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实验目的创新 例1 碰撞的恢复系统的定义为e= |v2-v1|/|v20-v10|,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质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讨论物理教学中弹性碰撞问题和单摆实验数据判断问题,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1 问题的提出中学物理教学中 ,我们做了不少基本实验 ,测过许多基本的物理量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有一些同样重要的物理量却很少被测量 ,甚至尚未被测量过 ,我们称这类物理量为非常测物理量 .比如 ,两物体碰撞的时间、平均冲力等 .非常测物理量对教学很有用 ,在此 ,笔者设计了实验 ,测出了非弹性碰撞的时间及平均冲力 ,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以供大家参考 .2 实验的原理及相关问题本实验巧妙地利用了气垫导轨、数字毫秒计等首先测出了非弹性碰撞的时间 ,然后利用动量定理算出了非弹性碰撞的平均冲力 .实验的整个装置图如图 1所示…  相似文献   

4.
200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卷物理实验题“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e=|v2/v1|/|v20-v10|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  相似文献   

5.
讨论物理教学中弹性碰撞问题和单摆实验数据判断问题,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弹性碰撞演示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演示实验,但教师做起来很不容易,为此,笔利用flash制作了演示课件,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7.
周佳 《物理教学》2012,(9):28-29
在一次校外公开课上,当开课老师在讲述"动量守恒定律"时,为了证明物体发生弹性碰撞时系统的动量守恒,开课者先从理论上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了证明,然后给出了几组碰撞实验的数据结果(如图1所示)最后给出的结论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系统碰撞前后的动量守恒。"从设计的思路来看,教师先进行理论的推导再通过实验的验证,整个过程很符合物理学科的处理方法。但对于实验结论的得出,  相似文献   

8.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作者对气垫导轨上两滑块非完全弹性碰撞进行了多次较为精确的测量,并详细阐述了用Microsoft Excel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磁性枪     
观察下面这个磁性枪的实验,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侧的小钢球以很小的速度发生碰撞后,另一侧的小钢球却能以较大的速度射出去,这似乎违背了完全弹性碰撞中碰撞前后的能量守恒原理(精彩实验视频请参见中学科技官方微博:http://weibo.com/zhongxuekeji)。这是真的吗?要解释这个现象先来了解一下这个实验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前面介绍的用纸做实验和利用身边的日常生活用品做实验的案例,我们可以领悟到一些实验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下面我们通过案例,来进一步开阔我们的思路。1一则碰撞实验的拓展案例1弹性碰撞实验在《物理(共同必修1)》的序言部分,有一幅彩色照片(如图1所示),一个学生正在利用弹性碰撞实验仪全神贯注的研究弹性碰撞。该图的注解中写道:动手实验是非常激动人心的过程。图1要让学生激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就更难了。碰撞实验怎么做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的美妙,领悟物理学的真谛呢?教师的教学理…  相似文献   

11.
“碰撞”分“正碰”和“斜碰” ,“正碰”又分“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两种。其中 :过程最长的是“弹性碰撞” ,“非弹性碰撞”的过程比“弹性碰撞”短。“完全弹性碰撞”过程正好是“弹性碰撞”的一半。  相似文献   

12.
基于VB的碰撞仿真实验课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碰撞实验的基本原理,介绍采用VisualBasic6.0开发碰撞仿真实验的设计过程。讨论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在理想情况下,物体碰撞后,形变能够完全恢复,不发热、不发声,没有机械能损失,这种碰撞称为弹性碰撞,又称完全弹性碰撞。生活中,硬质木球或钢球发生碰撞时,动能的损失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通常也将它们的碰撞看成弹性碰撞。微观粒子碰撞时没有能量损失,也是弹性碰撞。弹性碰撞同时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即: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研究的碰撞为一维“正碰”,根据碰撞过程中动能有无损失又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通过对两类碰撞的融合分析,指出“非弹性碰撞”又蕴含在“弹性碰撞”中,方便学生对“碰撞”本质的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15.
"动"碰"静"模型是一种简单又重要的碰撞模型。碰撞形式可分为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中的动能损失各有特点,碰撞后的速度大小各有范围。  相似文献   

16.
弹性碰撞演示器的改进武汉市黄陂县第一中学(432200)丁向辉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三册(选修本)中的弹性碰撞演示实验,是利用“单线摆”来演示碰撞中的钢珠动量及动能守恒的,操作不易掌握且观察困难,实验效果不好,若改用如图1所示的“双线摆”装置来演示,操作简...  相似文献   

17.
气垫导轨碰撞实验是高中阶段验证动量守恒的重要实验之一,如何提高实验精度是研究重点和难点。文章研究分析引起气垫导轨碰撞实验误差来源,进而分析误差修正办法,希望为物理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碰撞模型是物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模型,它分为:(1)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前后动能相等.(2)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两物体共速,损失动能最多,损失的动能转化为内能.(3)非完全弹性碰撞,碰后两物体不共速,损失动能介于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之间.碰撞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Ⅱ第24题涉及恢复系数,恢复系数在力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按定义,牛顿碰撞公式中的恢复系数是某材料做成的两个球发生碰撞时,碰后的"分离速度"与碰前的"接近速度"之比值.恢复系数的测量需要速度的测量,而速度的准确测量一般比较困难.在物理实验中,常常将直接物理量的测量转变为间接物理量的测量,从而达到实验的目的和效果.此高考题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巧妙地用水平位移代替了水平速度,是以学生实验为基础,验证新的物理量,要求考生对原有实验过程以及测量的物量量的理解,是实验命题的一种创新和尝试.该实验题的考查不落俗套,脱离了常规题的窠臼,是一道值得称赞的好题.但是,对于"恢复系数",平常的计算和讨论并不像上述那么粗糙地处理.下面,笔者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20.
γ能谱康普顿平台的反冲电子密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γ能谱测量实验中,以刚性小球弹性碰撞作为γ光子与电子的碰撞模型,研究康普顿效应的反冲电子密度与反冲角度的关系,并对结果作出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