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侦查讯问是侦查机关侦破案件最主要、最有效的侦查手段,同时也是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的一个软肋.近年来,我国侦查讯问工作在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方面已有很大改进,但是与现代侦查讯问在重视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尊严和陈述的自愿性上仍有差距.我国侦查讯问现存问题的根源是“权力—权利”配置的严重失衡,应通过强化犯罪嫌疑人的诉讼主体地位,赋予确保其自愿陈述的底线武权利,完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和调整现行法律规定来消减侦查机关强大的权力,构建均衡的侦查讯问范式.  相似文献   

2.
侦查讯问是侦察机关为了查明是否犯罪和犯罪情节而对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进行的面对面审查发问,运用恰当的语言策略和讯问方法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交代犯罪事实是侦查讯问的重点和难点。本文运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从侦查讯问的语境、侦查讯问语境对语音的限定及语义的限定等方面进行重点阐释,从而探究侦查讯问语言的内在特点。  相似文献   

3.
讯问策略是侦查讯问对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统率着讯问方法、提问方法、讯问辅助方法.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侦查讯问人员使用侦查讯问策略正确与否对于及时、顺利地获取犯罪嫌疑人的真实供述和辩解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概述、原则、犯罪人在被讯问时的心理、常用的讯问策略几点对讯问策略进行几点浅显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2005年3月以来,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河南、甘肃三地公安机关合作,正式启动“三项侦查讯问试验项目”。规定犯罪嫌疑人在接受公安机关第一次讯问时,可以要求律师在场,或者对讯问全程进行录音、录像。这也宣告律师在场权的试验性启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96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将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提前到侦查阶段,但律师正式行使刑事辩护权的时间仍是从案件被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我国律师在侦查阶段并不享有辩护权,当然也就不包括讯问时的律师在场权。笔者本文将论述讯问中律师在场权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尽管侦查讯问制度考虑的重点越来越多地投向讯问过程的公正性与犯罪嫌疑人主体地位的保障,但是,侦查讯问制度的建构却并没有完全放弃讯问犯罪嫌疑人可能产生的巨大使利。虽然人们已经从过去司法实践中认识到了刑讯逼供、诱供的不科学及其带来的严重危害,但是经历了几千年不断翻新手法而后被禁止的刑讯逼供、诱供模式,仍不断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出现并影响着正常的讯问活动。要彻底根除刑讯逼供、引供、诱供等不科学的讯问方法,除了法律上努力之外,还需要有更科学的制度来满足讯问实践的需要。本文拟通过对侦查讯问的功能分析,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侦查讯问制度。  相似文献   

6.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刑事诉讼侦查阶段的一种重要的侦查行为,是一种重要的取得证据和获取线索的侦查方法。我国侦查讯问程序存在的主要缺陷是对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具体程序控制不够严密。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应借鉴域外关于侦查讯问程序成功范例,完善我国的侦查讯问程序。这不仅有利于维护侦查和保障人权的关系平衡,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7.
侦查讯问是指刑事诉讼中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它是一项法定的侦查行为,是刑事诉讼中一项由公权力主导的侦查措施,是一种经常性的调查手段。对其制度的构建,对完善司法制度、规范傀查行为、刑事案件侦破、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等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通过。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56):194-195
在侦查讯问中,如何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是侦查讯问的主要目的,而讯问的完成是通过语言这一工具才能实现的,因此对侦查讯问语言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讯问语言一般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种形态,本文着重讨论侦查讯问人员的表情语、体态语、手势语及空间语等无声语言在侦查讯问语言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刑讯逼供行为既侵犯了人权,又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形象。刑讯逼供产生的根源主要有思想、制度和实践等方面的原因。必须从树立以人为本的司法理念,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沉默权,确立讯问时律师在场制度,取消有悖客观规律的执法指标,提高侦查水平等方面来防范刑讯逼供行为,这不仅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还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侦查讯问是获取犯罪嫌疑人口供、查明案件事实的一种重要手段。传统认为侦查讯问具有三方面的价值:提供案件线索;作为诉讼证据;附带价值。可是过分夸大讯问实体价值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在提倡保障人权和追求程序正义的今天,我们应对讯问的价值进行重新认识,力争在实体价值和程序价值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1.
新刑诉法修订前,刑事和解程序在审判实践中已经有了相当范围的适用.刑事和解程序在新刑诉法中的明确规定以及对其在新刑诉法实施前后的适用情况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给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推动非监禁刑、行刑社会化等轻刑措施的实施,以图我国社会更加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2.
带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我国依然存在且有时还十分猖獗,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均构成极大威胁,继续深入开展严厉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斗争很有必要。本拟就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及其处罚原则作一粗浅探析,并结合司法实践和国外刑事立法规定提出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增设财产刑的建议。因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一切侵犯财产犯罪一样,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巨额非法经济利益,只有增设财产刑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再生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刑法学的教学过程中,习惯法或民间法的概念话语及其思维可能存在不利于法治建设的隐忧,需要确立刑事习惯的概念定位。通过对刑事习惯问题的话语转换,在现有刑法理论、刑事实体法和刑事程序法的规范空间中,刑事习惯的相关情形完全可以得到恰当处理并得出合理结论。  相似文献   

14.
刑法不是一元的,除了国家刑法之外还存在着民间刑法。从"活法"观念中可以找到民间刑法的根基。民间刑法具有起源上的自发性、罪与非罪标准的伦理道德性、演变过程的潜移默化性、内容上的民族个性等特征。既然刑法是多元的,对国家刑法规范及其用语的解释应坚持多元刑法解释原理。唯有如此,才能正确理解刑法规范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的趋势,如何加强青少年的教育,特别是法制教育,从而达到预防犯罪,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已迫在眉睫,本文就这些问题做出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学的"危险社会"见解看,危险犯是刑法对社会保护前置化的产物;从预防理论的角度看,危险犯存在与限缩的必要均为一般预防的要求;从刑事政策论的面向看,危险犯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隐忧。危险犯的处罚是当今刑法维持规范目的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刑事和解制度正式在法律层面上有了归宿。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也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了统一和完善。由于各种原因,检察刑事和解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尚不能充分实现其承载的应有功能。基于对检察刑事和解的实证研究,应当从规范适用范围、和解程序、和解结果应用、监督机制、社区(乡镇)的作用等方面完善检察刑事和解,以使其体现自身的合理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公民权利关注程度的日益增加,当今世界多数国家的刑事诉讼法都规定了刑事司法令状主义以制约司法警察的超强权力。刑事司法令状主义的确立,充分体现了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是司法权和强制性处分限制适用与适度的具体保障。但是,我国目前的刑事侦查程序中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司法令状主义,因此,确立刑事司法令状主义,完善司法控制和程序控制机制,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犯罪性自杀既是一种自杀行为,又是一种犯罪行为。犯罪性自杀有报复型犯罪性自杀、怜悯型犯罪性自杀和教型犯罪性自杀。在实践中应注意区分犯罪性自杀与犯罪自杀、犯罪性自杀与自杀性违法犯罪的界限。防治犯罪性自杀,刑罚的效果是微不足道的,应着眼于消除促使其产生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论教唆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唆犯问题是刑法学理论研究的难点与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就教唆犯概念和成立要件、教唆犯性质及其负刑事责任根据、教唆犯种类、教唆犯犯罪停止形态诸方面结合中外刑事立法规定和刑法学理论各主要学术流派观点作一论述,并对现行立法中关于教唆犯规定存在的若干问题及由此导致的理论研究错位问题提出了完善初步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