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比较分析“垮掉一代”产生的历史背景、产生原因、主要特点、表现方式等,对于它误解的主要原因是表象的误导和认识的不够深入。“垮掉一代”的极端行为是他们对社会的批判和抗议,是其进行精神探索的特殊方式;同时“垮掉”的译法容易影响人们对它的正确理解;“垮掉一代”的作品有其独特的借鉴之处;“垮掉一代”是一直存在并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垮掉的一代”是二战后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流派之一。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被誉为是“垮掉的一代”的《圣经》。“垮掉的一代”以对主流文化的背离、对阶级束缚的反叛并以精神的狂欢、荒谬怪诞的行为为特征,揭示了二战后一代文学奇才对精神的探索与追求。  相似文献   

3.
作为“垮掉的一代”作家的代表,杰克·凯鲁亚克身上有诸多垮掉行为。从本质上而言,它们与凯鲁亚克的佛教信仰之间存在矛盾。在具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达摩流浪者》中,凯鲁亚克依据佛教的部分内容对自己的两种垮掉行为(酗酒和纵欲)进行了辩护。这种辩护产生了两方面的不良后果:加深了凯鲁亚克的垮掉程度;削弱了凯鲁亚克心目中佛教的神圣性,从而为他的信仰转变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4.
《新读写》2010,(5):5-5
我觉得城市是实现年轻人梦想的地方,尤其是上海。经常有人问我,中国会不会出现垮掉的一代,我说不会。如果中国要出现这么样的一代,首先是房地产业先垮掉,然后年轻人才会有理想。旅行是大部分年轻人的理想。上世纪80年代有很多年轻人去流浪,  相似文献   

5.
不知从哪天开始,“80后”特别是“90后”成了贬义词,并被判定为“非主流”“新新人类”等,甚至有人预言“90后”是没有理想、道德堕落、追求物质享受的“垮掉的一代”。  相似文献   

6.
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垮掉的一代在美国乃至西方文学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历来饱受争议的一个流派.《在路上》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作家杰克·凯鲁亚克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评论界对这部作品褒贬不一.文章以“禅”作为切入点,从一个独特视角,对这部作品进行全新解读.通过层层剖析,得出“垮掉一代,从未垮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路上》(On the Road)是凯鲁亚克(Jack Kerouac)最重要的作品,它堪称是“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小说出现了多次对爵士乐的描写。本文将从爵士乐的角度出发,结合爵士乐这一黑人音乐反映的音乐文化现象和它的特点来讨论战后“垮掉的一代”的精神状态以及小说《在路上》中人物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期的美国经历了世界大战、经济危机与腾飞和高压政治的洗礼。在这样一个看似欣欣向荣的社会中,敏锐的人们看到了在大工业社会下人本身价值的缺失,于是掀起了一场用极端方式实现人本的运动“垮掉一代”,垮掉一代的青年们执着于“颠覆主流、逆反即成”在社会认知、行为道德准则与文学创作上表现出带有强烈后现代性的口语特点和非线性。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汇》2008,(8):15-15
近日,年逾7旬的杨叔子院士作客武汉桌学院,在与学院2000余名师生探讨如何“踏平坎坷,成人成才”时,他表示从大地震中看到“80后”的表现是很有希望的,绝不是“垮掉的一代”,相反,中国会因为“80后”而更加繁荣富强。说完,杨院士向现场的“80后”学生深深一鞠躬。显然,杨院士的这一鞠躬,蕴含的意义多多。  相似文献   

10.
“垮掉的一代”是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国内学术界对它的介绍和评论从60年代初即已开始,近半个世纪研究的过程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70年代末至今。文章分别从“垮掉的一代”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垮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对“垮掉”文学的总体评价等方面述评两个阶段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尤其强调两个阶段研究视角、方法、学术观点等的不同之处,力求给国内“垮掉的一代”文学研究作一小结。  相似文献   

