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校评估亦喜亦忧——访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家潘懋元教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5年亚洲教育北京论坛上,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我国还将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到2020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的目标.据悉,2005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21%,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300万人,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现已94岁高龄的戴安邦教授,已致力于化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74年,是我国著名的无机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培养了中国几代化学人才,桃李满天下。他对启发式教学和全面的化学教育有精辟的见解并身体力行,影响深远。他一贯从实际出发选择研究课题,同时进行实际问题中基础理论的研究,把解决问题、发展学科和培养人才三者有机结合为一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在学术上的突出成就是配位化学的开拓工作,是我国配位化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戴安邦教授的光辉业绩是永远值得我们称颂的。  相似文献   

3.
我们是80后的晚辈,负笈求学于厦门大学,聆听他的教诲多年,但多次请他谈谈治史的体会,都被他拒绝了。他说他是一个过渡性的人物,上一代是其恩师傅衣凌教授等史学前辈,下一代是他的学生辈,恢复高考后成长起来的博士。而他不老不少,既无研究生学历,也无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许多时光消耗在政治斗争的折腾中。只因青黄不接,受改革开放之赐,打破论资排辈,被推到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岗位。他与同一代许多学人的遭遇相比,是幸运的。但一生只做三件事:林则徐、土地契约、海洋史的研究,至今还没有最终完成,不好说。到了吕小琴毕业要离开母校的时候,再三恳求他作一次访谈,可能他感到离别后不知何时再相见,不便给学生留下遗憾,就答应了她的请求。在南国鹭岛凤凰花开的日子,我们来到杨老师在美丽环岛路旁的家中,进行了这次访谈。为了节省时间,一开始便直奔学术话题。  相似文献   

4.
姚孝遂、林沄两位教授,曾师从我国著名古文学家于省吾先生,于古文字学和考古学有很深的造诣,现为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考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姚孝遂教授曾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全国高校古籍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林沄教授现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考古学系主任,是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文字学会理事、全国高校古籍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组考古组成员。1987年,他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列为世界名人。  相似文献   

5.
“你们中国人老是讲日本侵略你们,那么你对中国历史上的对外扩张怎么看?”“卢沟桥事变到底是谁打响了第一枪?”“南京大屠杀到底死了多少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新华,经常会面对来参观的日本人提出的此类刁钻甚至挑衅性的提问。作为惟一一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  相似文献   

6.
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曾经说过:“天上有星星闪耀,地上有心灵跳动。”是啊,广袤夜空,点点繁星,引得多少人为之感动,为之求索。现在我们就要去拜访一位情系星空的天文学家。他就是上海天文台台长、著名的天文学家赵君亮教授。  相似文献   

7.
著名中国古代文学史家聂石樵教授聂石樵先生为我校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当代著名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专家。早在就读于辅仁和北京师大的学生时代,聂先生就受知于老一辈的专家学者,打下了坚实的旧学功底。以后,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和文艺理论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学术期刊对教育研究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习科学本身的跨领域性也吸引着各学科的专家协作研究,尤其是对新技术的关注,更是为教育评价以及教学设计等领域带来了高层次的变化.在这些跨学科研究项目成功的背后究竟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因素,又有哪些新的技术可以为教育研究所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国际知名的学习科学研究专家Roy Pea教授进行了访问.Roy Pea教授是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博士专业的创办人与负责人,他于1974年在密西根州立大学的哲学与心理学系毕业,后获得英国牛津大学Rhodes奖学金,师从著名教育心理学家Jerome S.Bruner,并于1978年获得发展心理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科学、数学学习与视觉化、基于视频的学习、学习共同体、元认知等方面,研究议题大都围绕着信息技术对学习与教学的支持及增强.在本访谈中,Roy Pea教授结合他曾参与的跨学科研究项目概述了“设计研究”这一范式在促进不同学科专家合作研究方面的潜力,还饶有兴趣地谈及了他对数据科学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关注,并畅谈了他与其合作者在视频学习研究方面的新角度和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1994年3月24日《西安晚报》以“光导纤维传感器研究成绩卓著,章竹君受到中外化学家推崇”为题,报道了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章竹君教授的有关科研成果。该文刊出后,章竹君教授平日接待的来访者,不仅多起了专家、学者,也多起了经理、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等。这些人员有索取资料者,有前来作访问学者者,有谋求转让技术成果者,有欲求联手合作者……来者无不被章竹君教授在发光分析及光导纤维化学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所折报。对章竹君教授所取得的成  相似文献   

