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出版视野》2006,(1):17-17
[关键词]良心 巴金谢世,“随想”成绝唱 新版《随想录》是今年书业最值得纪念的一本书。它一面市便跃上了非小说类图书排行榜的第一名,成为书店的抢手作品。这说明,人们悼念巴金,注重的是他的精神和品格。珍藏一部《随想录》,就是珍藏了一份对巴金的尊敬。作为巴金的经典之作,“随想”已经成为历史的绝唱。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巴金老人,国家图书馆10月20日至30日举办“永远的巴金”——巴金生平著术展,展出国图珍藏的巴金手稿12种,如《家》、《春》、《秋》、《雾》、《雨》、《电》、《憩园》、《寒夜》、《随想录》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撰写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富士山和樱花》等单篇散文手稿,这是国图自1987年举办“巴金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展览”以来,展览巴金手稿最多的一次。展览还包括巴金收藏的其他作家的手稿5种、印刷书籍70余种。  相似文献   

3.
2003年11月25日,巴金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这位与世纪同行的老人,以他顽强的生命足迹和丰富的作品涵盖了整整一个世纪。在巴金百年华诞之际,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的称号。各地人民以不同的方式祝贺巴金的文学成就和对文化的杰出贡献。20世纪以来,巴金获得的世界性荣誉是无人所企及的,巴金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巴金以近千万字的26卷鸿篇巨制《巴金全集》;他翻译世界文化的10卷本《巴金译文全集》;以及晚年震撼文化界的力作《随想录》和丰富的思想和人格魅力,为我们构筑了一座世纪的文化丰碑。巴金对20世纪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还是…  相似文献   

4.
巴金著名的《随想录》,在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开始的那些年月,曾经风靡海内外,影响甚为深远。这部著作,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一个思想的高峰,一代作家的精神指南,也是那个时期志士仁人的智慧结晶。因此,在中国文坛及整个社会上普遍认为,这是巴金继上个世纪前半期创作《家》、《春》、《秋》等代表作而闻名于世之后,标志着巴金创作的第二个高峰。这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显然是具有着重大而久远意义和价值的。在《随想录》的写作、发表和出版过程中,我曾不止一次拜访过巴金,直接接触到有关情况。今天回想起来,我感觉依然是颇有意义,并且具有着相当研…  相似文献   

5.
闲读偶记     
杨绛:《干校六记》“文革”十年,为患甚烈。浩劫过后,出现不少叙说“文革”的著作。我觉着,最值得一读再读的,一是巴金的《随想录》,一是杨绛的《干校六记》。《随想录》贵在反省、剖析、思辨,篇篇都充盈着作者的真诚。《干校六记》则以笔记小品的文体、娓娓道来的笔调、追忆干校生活的点点滴滴,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读后却使人感到沉甸甸的,并能引发出深长的思索。《干校六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仅三万多字,薄薄的一册。既是“记”,当然就主要是叙事。当时的大事,主要是搞“运动”,大批大斗。“运动”的参加者,批斗别人的人和挨批挨斗的人,大多是和作者同样有名  相似文献   

6.
“……倘使叶圣老不曾发现我的作品,我可能不会走上文学的道路,做不了作家,也很有可能我早已在贫困中死亡。……”这是巴金老在1981年7月25日《致<十月>》的“随想录”中写下的话。当年,尚未成为作家的巴金在法国写了  相似文献   

7.
明红 《陕西档案》2003,(5):42-44
在上海幽静的武康路旁,有一座美丽的花园洋房。坛泰斗巴金在这座洋房中居住了四十余年,在这里,他接待过许许多多的不速之客——荣誉、灾难、劫后重生,送走了与他患难与共的夫人萧珊,写出了被誉为“真正的灵魂呼号”的《随想录》和《再思录》。  相似文献   

8.
明红 《档案天地》2005,(1):19-21
在上海幽静的武康路旁,有一座美丽的花园洋房。坛泰斗巴金在这座洋房中居住了四十余年。在这里,他接待过许许多多的不速之客——荣誉、灾难、劫后重生,送走了与他患难与共的夫人萧珊,写出了被誉为“真正的灵魂呼号”的《随想录》和《再思录》。  相似文献   

9.
明红 《兰台世界》2003,(8):36-38
在上海,幽静的武康路旁,有一座美丽的花园洋房。文坛泰斗巴金在这座房里住了40余年。在这里,他接待过许许多多的不速之客──荣誉、灾难、劫后重生……他送走了与他患难与共的夫人萧珊,写出了被誉为“真正的灵魂”呼号的《随想录》和《再思录》。他似一位负重的攀登者,又完成了  相似文献   

10.
“扪心自问”意思是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扪:按,摸),表示自我反省.语见宋·宋祁《学合昼上》诗:“扪心自问何功德,五管支离治繲人.”例如梁启超《与上海某某等报馆主笔书》:“此则请公等扪心自问,上流社会人而应作此语耶?”巴金《随想录》八十四:“使我感到可怕的是那个时候自己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况,没有掉进深渊,确实是万幸,清夜扪心自问,还有点毛骨悚然.”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二章:“难道是我的责任?于而龙扪心自问.”  相似文献   

