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在不少地方,教学研究一直是少数专家、教研员、骨干教师的“专利”,广大教师望“研”生畏,望“研”兴叹,教研成果难推广,教学方法难创新,教育质量难提高。而华容县的情况却不是这么回事。前不久,我们深入该县的一些学校调查研究,尽管已是隆冬,却处处都能感受到教研教改的浓浓春意。据了解,华容县从1994年开始,在全县432所中小学的6000多名教师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教研教改活动,“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6年来,该县教研教改成果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级奖励5项、市级奖励30项,2400名教师的教学论…  相似文献   

2.
目前一些学校的教研活动场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常常是,教研活动无主题,研讨话题不集中,交流时多数人泛泛而谈,说大话、套话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样的教研活动不但没有实效,而且会使参与的教师感到厌烦。基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可通过主题教研的形式,培养教师的探究欲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陛。  相似文献   

3.
校本教研活动搞了多年,一些学校和教师仍然不得要领,在低水平重复徘徊:活动搞得不少,但主要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或进行观摩、比赛,真正扎扎实实搞起来、切切实实帮助教师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却不多。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一提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大家都说好、都说应该搞,但又都对眼下开展的活动有意见,认为形式的东西多、实际的效果少,不过是图个热闹,增加教师负担。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条就是研讨活动缺乏针对性,为教研而教研,让教研而教研,活动见不到实效,教师得不到实惠,结果是不搞不行,越搞越“没劲”。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必须增强研讨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实践课、研究课之后的教研组集体研讨,是校本研修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有些学校的教研活动场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实际效益却不尽如人意。常常是,教研活动无主题,研讨话题不集中,交流时多数人泛泛而谈,说大话、套话的现象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5.
我看公开课     
李海琼 《广西教育》2007,(10A):26-26
公开课,作为一种常规的教研活动,对于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推广优秀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应该是非常有益的。但现实的许多公开课,却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于不顾,片面追求华而不实的热闹气氛和所谓新颖的教学形式,实际上演变成了精致的“完美课”、作秀的“表演课”和泛化的“媒体课”。  相似文献   

6.
教研活动是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学校两周开展一次常规教研活动,数量不算少,但教研活动的质量却差强人意,甚至教师们多认为“同事之间的随时交流”要比“教研组的常规活动”更有效果。这是误区。〈br〉 一、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状?〈br〉 (一)有计划,无规划,随意性较大。学科组教研活动计划每个学期都制定,但如果将几份教研活动计划放在一起就会发现,每学期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缺少系统的规划。每次公开课都强调朗读指导、学法指导、教师评价……观点漫天发散,似乎一次活动面面俱到,实际上什么都没有深入,缺乏对研讨内容的提炼与归纳。再不然就是跟风,什么话题热就做什么,今天“高效课堂”,明天“自主学习”,后天“语言表达”,看似热闹,实则随意。  相似文献   

7.
目前,江苏省吴江市中小学正在点面结合尝试通过课堂观察改进教研方式的实践。课堂观察是一次教研方式的革命,一场教学观念的头脑风暴。各校的实践已经初步显现出课堂观察的独特功能。但是在实践中我们的课堂观察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中小学老师的课堂观察应该是怎样的研究活动、中小学老师如何开展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活动如何深入,等等。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但是,我们发现尽管许多人对教研活动的组织、校本教研的方法等研究颇多,却对中小学教师“教研”和“科研”的内在含意和历史由来,以及教师如何自己开展教科研等问题关注不够。为此,本期“教研”栏目特别刊发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授和吉林省教育学院孟和、吉林松原市前郭蒙古族中学王爱生的两篇文章,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教研活动的本质是教师的创造性实践过程。中小学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有利于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教育理论,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把教研成果作为评价工作成就的重要依据是引导中小学教师重视教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现在大多数生物教师每天忙于钻研教材、听课、摸索新的教学方法等教研工作,教研气氛十分浓郁,但在教研活动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生物教师去研究和解决。我们不应该为了教研而教研,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教研,要切实在教研活动中让教师有所收获,不断成长。下面我就在生物教研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小学对校本教研的探索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热潮正在兴起。园本教研提倡教师应从“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做“专家型”教师,这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了重要的平台。然而,园本教研到底研究什么,怎样进行园本教研,这是很多教师都感到困惑的问题。笔者在深入幼儿园调研的过程中常常听到幼儿教师迷茫地诉苦:“我们也很想搞点研究,可是我们不知道该研究什么,不知道从何下手!”研究什么是研究的对象或内容问题,怎样研究是研究的方法或手段问题。的确,这是园本教研必须要回答的问题,也是园本教研最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  相似文献   

