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夏是个好天气么?人懒懒的,汗成成的,梦都是黏黏的。 阳光很好,炽烈而激情,灼热而奔放,你看篱笆的蔷薇怒放得倔强,一片粉白一片玫红装饰了枯燥干渴的夏日,开得酣畅淋漓才是生命的释放。  相似文献   

2.
“佛系”是时下一个高频词,国内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佛系”现象。从符号互动理论来看,“佛系”现象是“佛系青年”表征身份的一种符号,逐渐形成新的社会认同感;从“镜中我”理论和标签理论来看,当某些人被贴上“佛系”标签时,他们的自我认知在不知不觉中修正了自我形象,产生了“自我实现预言”;“佛系青年”更多地是对自身内在的关注,而非对宏观社会结构的改变,投射了当代中国青年群体的某些精神侧面。另外,“佛系”非佛教,“佛系”与佛教信仰无关。  相似文献   

3.
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艺共鸣现象呈现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透过这种共鸣,我们可以透视当代化现象,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流行化。对流行化的研究,能使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国新的化格局,从而积极推动中国当代大众审美化的理论建设与流行艺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话文艺"作品多是以一种消解、颠覆、玩世的喜剧形式特征呈现给大众,这与大众这一创作和接受群体长期的"失语"处境和边缘地位有密切联系,也与当代大众的各种文化消费心理有关,从中反映了"大话一代"各种特殊的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5.
文化视野是文学创作的某种限定力量,在中西文化背景下,同一意象或行显的审美意义差别极大,如关于“蛇”的象征意义、“红杏出墙”的处理、“英雄好汉”与“骑士”的评价,无不体现了这一点。文化限定一方面赋予文学创作以现实规定性,另一方面又限定了作家的创作;一方面成为创作的参照系和依傍,另一方面又成为创造力的束缚遏制。因此,便产生了创作中二律背反的悖论。  相似文献   

6.
大学排名的产生、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社会与现实背景,对大学及其利益相关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运用社会认同理论及分层理论对大学排名现象进行分析,可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年流行文化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流行文化丰富了青年的精神世界,对培养青年现代的思想观念、缓解他们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一理压力有积极作用,也给青年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但是青年流行文化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影响青年健康成长。因此,必须加以正确引导,使流行文化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进而促进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赵本山小品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文艺现象,从东北二人转、小品再到后来的本山商业帝国,表征了赵本山文化产生的基本过程。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赵本山文艺现象进行了分析探究,并进行反思,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传媒文化深刻改变着当代青年的审美理想、文艺观念和文艺消费方式。这种影响是多极化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加强引导,充分发挥传媒的文化建设作用,建设绿色的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想了很久,该如何介绍The Pancakes才好一香港女生Dejay一个人单枪匹马组成的一人乐队?电影《麦兜菠萝油王子》的插曲《咁咁咁》的演唱者?还是歌曲全部是充满幻想力+甜蜜到不行+冲天可爱的独立歌手?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中"自我"的解构不是真的听不到声音或者表达,而是身份得到不肯定、信息获取没效用、话语权丧失或者微弱、迷失于偶像崇拜或者领袖意见、在秩序面前碎片化式的无力、仅存于关系与"他者"对应。梳理原因,重建"自我",主要应从社会环境、网络平台和个人认知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从青年文化的视角,重新考量青年工作的思维方式、工作内容、活动形式和依托载体,有助于青年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和青年的发展变化。正视并积极回应青年文化的强势影响,青年工作既要借助青年文化的流行元素和时尚手段寻求更具实效性的工作路径,更要增强对青年文化的影响和改造能力,在文化领跑中实现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3.
“摆烂文化”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新变种,体现在文化共情的话语风格、价值构境和行为逻辑等方面,同时展露出更为激进的反内卷抗争意义,实现了对以往青年亚文化叙事逻辑和实践导向的突破与转变。“摆烂文化”的主要病症表现为以“无原则质疑”为表征的“妄想症”、以“习得性无助”为表征的“恐惧症”、以“逃避式躺平”为表征的“逃避症”和以“清醒着堕落”为表征的“空心病”,其实质分别是认知层面的怀疑主义、心理层面的悲观主义、行动层面的利己主义以及价值层面的虚无主义。对此,要通过积极引导青年不断提升主体自觉和主流文化认同,助推“摆烂族”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4.
“韩寒现象”中的韩寒代表了现今一部分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的另类式的发展模式。“韩寒现象”是一种多元化价值取向的文化现象, 同时也是一种教育现象和敢于反叛与创新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5.
周扬在文艺表现上的两重性被称之为“周扬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周扬在其个人思想发展历程中所呈现的各种状态充分反映了中国在20世纪文化建设上的反复性、特殊性及先进性。文化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及文艺在文化转型期的先导作用是今天解读“周扬现象”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6.
想象作为一种审美心理要素,存在于文学活动的全过程。本文尝试着把想象放在文艺创造和文艺欣赏的活动中,探析想象作为文学和社会中介的可能性、结构及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丧文化"是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形态之一。虽然"丧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并非都是消极的,但仍然可能会导致大学生滋生悲观厌世的人生态度、出现政治信仰迷茫问题、助长消极颓废的社会心理等问题。针对大学生"丧文化"现象,要切实满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为大学生创造合理的宣泄渠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给予大学生以人文关怀,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艺具有审美、道德教化、经济等多种价值功能,文艺价值的实现与时代政治、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传播手段等密切相关。在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文艺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也更为复杂。在传播方式、受众群体、文化认同、价值导向、审美趣味等出现新趋向的背景下,青岛本土文学艺术应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致力于提供青岛特色文化公共服务内容和产品,创作具有艺术性和以本土文化为流行元素的文艺作品,细分文艺受众,注重文艺的消费需求,顺应电子媒介时代的传播方式,从而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进入生活网络空间 ,移动鼠标 ,点击如下关键词 :消费主义、网络、卡通、新人类、飘、另类等 ,就能从不同侧面对都市青年思想状态、行为方式和由此引发的青年文化现象有一个轮廓式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青年“躺平”现象主要有口头“躺平”、心灵“躺平”、行动“躺平”三个方面的表现。现实社会资源短缺导致过度“内卷化”、社会压力与生活期望的超载、青年亚文化现象充斥社会的文化基础,孕生了青年“躺平”现象。青年“躺平”现象在影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不利于青年人正确“三观”的养成、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侵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社会的恶性竞争,有助于促使青年实现自我价值,有助于青年在巨大压力下自我解压。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青年积极归因,帮助青年提高自我效能感;引导社会辩证、理性看待“躺平”现象;把对“躺平”青年的关怀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躺平”亚文化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更优质的环境感染人、影响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用积极向上的话语代替“躺平”;帮助青年人做好职业规划,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