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我们在一年级学生中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读物的兴趣,配合课堂阅读教学,多读书读好书,从而帮助掌握读书方法,养成自学习惯,开阔学生视野,陶冶高尚情操。一、激发读书兴趣一年级学生最爱听故事,我们利用放幻灯,配乐讲故事的办法,让学生看、听、说、记。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看,了解故事内容。第二步听,教师  相似文献   

2.
怎样指导一年级学生朗读科大附小童文华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何指导一年级学生借助拼音进行朗读,难度很大。我的探索是:一、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朗读一定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所谓"正确"就是要看准拼音,直呼音节,用...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朱熹说:“凡读书……只要多诵几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朗读得多了,课文中经过加工锤炼的语言,才能逐渐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识字不多,要他们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有一定的困难。教师的指导就很重要。这里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没有一个认  相似文献   

4.
我是怎样指导学生背诵的永登县城关小学柴红英小学语文的许多课文,都是千锤百炼、脸炙人口的优秀名篇,有许多还是名家之作。学生通过诵、读、背、不断吸收、消化,久而久之,美的语言便会脱口而出,D头作文便能“出口成章”,书面作文也能“笔底生花”。总之,背诵对语...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材编选了大量阅读课文,这些课文占教材总量的二分之一。对于阅读课文的处理,目前存在着两种偏向:一种是包办代替,以教师讲解为主;另一种是撒手不管,干脆让学生自由去看。这两种做法都没有从编选阅读课文的目的出发。《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材中的阅读课文,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这就是说,对于阅读课文的处理,既要以“学生学习”为主,即自学为主,但又要教师去“有计划地指导”,即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只有这样,把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7.
王富 《中国教师》2013,(Z2):40-40
近几年来,就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能力,做到让学生读好书、好读书,把学生领进浩瀚的知识海洋自由遨游,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时尚,也是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所肩负的重大责任。虽然我们在这方面也煞费苦心,但收效甚微。我认为兴趣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其根源应该在方法的引导上下功夫,而这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顺理成章地完成。下面就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一、用灵活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8.
我在指导一年级儿童自编应用题的教学中,获得了点滴的成绩和体验: 首先我在指导一年级儿童自编算术应用题时,注意到掌握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儿童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逐步加深编题的难度。我是按照如下的顺序对儿童进行指导的: 1 让儿童观察实物来编应用题。例如我左手拿2枝粉笔,右手拿3枝粉笔,让儿童编有关的应用题。儿童在观察了实物後,便编出这样的加法题  相似文献   

9.
优秀的影片是教育儿童的有力手段之一。但是孩子看电影是需要指导的,否则往往会失去教育价值。家长如何指导孩子看电影呢? 1.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影片不同年龄的孩子的心理特征是不同的,有的放矢地选择与孩子年龄特征相当的电影,孩子才会有  相似文献   

10.
联系生活实际,能写简单的说明文,是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语文教师往往只重视教学生“怎么写”,而忽视教学生“写什么”。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致使学生不知道说明文该写什么,总觉得说明文无东西可写。正因为如此,多数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缺乏兴趣。除完成教科书中要求写的几篇说明文以外,平时写日记和写周记时,几乎不写说明文。显然,仅靠几篇“大作文”,很难培养学生写说明文的能力。由于练得少,学生说明文的写作水平普遍不高。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有意识地采取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要想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在强化学生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全面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要适应从业需要必须练好基本功,写一手好字,说一口标准的曾通话。在书法教学大纲中也明确规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的新时期,培养学生写一手好字是职业教育特别是文秘、商业、营销、服务与旅游等专业的学生从业必备的能力。”因此,上好书法课,搞好书法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有着重要的作用。书法课教学不是倍养学生人人成为书法家,而是  相似文献   

12.
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源泉之一,但学生却不能很好地利用,而且存在着许多困难,有些学生花很多时间阅读教科书,仍找不出头绪,其原因何在呢?如何解决呢?我初步分析有如下几点原因:(一)教科书的编排问题.有些部分教材内容很多,而教师所讲的很少;有些部分教材很少或者没有提到,教师却补充很多。有些课文不够通俗,学生对许多名词术语和经典著作引文理解有困难。有时课本罗列史实条文过多,学生复习时感到有些枯燥,掌握不住重点(今年所用新课本在这几方面已有改进).(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的工作做得不够。在上课时,如果教师只是偶而让学生看一下教科书;或者虽然叫学生把书打开,但实际上一直到下  相似文献   

