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传统主体理念的背景下,国际环境法的主体仅限于国家和政府间国际组织,但随着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当今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凸显,固有的主体论受到很大冲击。在系统总结和概括非政府组织和个人这两种非国家参与者在国际环境法领域现有地位、局限性与理论争议的基础上,认为应有限地承认其主体地位。这不仅符合法律主体扩大化的法理趋势与国际环境法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也具有发扬全球环境治理模式、顺应市民社会发展和人权保护潮流、肯认非国家参与者实际作用的现实意义。因此,应通过灵活的定义选择、构建地位不平等的多元法律主体谱系、创设特殊主体资格承认的具体条件等路径,打造有限承认非国家参与者主体地位的具体模式,适当扩充现有国际环境法主体范围,使非国家参与者的主体地位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2.
非政府组织活动合法性的前提是取得相应的法律人格.法律人格的保障主体是国际政府间组织和主权国家.具有法律人格的非政府组织将享有特定的优惠待遇.这就为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国内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从宏观上来说,非政府组织还是附属物,它们的力量来源于其他国际行为体的力量,这就大大限制了非政府组织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3.
国际人格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概念,它并没有把非政府组织排除在外。实际上,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交往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间接的方式影响了国家和政府间组织的决策,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国际人格。非政府组织“民间性”的特征决定了其法律人格受到严格的限制,但不应以此否认这种人格的存在。本文从国际人格的概念说起,分析了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作用,从而引出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并指出非政府组织的法律人格是在其与国家、政府间组织的国际合作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囿于主权国家各自为政的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环境法发挥作用的机制受到制约:其内容无法全面、真实体现维护人类共同环境利益的理念,其执行也因诸多原因遭遇障碍。"治理"及"全球环境治理"通过扩大参与主体、改变调整手段、增加规则范围等方式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弥补了国际环境法及国际环境保护机制的不足。而国际环境法也应顺应现实需求,适时完善其制度。  相似文献   

5.
不容回避的是,我国环境法的研究陷入了困境,出现了环保法律的大量出台与环境污染的迅速恶化并存的局面,使人们感觉到环境法的“无能“与“无助“.我国现阶段自上而下的环境管理体制很难得到人们内心的认同,以致无法调动人们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使环境法成为少数学者的法律.实际上,环境资源是一种典型的公共资源,这种属性决定了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环境法应该具体细化各个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使他们感觉到自身利益与法律的密切相关性,使环境保护社会化,从而参与环保,形成环保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应对气候变化已经从科学层面转向国际政治、国际法律乃至国际经济的综合治理。当气候变化引发环境危机与金融动荡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时候,国际社会需要在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均衡点,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稳定繁荣。通过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环境法为分析对象,明确法经济学的分析前提,探讨国际环境法的发展路径,进而剖析国家参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策略,将促进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发展中大国建立科学有效的应对机制.并推进“后京都时代”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国家参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必须建立国际气候环境合作秩序,促进多层次的国际政治合作。完善政治目标经济化的手段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大量调整国际环境关系的国际公约、区域协定和双边条约等国际法律制度不断涌现,国际环境法应运而生。然而目前国际环境法正面临着尴尬的境地,虽然它的理论层面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国利益和立场等不同,国际环境法出现束之高阁、难于执行的局面。本文将结合国际环境法在国际实践中的现状,对它的发展提出新的归属。  相似文献   

8.
非政府组织的责任制度是其参与国际法律体系制度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尤其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非政府组织日益成为国际法律体系的重要参与者。但是,国际法律体系中有关非政府组织责任制度的缺失越来越成为其参与国际事务的障碍。因此,发展和完善非政府组织的责任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当前,实现非政府组织责任制度的构建,主要有制定统一条约规范和自我管理行为准则等路径选择。联合国及欧盟等国际组织的相关实践表明,以国家为主导的非政府组织自我管理和规范日益成为构建非政府组织责任制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公众参与原则在我国环境法中存在理论基础性地位、基本法立法形式和相应法律制度设置三个方面的缺位,导致公众对环保工作的监督和支持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公众参与原则具有保障环境法基本价值实现的重要功能,必须在我国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中予以明确确立。  相似文献   

