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吕叔湘先生在谈“否定的否定”问题时,曾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否定的否定有两种结果。他说:“否定的否定,结果是肯定,但这个肯定不等于除去两个否定剩下来的东西,……但是也有两个否定恰好抵消的,……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情况,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沈家煊先生对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他使用了判断上的“强度”这一概念来解释这种现象,并说明功能和语用上的原则是如何在这类现象中起作用的,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本文试图通过对单一否定词移位所引起的句子的语义、语法和语用三方面变化的描写,考察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求得从不同侧面对单一否定词移位问题有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理解和阐述上,不少哲学教科书和有关著述,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特征和作用等同起来,进而认为发展链条上的每一次否定都是“扬弃”,都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使事物进到了更高的阶段.这么一来,发展过程中许多自然要出现的“倒退”、“后退”、“偏离”和“逆转”的现象都被排除出否定之否定规律之外,人为地限制了这一规律的实际作用范围,无形中损害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陷入了许多不可解决的矛盾之中.下面试图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如何正确地表达一个“命题的否定”及“否命题”是“简易逻辑”中的难点之一.有些同学在写原命题的否命题时,仅写了对结论的否定;还有一些同学用反证法证明问题时,却假设条件和结论都不成立.说明他们混淆了“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这两个概念.事实上“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如果原命题是“若p则q”,那么这个命题的否命题是“若非p,则非q”,而这个命题的否定是“若p则非q”.可见,否命题既否定条件又否定结论,而命题的否定只否定结论.  相似文献   

4.
由“什么”一词来进行否定 ,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用而理论上研究得不够的特殊否定方式。这种方式的否定作用明显而强烈。对这种特殊的否定句 ,用现有的语法理论竟然无法进行句法上的分析。在此基础上 ,笔者提出了“为什么在疑问句的基础上也能进行否定 ?”“否定、否定词、否定句的涵义究竟是什么 ?可否分类 ?”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家知道,有个时期人们比较普遍地认为,辩证法只有对立统一这一个基本规律,没有否定之否定规律。一九七四年出版的《哲学名词解释》一书,用“肯定和否定”这一范畴条目取代了否定之否定规律。打倒“四人帮”以后,绝大多数同志承认了否定之否定规律。但有些同志认为,这一规律既可以叫否定之否定规律,也可以叫肯定否定规律。近年出版的《辞海》也在“否定之否定规律”条目中说:“否定之否定规律”亦称“肯定否定规律”,而在“肯定否定规律”条目中说,即“否定之否定规律”。似乎两种称呼是一回事。真是这样吗?否。怎样称谓这个规律,并不仅仅是名词概念问题,而是涉及到对这一规律实质和特点的理解问题,涉及承不承认它是辩证法的普遍规律的原则问题。古语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因此,有给这一规律正名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本刊2006年第1期载有《从概率角度分析“一定是”,“不一定是”,“一定不是”的否定》一文(以下简称《否定》).综观全文,所谈乃是在演绎推理中如何处理“必然”(“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一类用语的问题,与概率并无任何关联.《否定》所谈及的这个问题,在逻辑学界早已提出而且一直众说纷纭,迄今以罗素之说(见[1])最为平易.本文介绍罗氏之说并依据该说对《否定》略陈拙见.1开语句的三分法模态词的定义与相互关联开语句之不同于命题,在于含有自由变元.如果无论其中自由变元取值如何,开语句本身取值恒定,则这些开语句依取值真假不同而…  相似文献   

7.
由“什么”一词的否定作用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什么”一词来进行否定,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用而理论上研究得不够的特殊否定方法,这种方式的否定作用明显而强烈,对这种特殊的否定句,用现有的语法理论竟然无法进行句法上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为什么在疑问句的基础上也能进行否定?”,“否定,否定词,否定句的涵义究竟是什么?可否分类?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营造氛围,使学生乐于思考。只有在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想象丰富,乐于思考。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把他们当成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合作者和朋友,要用商量的口吻说话,如“你认为怎样”、“你有什么看法”等。   创设条件,让学生多思。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广阔空间。如教“利息”一课时,教师请学生思考:利息与哪几个因素有关 ?如何计算利息 ?“利息”问题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发言踊跃。有的说利息与本金多少有关,有的说利息与利率的高低有关,有的说利息与存款时间长…  相似文献   