10.
李国豪教授是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上海同济大学名誉校长。他毕业于同济大学,后获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以后在同济大学担任教学和领导工作半个多世纪,并曾任上海市科协主席、政协主席,可谓德高望重。他在学术上的成就令人刮目,他的人品也有口皆碑。  相似文献   

11.
今年12月31日是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中国教育学会顾问朱智贤教授80寿辰.在朱老寿辰的前夕,我带着广大读者的祝愿来到他家.门开了,一位身体瘦弱、面容清癯的老人站在我面前,这正是我要拜访的朱老.我敬重地向他祝寿,朱老态度谦和地轻声重复着:"谢谢!谢谢!"朱老将我让到客厅,亲自倒茶,关切地问我的住所远近,并说挤公共汽车是很辛苦的.亲切的话语使我消除了初次见面的拘谨,我立  相似文献   

12.
宋小蔓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学教授,博立生导师。先后获文学土、哲学硕土、教育学博士学位。从事大学教学、科研及教育管理工作30年。教学与学术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道德教育哲学、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主持国际台作研究课题、国家级、省级课题近10项。主持、参与多部学术著作的撰写;发表论文60余篇;著有《情感教育论纲》。《教育的问题与挑战》等个人专著。近期,发表多篇关于教师创造性著述,为此、记者电话采访了这位和气可亲的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3.
一个传奇性的老人在当今中国的学坛上,复旦大学中文系的贾植芳教授堪称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了。他的传奇性不仅仅在于他曾坐过四个朝代牢而至今健在,而更在于几十年的岁月尘埃、政治风雨不仅没有把这位清瘦矮小的老人摧垮,相反,在历经各种磨难之后,他闪现出更加耀眼的智慧的光芒:他是我国大陆最早招收比较文学研究生的导师,又是最早招收中国现代文学博士生的导师之一,他已经主持编写了好几套数百万字一部的大型中国现代文学辞书,出版了“小说集”、“散文集”、“序跋集”,他的长篇回忆录在《新文学史料》上连载,台湾还出版了描述他不寻常一生的长篇传记《贾植芳传》……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对于大学精神的呼唤成为众多高教界人士的共识。刘武俊在2月12日香港《大公报》发表评论文章《大学教授不是论文民工》,文章指出,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这是办好一所大学的关键所在。如果一个国家的大学功利化、庸俗  相似文献   

15.
时下,教授“下海”、高等学府“破墙办店”成了“弄潮儿”,而那些甘坐“冷板凳”研究人文科学、在人类“精神之海”中游泳的人仿佛被人们遗忘。 武汉大学校长、哲学家陶德麟教授对此大为不平。他对记者说:“21世纪不能只有商人,也需要鲁迅、郭沫若。” “现在,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一切讲经济效益,文、史、哲等难见经济效益的学科不吃香,面临困境。而社会舆论一边倒,有的认为是好是坏拿到市场上看。显然,一  相似文献   

16.
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校园,轻轻地叩开了王克华、王佩真教授的家门。两位老师热情地把我们让进了书房,他们现在都已是年近六旬的老人了。我们早就知道二位王教授是“夫妻教授”,又听说王佩真教授是内蒙古人。王教授说:“说起来,咱们还是内蒙古老乡呢,你们来这儿,不要客气。我读过你们的一些文章,写得不错嘛!这说明内蒙古人并不笨,将来会出现更多的人才。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我们几个年轻人开始还有些拘束,见老狮平易近人,也就无拘无束地和两位教授谈起来。  相似文献   

17.
桑哲(以下简称桑):您作为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经历了中国教育的很多变革,那么您认为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魏书生(以下简称魏):对中国教育,我感觉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中国教育了不起,中国教育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量子化学是以量子力学为基础,利用其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化学问题的学科。与宏观化学不同,量子化学是从微观的角度,对原子、分子和晶体的电子结构进行计算和推演,解释和建立化学键理论,对分子结构和性质及分子间作用力、化学反应机理、和分子光谱和能谱,以及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生物大分子和各种功能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关系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今年8月3日,本刊特约编辑在上海采访了王德春教授,下面是王教授对提问的回答要点。1.作为修辞学会的会长,可否谈谈学会的情况以及修辞学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0.
暖暖的冬日午后,我们走进位于世纪城许崇德教授的新居。满头银发、年逾古稀的许老精神矍铄,客厅那幅书法“墨翻衫袖吾方醉,腹有诗书气自华”散发出清雅之气,几盆绿色藤萝透着勃勃生机,似乎是主人自强不息的生命写照。第一次被称为“法学家”他是一位桃李芬芳的师长,从教50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