13.
心理活动描写,是写人记事文章中所不可缺少的,通过写心理活动,可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金色的鱼钩》、《我的战友邱少云》、《小英雄雨来》等—些文章中,有些片断就是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在阅读教学中,我以这些心理活动描写为例,给学生讲述了怎样写人物的心理。我分别用二节课训练学生写心理活动片断。 第一节课,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写心理活动。 上课了,我说“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今天,我们作文内容是写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断,  相似文献   

14.
三年级学生刚刚开始作文,会遇到许多困难,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为他们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一、指导学生写自己的生活与实践 四年级学生写作文,许多同学都觉得没什么可写,所以,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是重要的一环。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自参加实践,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如指导写《第一次割稻》作文时,我采用了先做后写的方法,先让学生回家帮父母割稻,那时正赶上收割季节,学生们都到田里帮忙,有了劳动实践,上作文课时他们就有话可写了。  相似文献   

16.
一、指导学生写自己的生活与实践 四年级学生写作文,许多同学都觉得没什么可写,所以,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是重要的一环。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自参加实践,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如指导写《第一次割稻》作文时,我采用了先做后写的方法,先让学生回家帮父母割稻,那时正赶上收割季节,学生们都到田里帮忙,有了劳动实践,上作文课时他们就有话可写了。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上了四年级,就要写记叙文了.开始时,大都感到困难:拿起笔来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对此,当教师的该怎么教呢?我的做法是:第一、邦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知识,为写记叙文创造前提条件.学生初学写记叙文感到困难,究其原因,是没有掌握写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对此,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讲授记叙文基本知识上.主要是根据记叙文的特点,分析、讲解范文,使学生逐步掌握这种文体的基本知识.现以讲授《毛主席视察广州造纸厂》一课为例,谈谈我的做法.首先,明确告诉学生,记叙文是用记人叙事的方法来表达观点,反映事物本质的.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毛主席视察广州造纸厂》这篇文章,使他们懂得,本文是记叙毛主席视察广州造纸厂的情况,记人又叙事,所以是记叙文.其次,结合对课文的分析,使学生懂得记叙文的“四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指出《毛主席视察广州造纸厂》一文在写作上包括了上述四个要素:时间:1956年5月29日.  相似文献   

18.
我是怎样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的固原县城关二小李文英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三年级的作文要求是,“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断。学写简单的日记”。小学生写日记的内容很广泛,形式也多样。但学生常常对耳闻目睹了人和...  相似文献   

19.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得更多一点、更活一点,更好一点,很多教师都在探索.我认为,指导学生办手抄小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可取可行的好方法.这里,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一、人人办报.学生程度不同,但都有自尊心、上进心.如果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办手抄小报,会使部分学生失去发表文章的机会.程度差的学生,更是要被排挤在“编辑”、“记者”的行列之外.所以,我在组织学生办手抄小报时注意它的普及性、群众性.我的办法是让人人当“编辑”,个个作“记者”.每个学生两周办一期八开的手抄小报,自拟报名,自己设计版面、写稿插图.这样做能使每个学生都得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工作中尽可能引导学生去直接接触所要认识的事物,是运用直观原则之最易收效的一种有价值的作法。例如在生物、物理、化学等科的教学中,常常使学生对所要认识的事物直接进行观察,不仅观察其静止的形态,并且通过实验去观察诸如动植物的生长、物体的运动、以及各种元素的化合和分解的活动的过程。再配合上语言的描绘、文字的叙述、图片的展示等间接的直观,就更有说服力,更容易使学生掌握,能使学生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但这在历史教学中却存在着特有的困难。因为历史已成过去而又不能重演,没有方法再使学生去直接接触历史。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直观原则是另有其自己的特点的,一般来说,就是利用学生的思维想象再现过去的历史。过去的历史留下的一些痕迹,如文献、古迹和其他实物等是可供学生直接接触的历史材料,但这只是残缺不全的片片段段,而且是静止形态的,并不能从这些片段遗物中直接地完全看到过去活生生的历史面貌,还必须借助讲述时的语言描绘唤起学生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