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19,(1):73-75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渐渐地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新媒体既为培育地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机遇,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挑战。因此,要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8,(8):11-12
当今社会,新媒体媒介更加普及,以手机、电脑等为代表的新型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青年在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受到的影响也变得多样。因此,了解当代青年对于新媒体的使用情况和对新媒体上的信息的处理情况变得十分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研的方式来探讨新媒体发展对青少年信息获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利锋 《班主任》2003,(6):32-33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据报载,青少年是推动网络时代的重要力量,截至2001年6月,我国的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2650万人,其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已经占到网民  相似文献   

4.
利用新媒体技术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互联网、手机通信、博客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改变着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意识、语言和行为方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把握机遇,努力探索新时期利用新媒体技术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以手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以惊人的速度全面融入并广泛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给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充分利用新媒体,搭建信息化的资助平台,拓展人性化的资助方式,展示多元化的资助效果,对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当代青年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和凝聚方式。这对高校共青团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微信这种传播灵活、及时、迅速的新媒体,满足了当代高校共青团团员对快节奏生活的需求。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在当代高校共青团工作中推进微信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的产生和发展,推动着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生存发展带来新变化、新特点和新动向,进一步弄清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是有效开展网络德育的关键,对高校德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归纳和提炼新媒体的主要特征,进而分析了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在心理上积极的影响和负面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介质为依托,以有线或无线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送的一种媒体形态。正确应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紧紧抓住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服务的契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搭建新平台;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的传播特点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及发展规律相契合的优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新的生长点;要在积极应对挑战中深入挖掘新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技术持续更新和变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普遍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代高职学生普遍都是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而成长的,其使用新媒体技术设备的能力毋庸置疑。新媒体的普及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基于中职学生的年龄、社会经验等因素,他们的新媒体素养也存在短板,导致他们面临生命财产、道德法制等方面的风险。新媒体素养培育工作成了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国家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和学生的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在高校创新共青团工作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当代青年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和凝聚方式。这对共青团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根据时代的发展,运用新媒体工具,创新共青团工作的思路和实现途径,才能达到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90后大学生最依赖的大众传媒。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环体之一,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何正确认识新媒体,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并使其更好的为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是摆在每位教育者面前最紧迫的任务。本文就是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分析了新媒体的特点及其对90后大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最后提出合理构建、利用新媒体环境,推进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建议和想法。  相似文献   

12.
积极引导青少年正确面对网络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是时代与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积极引导教育青少年对互联网以及网络文化的正确认识,消除负面影响,是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本文认为应该直面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作用,以疏导为主,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质,采取积极措施逐一破解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发展,新媒体在获取信息和人际交往方面越来越受当代大学生青睐,进而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并给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和机遇.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提高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此,展开了探讨并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越来越成为当代广大青少年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途径,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互联网为学生学习和获得信息开辟了新渠道,为他们的交往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工具。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还不十分成熟,对社会现象缺乏客观的评价,对自身的控制能力不够,加上社会环境的压力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构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语境下揭示新媒体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在本质关联是全面理解和建构大学生创业教育路径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新媒体的优势特质是由网络信息技术决定的;另一方面,新媒体所衍生的虚拟功能又超越了这种技术的规定,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内涵和活动方式,展露出了崭新的创业教育机遇和价值.遵循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从创业教育与新媒体技术融合的视角,明晰新媒体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带来的机遇与造成的困境,以大学生创业教育新媒体路径建构的规范与原则为逻辑基点,分析大学生创业教育路径的建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学周刊C版》2017,(21):72-73
当代青少年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共青团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网络成为共青团工作的重要阵地,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来加强改进共青团工作、以青年需求为本位、建立长效机制,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从而正确地树立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带来了当代青少年阅读的全新变革,在为青少年阅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应加强对青少年新媒体阅读的引导,让青少年在全媒体阅读中感受阅读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以微博、微信、手机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已经快速的融入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新媒体已经逐渐的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重要的行为导向,依据新特点,医学生医德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针对性的医德教育,达到提高医学生医德认知和医德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催生以互联网、即时通讯工具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由于身心发展阶段的特殊性,逐渐成为了网络新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山东省泰安市长城中学积极适应网络新媒体环境,即时更新德育观念、拓展德育渠道、创新德育模式,努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创建"成长的足迹"学生博客群组我校2003年始建高中,由于诸多因素,生源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青少年的阅读方式和学习方式。“碎片化”“图片化”“故事性”逐渐成为青少年人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当代青少年不再满足于“纯理论、纯文字性”的理论学习,高职艺术类学生大多对于传统的“说教式”思政话题不感兴趣。通过半结构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来了解高职艺术类学生在新媒体视域下的思政教学需求,结果表明,可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积极探索专业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改革创新思政教学方法,从而提升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