11.
美国“垮掉的一代”运动视禅宗思想为前进的灯火和精神的支柱。该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杰克·凯鲁亚克和艾伦·金斯伯格由最初追求外在的“跨掉”到后来转变为寻求内在的精神上的指引,这一转变渗透着东方禅宗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同时,受到东方禅宗思想影响的“垮掉的一代”文学因提倡精神的自由表达而特点鲜明,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在谈到最近一些舆论认为“80后”是垮掉的一代这个问题时,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说一代不如一代,是九斤老太!”周济认为,“80后”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一代,肩负历史重任的一代。  相似文献   

13.
行阳 《家教指南》2006,(10):1-1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在他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他特意提到一个大家都非常陌生的人——皮尔·保罗。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这时罗杰·罗尔斯正在该校就读。当时正值美国嬉皮士(Hippie)流行的时代——面对美国经济滞胀“,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长大后,觉得自己的“美国梦”骤然破灭,于是,拾起“垮掉的一代”那些颓废传统,接受粗俗、暴力的朋克、摇滚。许多青年都有酗酒、吸毒、暴力、奇装异服、粗言秽语等另类人群的另类行为,成了“迷惘的一代”。走进诺必塔小学时,皮尔·保罗发现这儿的穷孩…  相似文献   

14.
“这是超级幸福的—代,这是被惯坏的—代,这是彻底垮掉的一代,这是没有希望的一代,这是不懂感恩的—代,这是物质化的—代,这是没有责任的—代,这是混乱的一代……”  相似文献   

15.
《上海教育》2007,(4A):2-3
在谈到最近一些舆论认为“80后”是垮掉的一代这个问题时,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说一代不如一代,是九斤老太!”[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垮掉的一代”文学与文化运动在麦卡锡主义横行美国之际勃然兴起。在麦卡锡主义语境中,垮掉派文学有着一种绝不同流合污的背反性精神诉求。为了中和垮掉派文学所特有的反叛精神,好莱坞影视改编采取的是同化性收编策略。而美国新电影小组则采用直接呈现的策略,倡导消解麦卡锡主义话语霸权,进而打造凸显那些受到美国当局打压的边缘人群另类而真切的生命体验的独立电影。垮掉派这种绝不同流合污的背反精神,业已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各项背反运动不断回望的主要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7.
《文学教育(上)》2014,(11):160-160
美国作家威廉·巴勒斯的《酷儿》日前由作家出版社推出中文版,作者威廉·巴勒斯与艾伦·金斯堡及杰克·凯鲁亚克同为“垮掉的一代”文学运动的创始者。被誉为“垮掉的一代”的精神教父和美国后现代主义创作的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18.
当代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被誉为是"垮掉的一代"的宣言书和《圣经》,它是美国文学中诠释西行主题的经典之作。小说以主人公萨尔对东部厌倦———对西部的幻想———西部梦想的幻灭为线索,体现了"垮掉的一代"时代背景下所贯穿于作品当中的西部情结的主题。这一主题的凸显过程也暗含了美国文学中对东部和中西部所持的对立的传统看法,即东部是欧洲堕落的化身,而中西部是原始道德的发源地,这种西部情结背后深藏的是"垮掉的一代"对现实的不满、对社会的抗议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诸力 《成长》2007,(7):19-20
在我小时候,每次看见穿着片儿鞋、挎着吉他在街上晃荡的返城知青。家里的长辈都会训诫我:“看看,‘文革’耽误的一代算是没出息了,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中国的希望就在你们这一代身上了。”当然,我考上大学没多久,也沦为了“垮掉的一代”,身边的人指指戳戳,好像咱很没前途的样子。  相似文献   

20.
温暖概念80在打上这个题目的时候抬起头深呼了一口气,问了问自己。狐狸心,你给他们留下了什么?我们都生在80年代,而这一代青年无一遗漏的被人称作:垮掉的一代。我肩负这个不知是该高兴还是该悲哀的称号太久,有人说,累了,我们逃跑吧。于是一个个“80后作家”诚惶诚恐抓紧时间跟“80”这个概念划清界限。这不得不说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我想是这样的。直到徐鹏跟我说:我们该做点什么了。公益活动时间定在国庆,中秋节的前一天。小时候的记忆中,中秋节就是吃。那时侯的家里清贫,平时很少开荤,鸡鸭鱼肉什么的还算是奢侈品,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