12.
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为提升县域心理教研实效,基于“反刍”“赋能”组建中小学心理教研合作联盟,实现县域心理教研的多中心扁平化运作。通过组建合作联盟,构建教研新格局;架构教研团队,提升教研新合力;构建保障机制,激活合作新模式,让心理教研充满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张人利 《现代教学》2007,(10):14-14
在《现代教学》2007年9月的杂志上刊登了一份上海市中小学教研活动现状的专题调研《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正在回归本意》。从调研报告中可以看到,教师们认可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与教学实践研究有关,其中听课、评课教研活动颇受教师欢迎。这次的调研结果与2004年上海市“八区联动”校本教研的结果有些不谋而合。当时,参与调研的教师也普遍认为听课、评课是比较有效的受欢迎的教研方式。这两次调研的结果都表明,听课、评课教研活动应该成为校本教研的主流,是教师的最近发展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在反思中成长——论怎样开展基于行动的园本教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行动的园本教研”的核心问题是“究竟应该怎样做”。我们将结合近些年来与幼儿园合作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所积累的经验对这一问题作阐述。基于行动的园本教研活动的方式由于基于行动的园本教研活动主张教师通过研究教育现场中对实际发生的问题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实践,主张教师与同事、专家密切合作,所以园本教研活动的方式必须具备如下特点:一是要根植于教师所处的教育实践情境;二是能让教师有机会参与反思教育实际问题,并尝试重塑自己的观念和实践;三是能有效地实现教师与同事及专家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因此,我们认为,搜集真实的教育事件(…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面上推广,点上深化”阶段,认真总结交流校本教研经验,切实提高校本教研质量,应该成为课程改革“深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为此,本期特别策划了一组“校本教研”文章,从理性认识到具体操作层面为读者提供参考。希望读者参加到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来,交流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与以往的学校教研活动有何联系和区别,《校本教研的理性定位与运行模式刍议》可以帮助我们厘定一些模糊认识,明确开展校本教研的方向。一所学校如何规划和组织实施校本教研,《关于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我思故我新》是一个学科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实录,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次活动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体现了教师的积极反思,这是校本教研的“三要素”之一。教师的反思没有停留在一般的“回顾”上,而是思考、反省、探索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明显的研究性质。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周围的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改进自身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专业能力,使教学不仅具有“匠艺”,而且具有“匠心”。二是体现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助,这也是校本教研“三要素”之一。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实践的过程,也是交流互助的过程,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三是活动目的明确,教研专题选择恰当。“如何有效改进作文教学”是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有积极的意义。我们不能企盼一次校本教研活动能解决多少问题,但我们从这次活动看到了校本教研的方向,看到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要做教研?应该如何做教研?在长期深入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在对天津市中小学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观察和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参与教研还存在着一些表面化、形式化的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师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观念;二是教师的动力;三是教师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校本教学研究,应该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的教学问题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主要研究力量,通过一定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的研究活动。”校本教学研究(以下简称“校本教研”)对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高中历史的校本教研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笔者根据实践经验与调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教师专业成长空前重要的今天,究竟应该营造一种什么样的校本教研文化,用一种什么样的教研文化让教师沐浴其间?笔者认为,校本教研的核心在课堂,落脚点在课堂,课堂的成败决定课改的成败。事实也证明学校几乎所有的教研活动,都是在围绕课堂这个中心旋转。所以,校本教研的精髓应该是“以课(堂)为本”的教研。怎样实现“以课(堂)为本”的校本教研目标,实践证明营造“把课挂在嘴边”的校本教研文化是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加强教师队伍和网点建设多层次开展教研活动乐平市教育局教研室县(市)教研室虽然人数不多,却担负着全县(市)中小学教师的学科教学管理和指导教学研究的繁重任务。面对着人少事多工作面广的实际,应该如何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呢?我们认为关键应抓住两条:一是狠抓队伍...  相似文献   

20.
在一些学校,所谓的“校本教研”搞得人人疲惫,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感受到的都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原有的教师研究文化没有改变,却又增加了一种外在的行为评价尺度。问题出在哪?校本教研是先有“选题”还是先有“问题”?让人受累的“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期望在学校建立的一种研究制度与文化。对于一所学校,校本教研的起点是什么?有校长说,校本教研当然要有研究,但是研究什么选题呢?应该研究课程教学的专业问题,研究能够代表教师的素质已经达到了一定专业高度的问题,研究“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不同学校的课程结构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