10.
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演变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国际环境保护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一一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演变及其原因.文章认为,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史上具有分水岭的意义。在此之前,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发展比较缓慢,规模小,数量少,国际影响有限;在此之后,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勃然兴起,发展迅速,国际影响日增,成为全球环境保护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导致这一巨变的原因有三:第一、环境问题的大量存在及被人类认知,是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得以发展的历史背景或基础原因;第二、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在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和生态上的整体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空间:第三、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使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从可能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环境法法典化为环境法律关系的整合与更迭提供了一次契机。“个人”作为广泛存在于环境法律关系中的要素,地位和形态也将随之变化。环境法法典化采用的“适度法典化”方式决定了“个人”展开方式的调节需要与环境法法典化保持一致,实现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因此,将现行环境单行法律中的“个人”条款进行分析后可得:“个人”环保义务由国家环保义务分配;现行条款中“个人”意蕴和表达因法律关系特点具有灵活性;“个人”主体环境法律关系涉及义务性条款、引导性条款与参与性条款。环境法法典化中“个人”的具体展开,不仅需要立足于实然概括,还应当根据环境法法典化的背景进行应然推导。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背景下食品安全多边治理面临着国国际、国内两个层面诸多问题。国际层面世界贸易组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以及非政府国际组织的治理中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国际组织进行一定的制度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合作治理的能力以及积极促进社会力量广发参与食品安全多边治理。国内层面存在着各国食品安全法律、标准不一,政府监管能力不足,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协调各国国内食品安全法律、标准,加强政府监管能力,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多边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论国际法主体发展的新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导致跨国公司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影响力越来越大。跨国公司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已经具备了独立参加国际关系的能力,且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直接享有国际法上的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义务的能力。面对跨国公司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日趋活跃和重要的现实,各国应正视跨国公司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4.
依据有关国际法,非政府组织凭借"咨询地位"或"观察员"身份积极参与了历次国际气候谈判大会。但因为气候谈判的特殊性、主权国家主导气候谈判的现实格局、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气候谈判面临资格问题、非政府组织内部存在"南北问题"、非政府组织数量增长过快但质量下降且问责机制缺乏等原因,非政府组织对气候谈判的实际影响力受到限制。不过,非政府组织始终都是当前和未来气候谈判格局的一个影响力来源,中国在设计国际气候谈判战略、战术过程中,应重新定位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并有效运用其在谈判过程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环境公益诉讼是区别于传统诉讼的一种特殊诉讼程序。起诉主体的确定是该制度得以确立的核心要素。当前我国学界热议的起诉主体为检察机关、环保行政机关、环保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以现行法律为基础,通过对各主体的优势和不足进行理性分析,可以确定出当前适格的起诉主体及其正确序位应是环保社会组织、检察机关及公民个人,环保行政机关因其难以突破自身性质与职能的藩篱被排除在外。多元化起诉主体及其序位的确立有利于充分发挥环境公益诉讼的环境司法功能。  相似文献   

16.
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现今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然而对于国际组织法律人格的根源存在着不同的争议。本文在比较约章授权说、隐含权力说和客观人格说的基础上,阐述了判断国际组织法律人格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传统国际法视国家为国际法唯一主体的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现实,现代国际法理论已经将国际法主体扩展至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和争取独立的民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对个人、跨国公司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等非国家实体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8.
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巴黎协议》,创新性地提出了"国家自主贡献"这种"自下而上"的全球气候治理模式。在通往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过程中,相关方面的环境保护议题深受全球普通公众的关注,而这离不开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宣传和推动。为了充分发挥我国环保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应当从法律政策、组织建设、公益诉讼、社会监督等方面完善国内环保非政府组织,积极地为全球气候治理作贡献,从而提高中国在后巴黎时代国际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态教育的推进需要政府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环境非政府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参与.政府部门可以在生态教育的宏观规划、资源投入和监督评价等方面加强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可以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等方面不断完善;环境非政府组织可以在营造大众生态文化、倡导民众参与和弥补政府缺位等方面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20.
对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社区民间组织进行个案剖析,分别从营造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宏观社会环境;完善非政府组织的制度法律环境,建立健全非政府组织的管理、监督、评价等相关制度体系;以及完善非政府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和规章制度,提高非政府组织的自我组织能力等三大方面,提出了促进非政府组织和谐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