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清末,朝廷颁行"新政",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堂。直隶北洋女师学堂开风气之先,以"近代中国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著称,而其沿革经历了女子公学、高等女学堂、北洋女师等三个不同阶段,最后整合为直隶女子师范学校。民国创建及新中国成立后,几经更名、调整,今为河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2.
上海作为近代中日中西文化交汇的前沿和中心,在女子教育方面也得风气之先,在19世纪未和20世纪初,先后由国人创办了各种类型的近代中国最早的女子学校。1898年创立的中国女学堂,是国人创办的近代中国第一所普通女子学校。中国女学堂初名“桂墅里女学会书塾”,在向清政府申请刻制学堂公章时正式定名“中国女学堂”。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示范高中——安庆市第二中学,地处钟灵毓秀的名胜之地百花亭,占地百余亩。她创始于1899年,历经崇实英文男子学堂、天保罗中学及安庆女子师范学堂、安庆女子中学等多所学校沿革并存,直到1956年夏,这两支流淌了半个世纪的源流合到一起,汹涌澎湃,弦诵欢歌,打造出古朴典雅而又闪烁着青春光芒的“安庆市第二中学”。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2007,(9):48-48,F0003
五一路小学始建于1907年,由山西祁县举人孟步云先生创办私立光华女子中学,占地三十亩,即五一路小学前身。孟先生倡导“女子教育”为务,开女子学堂,以创建精神立校;兴文明教育,以崇尚善美做人。  相似文献   

5.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于1909年9月19日由当时著名的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创建,始称"京师女子师范学堂附属两等小学堂"。1955年,启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名至今。  相似文献   

6.
经元善兴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新式女学堂,他创办女学缘于诚本思想、爱国意识等思想根源和洋务人才缺乏等「社会根源,经元善的女子教育观和女子教学管理观及其办学实践是对近代中国教育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7S):F0004-F0004
浙江省湖州十二中是一所百年名校。1878年,美国基督教会在上海嘉定南翔镇设悦来书塾,后分华英学堂和文洁女塾。1901年两校迁到浙江湖州马军巷,女校改称湖郡女塾,后更名为湖郡女子中学。男校建立了中西学堂,后更名为东吴大学吴兴附属中学,1952年12月,与湖郡女子中学合并,建立湖州初级中学,1958年改为湖州第二中学,1998初高中分离,原址学校更名为湖州十二中。  相似文献   

8.
近代国人自办的女子师范教育发端于晚清新政时期。国人自办的男子师范教育为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教会女子师范教育及西方女子师范教育为清末女子师范教育提供了直接可借鉴的模式。国人自办的女子师范教育既是传统女学在新世纪的骤然断裂,又是传统女学在新式学堂中的绵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使命使国人自办的女子师范教育发展的各个时段拥有不同的特点,同时也使得女子师范教育所存在的历史意义超出了女性教育近代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近代国人自办的女子师范教育发端于晚清新政时期。国人自办的男子师范教育为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教会女子师范教育及西方女子师范教育为清末女子师范教育提供了直接的实物模式。国人自办的女子师范教育对于中国来说,它既是传统女学在新世纪的骤然断裂,又是传统女学在新式学堂中的绵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使命使得国人自办的女子师范教育发展的各个时段拥有不同的特点,同时,也使得女子师范教育所存在的历史意义超出了女性教育近代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清末女师难求成为女子教育发展的重要障碍,女子教育实践者通过对传统与域外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对因袭传统与制度约束的合理变通以及教育制度的创新,不断开拓女子学堂教师的来源渠道,推动女子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广东省中职学校英语教材《英语基础模块》的课堂教学为例,分析了美术类中职校学生的特点,论述了简笔画的特点及其在美术类中职校英语教学中的优势,阐述了有效利用简笔画在美术类中职校的英语教学有利干加深美术类中职生的感性知识认识,并探讨了简笔画在美术类中职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强化学生识记效果,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优化英语课堂质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职业学校普遍面临招生困难,有些学校甚至聘用招生掮客进行招生,严重破坏了招生市场秩序,提高了办学成本,陷入了招生中的囚徒困境。政府只有进行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赏罚机制,招生掮客才能彻底消亡。  相似文献   

13.
依托骨干职业学校、骨干专业(学科)的骨干教师,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学研究中心,是搞好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和教学服务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教研中心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面临着组成教研中心的校际之间的差异、各教研中心之间的差异、教研中心内部兼职教研员容易变动和平时交流困难等问题。因此,省、市教研机构和各职业学校应大力支持教研中心成员开展工作,教研中心也应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明显的滑坡现象,西部农林中等专业学校陷入招生与就业的两难境地。基于西部农村实际情况及特点、西部农林中专学校的现状、职教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等,西部农林中等专业学校继续办好中职是可行的选择,其发展走向为:立足于中职,面向农村,低重心发展,以农村实用技术为动力,以创业教育为主线,以弹性学制为手段,走科、教、产一体化,规模与效益相结合的区域特色型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15.
教师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实施者和学校学术品质的集中体现,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完善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影响和作用。职业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师资队伍建设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并从自身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出发,结合国内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先进经验,从多种途径出发进行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要提高残疾人就业水平,必须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具体措施为:普通高等院校和特殊教育学院提供高等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特殊教育学校或普通学校提供初级教育和职业培训;促进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彼此联通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生源的减少,中职招生变得愈发困难.为了打破这一困境,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各级各类中职学校应强化微观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突破中职招生瓶颈,促进中职教育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是连接教育与经济、学校与企业的纽带,专业设置好坏直接影响到职业学校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对江西省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情况的抽样调查表明,江西省中职学校基本上形成了以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两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结构,基本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但也存在专业设置重复,结构不合理,聚集度较低等问题,且城乡中职专业设置差异不明显,还需进一步加大专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提高江西省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水平。  相似文献   

19.
实施“123”就业指导工程提升高职学生就业核心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能力。实施"123"就业指导工程,即:构建和完善一套就业指导工作机制,落实两个支撑和实施三项制度,是全面提升高职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加强图书馆内涵建设是实现高职院校科学发展、办出特色的重要举措,既关系到未来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也事关高职院校的现实生存和良性发展.文章从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内涵建设的现实状况出发,探讨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内涵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