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治"与"法治"在治理国家的整个过程中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既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在理论与实践中具有明显的辩证关系.从治国治民所包容的范围上看,"德治"与"法治"具有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从治国治民所起到的作用上看,"德治"与"法治"具有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而从治国治民所处的地位上看,"德治"与"法治"还具有主次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因此绝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始终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有其深远的文化根基,是对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合理概括和理论提升。分析中国古代德治思想,可以探寻出"以德治国"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3.
布衣皇帝朱元璋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以猛治国"、重典治吏的强权手腕著称,也使得后人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从朱元璋的出身、军事生涯以及立国后的治国、治吏思想入手,客观公正地分析朱元璋的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4.
明太祖有惩于元代的覆败,用重典治乱国。明太祖重典之治的一个出突出特点是重典治吏,它不仅体现在《大明律》里面规定了官吏的犯罪与重刑处罚,以及颁布《大诰》警醒官吏,还体现在屡兴大狱,诛戮功臣,实行廷杖制度,迭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等法外用刑上。  相似文献   

5.
在"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治国方略的形成过程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了突出贡献."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基本特质和理论价值在于,它是对人类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实现手段和根本保证,它的实施必将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一部政论性的史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和总结了唐太宗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唐太宗在位期间,继承了自汉以来"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治国思想,确立了以德为主的治国方针,使贞观年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  相似文献   

7.
"德治"是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和最典型特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出发点,又是它的主要内容。儒家"德治"管理思想建立在民本主义思想基础之上。儒家"以德为先"的思想,与党中央确立的"以德治国"的方略是内在统一的,研究这一思想对当前社会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子思想的主旨是理身治国,身国共治,可谓之"行政养生".包含以下几方面要义:其一,奉行"以身为天下"的治国理身思想,实现在奉献中养生;其二,践行"知足之足"的治身理国思想,以治身之效果达到理国之妙境;其三,培养"成功遂事不名有"的治国胸怀与养生境界.  相似文献   

9.
作为治国方略,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德治需要法治的保障,法治也需要德治的支持。只有正确认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为政以德"语出孔子,为其政治思想的基本原则,并逐渐演义为以重民主义、教化主义、德本主义、人治主义等为其特征的儒家"德治"理论.在当今"以法治国"的新时代中,重新解读远古的"德治",汲取其精髓,借鉴其教训、扬弃其讹误,应是理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工程,亦是经世治国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1.
《尚书》"五行"行政辩证思想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书>记载了我国上古时期公元前23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古代国家治国行政安邦的历史.我们从远古时期物质雏形、物质的联系与发展、古代行政辨证思想发轫、对历代王朝行政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探索<尚书>"五行"行政辩证思想,以求推陈出新,为今天我国的治国行政提供思想启迪与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由“三个代表”的论述到“德治”思想的提出,表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党治国方略的重大发展。“德治”是在新形势下治党的内在要求,它给治党带来了促进力、凝聚力、核心力。  相似文献   

13.
论孔孟"德治"和"仁政"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孟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是“德治”、“仁政” ,其目标是实现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王道”治理境界 ,其基本特征是重德轻刑 ,把仁爱思想 (精神 )用于政治领域 ,将道德政治化或政治道德化。孔孟重德、重民、惠民、教民、选贤任能等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虽然有局限性 ,但它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进步的作用 ,对于当今当政者执政治国来说也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官德思想较为丰富,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然而,官吏德治思想的片面性、局限性和不彻底性,使现实中的官德失衡、官吏德治软弱无力.因此,扬弃古代官吏德治思想,注重官吏德治的自律与他律,对于有效推动当前的政治改革,加强德治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史上的创新,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德治与法治思想的继承。德治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占重要地位,是历史上治国立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治国之道中德治与法治思想的精华,并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将它结合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比较成功地实现了由传统治国方式向现代治国方略的创造性转换,从而使自己的治国思想具有了宽广的现代视野。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所倡导的德治思想,包含了丰富的治国之道,对古代封建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向前发展.当历史进入了21世纪的特殊时期,儒家德治思想时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治国安邦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提出的治国方针,是对我国儒家德治思想的批判和继承.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保持政治秩序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不仅要以法治国,还要以德治国."治理国家是这样,对学校的管理亦应如此,那就是,依法治校,以德兴校,二者互补,相得益彰.法治,对学校而言,就是要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使大家有章可循,有规可遵.德治,对学校而言,就是要充分发扬民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人格,实现自我,体现价值,最终使学校规章制度变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自觉行为,实现学校管理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容、精神实质、理论依据及其发展来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的长期指导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并进一步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建党治国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明太祖朱元璋的经历、佛教思想及其利用佛教来辅佐治国的史实进行述评,并探索宗教对历史人物的影响和宗教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