决赛的技术提高是:头、肩、臂和身体重心的上下升降幅度大大减小了,并且两次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优秀男子110 m栏运动员的跨栏技术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高速摄像机拍摄和录像解析刘翔、陈雁浩及我国最好成绩在14 s以内的8名优秀男子跨栏运动员的跨栏技术,并与第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跨栏前8名运动员比较,结果显示,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栏间时间的总均值比国外运动员快;分栏时间长而平均速度低;过栏腾空时间总平均数值长;跨栏步技术存在起跨角大、下栏距离长的问题.揭示了我国跨栏运动员技术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为我国的跨栏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翔110m栏第五栏下栏着地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刘翔等人第五栏跨栏步技术的两维图像,运用生物力学理论对解析出的刘翔两次比赛的阶段性参数进行比较,并与三次拍摄的其他可解析运动员的技术参数对比。解析结果表明:刘翔第五栏下栏着地时摆动腿直腿下栏着地、直腿支撑,支撑时间短,着地角大,下栏距离短。  相似文献   

13.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参加27届奥运会男子400m决赛8名运动员的全程技术进行分析,从运动学角度找出优秀男子400m栏专项比赛的特征,为我国男子400m栏专项训练提高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刘翔备战第28届奥运会的综合攻关与服务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中国男子跨栏运动员刘翔第28届奥运会攻关课题组运用生物力学分析等方法时刘翔备战期间进行了科研与服务工作。课题组系统收集的刘翔及部分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技术资料,对于系统地了解、监控和评价110m跨栏项目优秀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及发展变化趋势有非常重要的参考和评价作用,为建立我国110m栏优秀田径运动员技术图像资料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男子跨栏运动员刘翔110 m跨栏跑技术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有关比赛资料的对比分析 ,对我国男子跨栏运动员刘翔 110m跨栏跑过栏与栏间跑的技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减小起跨后蹬角 ,控制过栏腾起角、躯干角 ;高摆、屈膝攻栏 ,减少起跨时人体重心振幅 ;远起跨、近下栏 ,改进下栏后的步长比例 ,提高“跑栏”技术效果等应是刘翔今后技术训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录像解析法,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跨第1栏技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110 m栏运动员跨第1栏时,存在着跨栏步偏大、身体重心腾起角较大,起跨阶段起跨腿向前蹬伸不充分、摆动腿摆动速度较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运用格拉布斯、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对刘翔、史冬鹏等31名我国优秀男子110 m栏运动员运动素质指标进行分析,确定我国优秀男子110 m栏运动员运动素质指标体系由速度、专项速度、速度耐力、速度力量、力量5个层面和12栏跨栏跑>60 m起动计时>110 m起跑计时>起跑至第1栏时间>起跑至第5栏时间>100 m跨步跳>深蹲7个要素构成。并建立起我国优秀男子110 m栏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优秀110 m栏运动员跨栏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收集3名获得过奥运会及世界田径锦标赛前8名的我国新老运动员比赛时的技术参数与第6届世锦赛前7名等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李彤的跨栏步技术、起跑和起跑后加速状态下攻栏的技术好于世界选手,但他栏间3步的速度以及终点冲刺的能力明显差于对方;刘翔栏间3步跑的速度以及终点冲刺的速度强于世界选手,史东鹏与世界选手十分接近,但他们的过栏腾空时间长,其原因分别是由于起跨角大,下栏距离长而引起.另外,史东鹏起跑至下第1栏的速度明显差于世界选手.分析出我国新老优秀110m栏运动员能走向世界的技术因素与不足之处,希望能为我国其他110m运动员所借鉴,同时也有利于刘翔、史东鹏今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9.
影响男子110m栏成绩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清晰值法,对参加第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10m栏运动员的技术信息进行分析,找到了影响男子110m栏成绩的主要因素,这一结果有利于教练员把握重点,为指导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男子110米栏全程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男子110米栏优秀运动员的全程技术规律与特点,使用16mm 高速摄影机,对第11届亚运会男子110米栏的决赛进行全程跟踪摄影和影片解析,得到全程分栏时间、速度、过栏步长与时间(腾空、支撑时间)等参数。用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在群体和个体两方面与第24届奥运会的优秀选手作了比较、分析。此外,还对我国与亚洲男子110米栏选手的技术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