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过10多年的论争,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战略终于确定了"政府主导"的原则.从财政投入制度设计来说,在明确了"政府主导"的原则后,还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履行政府主导的责任,具体来说,就是考虑为谁提供、提供什么服务以及通过什么方式提供服务的问题.在现有体制下,忽视这些问题可能会产生"挤出效应".因此,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政府主导"原则时,要注意防止"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子女最佳利益原则现已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在处理涉及子女事务时的最高准则.针对我国亲子法的立法状况,并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立法经验,提出我国婚姻家庭法也应摒弃"父母权利本位"的思想,引入以"子女权利本位"为核心的"子女最佳利益原则",并为完善体现"子女最佳利益"的离婚制度提供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一定是直接的.教育的"入世"会给中国教育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可以进一步推进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依法行政".作者从利益分析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为什么政府"入世"是教育"入世"的关键,并从以下两个视角讨论政府如何"入世"的问题:调整政府在教育领域中的利益构成,转变政府对教育管理的传统观念,优化政府在教育领域的管理模式,实现政府在教育领域中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美国法律制度中的"正当程序"原则,既有其深厚的法理基础,也有其宪法渊源.在美国的司法实践中,"正当程序"原则在适用于教师解聘时,其适用范围、适用情形、判断要件和司法救济等方面,都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各项制度.我国借鉴美国的正当程序原则,有助于规范校方解聘教师的行为,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幼儿教材"的充斥与泛滥实质是与之直接关联的利益联合体在利益驱动下形成的一种逐利行为,它以学前教育的教育利益诉求、提供和实现为核心,进而蔓生和演化成为一种经济利益的实现手段和载体.在"幼儿教材"禁令的实施中存在着经济利益与教育利益之间、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与市场及学前教育机构之间、教育利益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制度创新来协调政府、市场、学前教育机构及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以此保障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科学性,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材"泛滥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詹姆斯·M·布坎南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其"政府失败论"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核心主题.他认为,政府失败问题或资本主义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是现代西方社会面临的种种困境的根源.为此,旨在制度选择分析的布坎南提出了一个建设性的救治方案--立宪改革,试图引导人们注意和重视宪法、规则,通过宪法选择和规则选择来确立一种有限政府.但是,布坎南所谓的立宪信念过于理想化,使得改革的现实性令人怀疑.在解读"政府失败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的逻辑出发点,试图对立宪改革的理论蓝图和现实困境作一详要述评.  相似文献   

7.
各地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众多信息公开申请在申请事项"不属于信息公开范围"或"信息不存在"等借口前铩羽而归.这源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公开的例外事项规定得过于原则和不确定,也源于行政机关在践行信息公开制度方面的观念障碍和缺乏有力的司法监督.因此,必须从立法上对政府信息的例外事项予以更明晰的界定,同时加快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观念转变,并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8.
范奇 《比较教育研究》2021,43(12):55-62
终身教职制度适用美国教育全领域,但大学和中小学终身教职保障的侧重点不同,以美国宪法第一与第十四修正案为据形成基于"言论自由"和"正当程序"的双重权利逻辑.在大学领域,言论自由保护范式并不成功,学术自由在权利范围、强度和内容上受限,大学终身教职的权利标准面临重塑危机;在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当程序是终身教职的权利核心,国民素质教育的新进程引发了一场废除终身教职及正当程序制度的宪法诉讼,以实质正当程序有序推进中小学终身教职改革成为紧迫任务."言论"和"程序"二分法考察为重新认识不同领域的终身教职逻辑基础及制度分类改革提供了依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环境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各方利益主体的利益得失问题,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分析了宁波镇海PX项目中政府、企业、民众三方的利益得失;运用福科的权力关系理论剖析了三方博弈过程并重点探索了政府和村民的权力关系。结果表明:在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各方利益主体应充分沟通、合理协商,秉持"政府主导、企业尽责、民众支持"的基本原则,以合理保障各方利益,尽可能减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实现发展人性、健全人格的教育目的角度出发,考察美国体罚权制度的内容、功能和法律监督。划定体罚权合法界限的依据是美国宪法第八修正案的"禁止残暴和不平常的处罚"、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正当的法律程序"。具体标准包括体罚对促使学生服从管教的必要性原则、善意原则、合理原则、最低限度的正当程序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