9.
发生在北京春夏之交的那场惊心动魄的反革命暴乱终于平息了。做为这次动乱重灾区的高等学校,我们应该认真地反思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如何加强高校政工队伍的建设,从而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一、加强高校政工队伍建设的紧迫性近几年来,赵紫阳同志一再强调淡化党的领导,强调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所谓的“改造”,极力贬低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作用。其实质是削弱和否定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否定了党的领导。赵紫阳同志的这种错误思想对高校冲击很大,在八八年夏天全国  相似文献   

10.
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明确地指出了有关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的要素”。他写道:“(13)在高级阶段上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等等,并且(14)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否定之否定)。”①关于这两点“要素”之间的关系怎样?“仿佛是向旧事物的回复”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仿佛是向旧事物回复”的原因何在?现仅就这三个问题,介绍一下学术界的意见。有不妥之处,希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疑问代词“什么”有一种特殊的用法:表示否定。本文所说的“否定”是指“什么”不依赖任何否定标记,通过与被否定对象的组合起否定作用。文章介绍了“什么”否定功能产生的机制,全面分析了汉语“什么”及英语“what”的否定用法所处的句法环境,以新的视角即“否定量化”和“否定副词”的概念分析了英汉“what”和“什么”在表否定的反问句中所扮演的句法成分。  相似文献   

12.
探索性问题是近年数学教学和高考研究的热门课题.其形式有三:(1)给出条件或结论中的一方探索另一方;(2)变更条件或结论中的一方之后,探索另一方的变化;(3)探索问题的存在性,其特点在于“未定”和“变通”.学生们对其解法感到很棘手,本文以实例谈谈如何运用辩证思想寻求解题途径.一、肯定与否定对于结论不确定的存在性问题,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假设之后,推演的结果或是对肯定之肯定,或是对肯定之否定,或是对否定之肯定,或是对否定之否定.肯定与否定之间相互对立和相互贯通的辩证关系,既为解决探索性问题奠定理论基础,又为解题时的变  相似文献   

13.
英语的前缀是构词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的辅助词素,表示一定的含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都可以加前缀,而形容词加否定前缀后的汉译问题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形容词的否定前缀主要有a—,意思是“不”、“无”、“非”(在元音前变为an—);ant意为“反对”、“相反”(辅音前用anti—);de—为“除去”、“否定”;dis为“否定”、“相反”;non—为“无”、“非”、“不”;un—  相似文献   

14.
否定是日常话语中最常见的语言现象之一,根据前人对“元语否定”和“语用否定”的研究对语用否定进行再界定:语用否定是语用意义中的否定语义,具有极强的语境依赖性;然后依据语境分类对这类标记性否定现象进行重新分析,指出动态性的言外语境在语用否定理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上节课讲的是有关利息的应用题,内容比较简单。在与学生讨论完本金、利息、期数、利率的定义后,我出示了一道关于利息的应用题:张伯伯在银行里储蓄人民币1200元,月息是0.72%,存满一年,可以拿到利息多少元?很快,学生列出了和课本上一模一样的式子。我认为这个问题已经解决,几个学生却嚷了起来:“老师,题目中所求的利息要不要扣利息税?”  相似文献   

16.
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经常遇见的问题之一,就是英语中的“否定”问题。一说到“否定”,有人就会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不就是在英语句子里加上否定词“not”就行了吗?其实不然,英语的“否定”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绝不是简单一句话所能概括得了的。本文将就英语中的“否定”问题做一分析,希望能对英语学习者以及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有所帮助。著名语言学家耶斯佩森(Jespersen)曾在(NegationEnglishAndOtherLanguages》(英语及其它语言中的否定问题)一书中,对否定问题做了详述。本文将以此书为理论依据,结合当代英语研…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人对透支利息的起息时间点、需要支付的利息是如何确定的、利息与还款时间点的关系、透支利息的年化利率是多少、是否存在复利以及何时计算复利等问题并不了解,甚至一无所知。本文的目的就是数字化解读上述问题,希望能对我们还未完全进入社会或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环境同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西方近代哲人围绕此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从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到爱尔维修的“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再到黑格尔的“人把他的环境人化了”,从认识上可以看作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如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否定句是与肯定句相对应的概念,前人专门论述否定句的文章很少,多是对“不”、“没有”等否定词的考察,少数除了在正面说明哪些句子能否定、如何否定之外,没有从反面说明哪些句子不能否定、  相似文献   

20.
一、活动内容活用“利息”解决实际问题。二、活动目标1.复习巩固深化所学的有关“利息”的知识。2.针对实际生活中计算利息的复杂情况,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利息”方面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3.提高学生参加储蓄的积极性及树立纳税光荣的思想,有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活动过程(一)组织实地调查,发现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已学过“利息”,请先回顾一下应怎样计算“利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