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上的实习老师走了。 第二天早晨,当我走进教室时。许多幼儿问:“胡老师,刘老师、戴老师怎么没来呀?”当他们得知两位老师已经返校不能再回来教他们时,许多孩子都发出了深深的叹息声,露出很失望的神情。我便把两位老师写在黑板上的留言念给他们听。想不到许多幼儿听后都哭了,连几个平时受到  相似文献   

2.
带女儿到离家较近的一所小学报名读书,报名的很多,只好排队等候。听说以前孩子读一年级必须进行文化测试,但现在小孩只需要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行了。轮到我前面的那个孩子报名了,孩子的母亲把户口本递给老师,老师翻看了一下,就问孩子:“你几岁了?”孩子回答:“6岁。”老师接着问:“你妈妈是干什么的?”孩子想了想说:“妈妈是打牌的。”周围的父母们都大笑起来,但老师没笑,她见怪不怪地自语道:“类似的答案还不少呢!”替女儿报名后,回到家,想起“妈妈是打牌的”这句话,真让人觉得悲哀。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  相似文献   

3.
春雨 《高中生》2012,(16):37
德国同事普雷斯有两个孩子,女孩叫布力吉特,9岁;男孩叫丹尼尔,7岁。我们到普雷斯家中做客时,两个孩子正在家中浇花、洗碗。跟我们打过招呼之后,两个孩子继续埋头干手头的家务。普雷斯解释说:两个孩子想今天下午把这周规定的家务活全部做完,然后明天跟老师和同学去郊游。大伙都觉得普雷斯教育有方,便夸奖了几句。普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很多孩子都表现出两面性,他们在学校和在家庭以及老师在场和老师不在场时的表现都不一样。而小学生的两面性和我们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学习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往往又是分离的,好比两个世界,这样便给父母和教师共同教育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教师也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  相似文献   

5.
更上一层楼     
我到了四岁还不会数数。爸爸带我上幼儿园报名时对老师说:“这孩子笨得很,连个数都不会数,就喜欢爬高上低。老师,以后可要多麻烦你了。”老师摸摸我的小脑瓜笑着说:“放心吧!”  相似文献   

6.
老朱 《宁夏教育》2007,(11):73-73
我能当上老师还得从我的启蒙老师韩老师说起。小时候家里穷,姊妹兄弟多,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野惯了,受不得束缚。6岁时父亲让我跟姐姐去报名,心里很喜欢。因为尽管不知道"名"为何物,但不用掏钱就可以"抱"一个回来,便欣然前往。等到报了名才知道报名只不过是老师在他的本子上写上我  相似文献   

7.
镜头一新生报名那天,一个六岁小女孩由妈妈领着来到班主任老师身边。王老师热情迎上来:“欢迎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我叫童雨,童心的童,春雨的雨。”“你的名字真好听,你长得真可爱,眼睛又大又圆,好像水汪汪的黑葡萄……你是我见到的最漂亮的孩子。”“谢谢老师。”小童雨满心欢喜。  相似文献   

8.
开学之际,—位家长手拉着一双儿女来要求给孩子报名入园。在与家长谈话时,稍大的女孩子扑向我怀里,紧紧拉住我的手,睁着两只大眼睛可怜巴巴地盯着我,当时我心想这孩子倒不怕生,不觉蹲下身子问道:“你今年几岁了?’可是这孩子笑眯眯的只是不出声。家长叹着气说:“唉,王老师,我前世作了孽,两个孩子都是哑巴。”我听了楞住了。这位母亲见我惊讶的表情,为难地解释说:“本来,我准备让他们去读聋哑学校,可是要在十周岁以后才能去,他们看到别的孩子都进幼儿园了,也老是跟我吵着要上幼儿园,我告诉他们不能上学,他们又不懂,仍是缠着我,他们哪知道自己比别人缺一窍呀!”说着,竟流下了眼泪。两个孩子见妈妈哭了,都偎依在她身边,苦着脸也想哭。看着他们恳求的目光和期待的面容,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了。我毅然告诉老师们:“这两个孩子我收下了。”这两个聋哑孩子入园了,可是,教育上却遇到了  相似文献   

9.
宋时春 《中国德育》2012,(24):40-40
近日,一则“中国式作业让家长无奈,6岁孩子每天写4小时作业”的消息在网上引起热议,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报道,一位6岁的一年级孩子刚入学两个月,便因为沉重不堪的家庭作业哭起了鼻子。家长心疼不己,又不敢给学校老师提意见,无奈之下,只能在微博上吐槽:“孩子才一年级,做作业就要两个小时,今天更是达4...  相似文献   

10.
无声的一课     
又快到胡老师的生日了,我跑了整整一个下午,终于给胡老师选了一张我认为最满意的贺卡。上大学两年来,我平均每两个月给胡老师写一封信,汇报我  相似文献   

