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辅导员》2010,(3):F0003-F0003
李羊民,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化管理系.擅长篆刻书法、现代刻字,多次参加全国、全军书画展览并获奖。著有《篆刻大图解》《羊民书刻艺术作品选》,在《书法》《中国书法》《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百余幅,  相似文献   

2.
篆刻的发展史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刻, 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  相似文献   

3.
教师艺苑     
《教师》2014,(26):F0003-F0003
吴贤军:字竹甫,别署竹君、牛石、篆印堂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艺术研究所客座教授、长沙市书法协会刻字委员会主任、岳麓印社副秘书长洞庭印社理事等。师从著名书法篆刻家刘蕾荣、许志雄先生。擅长书法篆刻与现代刻字。  相似文献   

4.
朱复戡先生是中国著名金石书画家,治学治艺涉及青铜器造型研究、古文字研究、文玩字画鉴定、中国古代文学、古典诗词、美术设计、油画、中国画、篆刻、书法、京剧等。新华社《朱复戡先生治丧委员会讣告》称之为“中国著名金石书画大师”。  相似文献   

5.
黄宾虹是中国古典山水画艺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代宗师。黄宾虹一生的绘画与金石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金石美学又使他对书法和绘画的认识进入刚柔相济的境界。在此基础上他于山水画创作中总结出“画之道在书法中”,“以书法之法入画”的系统理论,从而形成“雄浑古朴”的金石风格。  相似文献   

6.
正赵之谦是个于金石书画艺术极其自负,却又不愿意以金石书画为天职的艺术家。他留给后人的作品并不多,堪称憾事。尽管赵之谦传世作品不多,但其作品深受日本人喜爱,被奉为至宝。因此,在过去的100年中(20世纪),有大量赵之谦的金石书画作品传到日本,对日本金石书画界(特别是书法篆刻)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日本书法界大体可分为"关东"和"关西"两大阵营:以东京为中心的地区,称为"关东地区",以大阪为中  相似文献   

7.
随缘读鲁迅     
许艺 《中文自修》2009,(12):27-27
小学没念几年,我记住了一个叫鲁迅的人,因为他把一个“早”字刻在桌角,“从此后,他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于是我也“迟到”了一次,并按计划在桌角刻了一个“早”字,因损害公物受到了批评。于是这个人成了我的“偶像”,因为他刻字不仅不会被批评而且还被写进书里。几年后我知道了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相似文献   

8.
誉满中外的国画、中医、烹饪及京剧被世人合称为“中国的四大国粹”。这四者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同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东方画中的主要画种。在表现手法上,国画崇尚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并与文字、书法、篆刻等组  相似文献   

9.
正篆刻残破,主要有以下手段:刻、凿、敲。残破时,要根据印章章法、字法等统一风格,达到金石残损意趣盎然的效果。对篆刻创作中的"残破",因各人对篆刻认识深浅的不同和艺术取向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因而也对此多有争议。这在艺术或学术上来说是很正常的,也是必要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去科学地解读"残破",不至于偏执一隅。印章的残破,从产生原因分析,不外乎两大类:一是自然残  相似文献   

10.
爱好篆刻如何同爱好书法、绘画一样,仅凭爱好不行,还必须有耐得住寂寞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才能出成绩。栖霞市供电公司工会副主席韩义利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于书法和篆刻,认为这样的生活非常充实快乐。 韩义利从小就喜欢刻刻画画。在学生时期,他经常给要好的同学们刻印章,刻的印章啥字体都有,同学们非常喜欢,对篆刻他颇有无师自通的灵性。当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时,他曾想考美术院校,因当时在供电公司干合同工,正赶上桃村化肥厂筹建,安装35KV变电站没时间复习,文化考试分数不够而落榜,一气之下放下篆刻刀,一身扑到了工作上。  相似文献   

11.
王同顺 《文教资料》2001,(2):145-153
书法碑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貌自立于人类社会的文化艺术之林。它的艺术价值体现在书丹镌刻 (或直接奏刀契刻上石 )构成汉字群体的优美造型 ,并形成各自的风格、面貌。简而言之 ,就是刻在石上的书法艺术。书法注重笔墨情趣 ,讲究用墨、运笔、结构、章法、气韵等表现手法 ;碑刻则是讲究刻字的刀法 ,保存书法的笔法 (笔画线条 )、笔势、笔意和结构的形神。许多古代名碑上同时署有书者刻者的名字。如焦山碑林中唐《魏法师碑》为“清河张德言书 ,东海徐秀日方镌” ;宋《陆游踏雪观瘗鹤铭题…  相似文献   