11.
看了4月24日《经济日报》的新专栏《采访随想录》第一篇——范敬宜的《喜见萝卜入客房》,千余字的短文,让人耳目一新。以后就喜欢上这个专栏,细览到了月底,已陆续推出10多则。在《采访随想录》里,一些在采访本里“难以露脸”的“边角余料”竟熠熠生辉。如《房干村前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我国的阅读风气在下降,特别是人文阅读。上世纪八十年代,人文类、思想理论类读物的发行量与销量是今天的好多倍,如《傅雷家书》《巴金随想录》这样的书,在八十年代可以达到几十万册的发行量,今天却无法实现。如今的畅销书与那时  相似文献   

13.
说长道短     
说长道短有感于“不留情面”近日,新华社记者赵兰英专门让撰文感谢巴金老先生对她的批评与指正。她在《走近巴金》一文中用错了“喀嚓”一词。巴金看到后,就不留情面地向她指出来,“喀嚓”一词用得不好,当时骨折他并没有听到这个声响。巴金老先生的“不留情面”给记者...  相似文献   

14.
“拍手称快”意思是拍着手喊痛快,形容看到某些事情有了称心如意的结局,从内心感到痛快.语见明·凌漾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说起他死得可怜,无不垂涕,又见恶姑奸夫俱死,又无不拍手称快.”例如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五十五回:“像这样剥削来的钱,叫他这样失去,还不知多少人拍手称快呢!”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十二:“三个民兵回到刘家峧,一说区上把兴旺金旺二人押起来,又派助理员来调查他们的罪恶,真是人人拍手称快.”巴金《随想录》一三七:“到十九日,这三名犯人真的给送往刑场枪决了.于是大家拍手称快,说是‘大得人心,大快民意’.”<中作者单位一>=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相似文献   

15.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后,国民政府西迁。当时文艺界的一些爱国人士纷纷离开上海溯江而上。巴金本来可以和他们一起到武汉的,巴金没有走,他觉得上海租界“孤岛”上的战斗不亚于在抗战前线作战。《呐喊》查封后,巴金将它改名《烽火》继续出刊,宣传抗战,并以坚强的意志完成了《春》第二部的写作。  相似文献   

16.
“到最后一刻我也会撒手而去,可能还有不少套话、大话、废话、空话、佳话……把我送上西天,但是我留下的每张稿纸上都有这样三个字:讲真话”——巴金101岁的巴金走了。“巴老走得很平静。”这是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于10月17日晚告诉记者的第一句话。下午3点钟,巴金的亲友们接到电话, 开始陆续赶到上海华东医院高危特护病房。上海作协副主席赵长天是最早赶到病房的人之一,他到时巴金的心跳还很正常,每分  相似文献   

17.
朱旌 《山西档案》2003,(1):43-43
国家图书馆最近遇到了麻烦。在传媒的质疑声中 ,国图显得很被动。原因是这样的———1 2月 9日 ,人民日报社的李辉致电巴金的女儿李小林 ,称其在京城旧书摊发现并买下了 6本印有“巴金赠书”字样的英文版《THEDIAL》(《日晷》)杂志 ,其中一本内页有巴金的毛笔签名 ,摊主称是“国家图书馆外文期刊部处理过期期刊时得到的。”第二天的北京报章以《巴金赠书惊现旧书摊》为题发表报道。当晚 ,一位热心读者致电李小林 ,称其手上还有多本盖有“巴金藏书”、“巴金赠书”、“北京图书馆藏书”等印章及阿拉伯数字的国图财产登记号的外文图书…  相似文献   

18.
我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意空着双手离开人间,我要写,我绝不会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地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巴金《随想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档案馆今天向两位德高望重的文坛耆宿巴金和王元化先生隆重颁发档案收藏证书,以鼓励和张扬他们慷慨捐赠个人珍贵档案资料,关心和支持档案馆事业的无私之举。 文坛泰斗巴金从1991年开始就陆续向上海市档案馆捐献他本人的档案资料,迄今累计已达2282件。其中有《致波列伏依的信》、《随想录·创作自由》等文的手稿,有他旅法时的护照、身份证和各个时期的照片,还有他当选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证书,以及他的一部分重要著作等。  相似文献   

20.
讲真话,是要担点风险的.在旧中国,讲真话的确不易.社会上可以说是充满着似的货色,如脂砚斋评《石头记》所说:“世上原宜假,不宜真也.”有谚云:“一日卖了三个假,三日卖不出一个真.”主持正义,坚持真理,敢讲真话者,遭打击迫害以至失去性命的大有人在.鲁迅先生追求一个能讲真话的“有声的中国”,使人民能够“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