11.
搞笑人物阿O     
翻烂档案册,只知阿O是阿Q的亲妹妹,其他,都是两个字——不详。NO.1山里权大开学了,阿O手攥报名费,挤入人群中。只见,报名老师在与一学生说话。老师:"你是山里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一位母亲忧心忡忡地对我说,她5岁的女儿特别懂事,人见人夸。幼儿园老师说她很听话,亲朋好友也都夸她是个好孩子。但她发现孩子特别“心重”,不知是什么原因。我们交谈了许久,共同找出了孩子心重的原因。在此,我想将这位母亲在教育上的失误告诉家长朋友们,以共同借鉴这一教训,使我们的孩子健康、愉快地成长。这是一位很重视家庭教育的母亲。从女儿两岁起便开始从严管教,要求女儿做个好孩子。特别是在众人面前,每当孩子表现好时母亲便对她说:“瞧,别人夸你是好孩子哩!”每当孩子表现“不好”时,就对女儿说:“看,别人笑话你了!”久而久之,让别…  相似文献   

13.
榜样     
某幼儿园中,一个三岁的幼儿骂老师是“苕货”(方言,指一个人傻),老师很惊讶。待晚上家长来接孩子时,便将此事告知其母,并善意地提醒她不要让孩子学脏话。谁知这位母亲拉过孩子说:“小屁嫩子,傻鸟哈,敢骂老师。你个苕货。”看看得老师惊诧不已。  相似文献   

14.
儿子从三年级第二个学期开始参加剑桥少儿英语班的学习,一同报名的还有两位同事的孩子.因为剑桥少儿体系较重视口语,我也就在松懈状态中过了一个学期.四年级一开学,一级考试问题提上了日程,老师说,这是个能力测试,应该让孩子都考考!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心里忽然冒出一个疑问:一户人家生一个孩子好还是生两个孩子好?我想来想去,都无法做结论.我便跑去问了顾老师:"顾老师,您觉得生一个孩子好还是两个孩子好?"顾老师想了一会儿,说:"我也不知道,不如我们举行一场辩论赛,让大家来谈谈吧!"我连声叫好.  相似文献   

16.
更上一层楼     
记得我到了4岁时还不会数数,爸爸带我到幼儿园报名时对老师说:"这孩子笨得很,连个数都不会数,就喜欢登高爬梯的。老师,今后可要多麻烦你了。"老师低头看看我,摸着我的小脑瓜儿笑着说:"放心吧!"第一周过去了,老师教的数字,连同那些歌呀舞呀,我一样不少地全都还给了老师。爸爸  相似文献   

17.
我是1980年出生的女孩,1986年去报名上小学一年级,10以内数字就是分不清;1987年再报名,报之前我在家学了一年,数数这下能数清了。报考老师问“1+1”等于几,我说“爸爸没教我,我不会”。老师一看说“太笨”,不愿意接受我。爸爸没有办法,只好带我去见另一个老师,并说明来意。这个老师是女的,听过爸爸对我的介绍,便又问了起来:我不考你数字,我问你你们家几个人。当时我回答:“爸爸、妈妈和我。”我的答非所问,让老师苦笑了一下摇摇头。最终女老师还是无奈地对爸爸说了句:“对不起,这个孩子我不能收”,就这样,我已经7岁了,还是没能考上小学。爸…  相似文献   

18.
红发夹     
农村男孩的童年是泥土里滚出来的泥鳅,滑溜溜的,妈妈说捉不住我,五岁半那年,我便背起个花布包飞进了学校。老师三十来岁,两个孩子,丈夫在外地,只记得我上二年级时回来过一次,没两天就走了。老师很喜欢笑,可我并不喜欢她的笑,美是很美,不过这时她额头上的两道皱纹便横了出来,叫我想起奶奶死时额头上的皱纹。她的刘海挺长,齐齐的,可以盖住整块额头,只可惜常常用一只红发夹别在头上了。  相似文献   

19.
博客锐评     
《上海教育》2014,(7):7-7
走亲戚时遇到了几个年轻人,他们的孩子都六七岁,听说我是老师,便问起孩子的教育问题。我说,对孩子的教育最要紧的有三条:第一,回家别给孩子辅导,更别请家教;第二,别上什么补习班,如果孩子愿意学琴学画什么的,可找专业老师指导;第三,别迷信学习机,电脑之类的所谓现代化学习工具。——摘自李玉柱的博客  相似文献   

20.
《早期教育》2000,(6):33-33
对儿童独立性的培养,以美国最为突出。美国儿童自二三岁起便独居一室,稍大一些的孩子有了恐惧心理时,大人便买一种专门的灯,安在孩子的卧室里,彻夜亮着驱逐黑暗。在美国,一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饭,父母将孩子“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小桌上,让孩子自己用小刀叉吃饭。在幼儿园,几个月大的孩子竟然要独自喝水喝奶,两岁以上的孩子全部用刀叉吃饭。曾有一位中国人将自己8个月的孩子送到幼儿园,由于孩子托不动水瓶便终日不能喝水。这位朋友发现后十分伤心,很快领孩子离开了那所幼儿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