12.
课前课件配乐播放历代书法作品。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表演一个绝活。[板书空心字:竹风(隶书)]2.(课件出示篆刻印章图书)这是老师练书法时常用的一枚印章,上面刻的是我的别号。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谁知道我还叫什么?(篆书:万竹引清风)3.小结。你们真了不起,要知道这种字体从它诞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4.比较。黑板上的“竹风”与印章上的“竹风”两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看了这个,你最想说什么?6.揭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千年不衰的汉字”,去感受一下汉字那千年相传的无限魅力和它所传承的灿烂文明。二、活动…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位身高1米83、体魄健壮的人。乍一看,叫不认识我的人猜一猜我的职业,十有八九会猜我是打篮球的或是搞体育运动的。可那才真是猜错了,我是上海市明德中学教师,而爱上的却是专在米粒、芝麻和头发上刻字画画的微雕艺术。1992年的上海三大报刊及上海商报、工业经济报等,均介绍了我的作品和艺术生涯。我的作品特点之一是求“微”。就是在细刻的基础上力求作品更小,使字刻得更小,使画画得更小。因为  相似文献   

14.
纳兰性德不仅是“清初学人第一”(梁启超语)、“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语)的杰出词人,而且还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文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夏承焘语)他还工书法,“文敏法华,隐居内景,心摹手追,别出锋颖”(严绳孙、秦松龄语),亦堪称一位造诣宏深的金石鉴赏家。从其致张纯修《请平子刻草堂章》、《以寿山几方石请平子刻章》、《请平子携刀笔过访刻章》等三通手简所谈内容,即可看出他对金石篆刻的考究之深,笃好之切。今重读《词人纳兰容若手简》(上海图书馆编,1961年12月影印),从其与友人来往手简上所用名章、闲章的内容之邃雅,刻制之精良,亦可见其思想感情、生活情趣之一斑。兹对手简所用印文加以简释,有个别文字尚难辨识,疏漏之处,敬希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5.
正印章是书法、章法、刀法相结合的艺术。书法是篆刻的前提,篆刻是书法的继续,所以,懂刀法、懂书法,对刻好印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印章是由一个或更多的文字组成的印文,每个字的结体都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有长有短,有多有少,有正有斜,有收有放,有藏有露,处理得当与否是大不一样的。如果你掌握了每个字的书写技巧和点画之间结体的变化,安排一方印章相对来讲就容易得  相似文献   

16.
浅谈吴昌硕先生的花鸟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意画作为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完整地传达中国美术的精神实质和内涵,再现中国人的美术发展观。吴昌硕先生的写意花鸟画,深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加之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在中国绘画史上,开创了文人画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7.
正前人一直在强调刀法表现笔法之论,但篆刻毕竟不同于书法,篆刻除了具有一定书法属性外,还具有美术等其它多种属性,从而共同构成了篆刻艺术的独立品格。篆刻独特的艺术语言是以秦汉古印为基础的,古印中靠自然因素而形成的斑驳朦胧之美,已是表现篆刻特殊金石意味的重要内容。后世的篆刻创作中,在印面上创造这种斑驳朦胧的效果,以表现古印中的金石之气,实际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而制造这种效果,单靠固有的  相似文献   

18.
今天,对中国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中国有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与写字有关,但不等于说,将字写得好看一些,就是书法艺术了。汉字书写的形式有很多种,早期刻在龟甲等上的叫甲骨文,后来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叫金文,又叫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也随之统一,那叫小篆。汉代以后又有隶书,后来在隶书的基础上产生了楷书、行书、草书。行书和草书是书写的快捷化,  相似文献   

19.
    
很多年前,我写了一本书,叫《玩物养志》,也刻过同字闲章自娱,拿给师父修改.“玩物养志有什么不好?”冯康侯老师说,“能附庸风雅,更妙。现代的人就是不会玩,连风雅也不肯附。”  相似文献   

20.
赏画须识画史,赏率亦然。赏字,一般始于对殷商甲骨文字的欣赏。殷商甲骨文也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虚文字”,是有可识的汉字以来,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甲骨文最早发现,是在一八九九年,即画家张大千诞生这一年,地点在河南安阳市郊的小屯村,到目前为止,至少发见十万片以上,大都刻在牛骨、龟甲之上。甲骨文字,就线条而言,有细笔,也有粗笔;就结体而言,已显露平衡、整齐、和谐、统一的最初格局;就章法而言,已有浑然一气的感觉;但总体处于书史稚拙阶段。秦前书法,即大篆书法,包括甲骨文字、钟鼎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