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读完了这篇作文,我感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其他同学也掌握了这个作文材料,并且决定把它写下来,我想,大多数同学都会站在叙述者“我”的角度来感受和表达。当然,如果那样写,肯定也能写出一篇作文来,也许还很感人。但那样写,要冒一个很大的风险!什么风险?你这篇作文很可能与许许多多同类题材的作文没什么区别,很可能会被埋没了(这篇在感受和表达上没什么新意的作文被埋没了,这实在是一种常见的现  相似文献   

2.
不少同学头疼作文,老是喊:“没有内容写啊!”提笔抓耳搔腮,就像石子榨油那么难。小学生作文真的没什么可写吗?我手边有一篇三年级同学写的《开刀,我不怕》(见本期第41页)。这是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内容充实,文句流畅。这么一说,有的同学可能就明白了:原来作文就是写自已熟悉的事,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啊!  相似文献   

3.
朱贝贝同学的两篇获奖作文有许多优点,不过我觉得最值得说一下的,是她很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她在作文里说到自己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可是她在表达自己内心感受时却有一股势不可挡的语言激情。《三杯酒》以祝酒的形式向老作家陈伯吹表达祝寿、感激和心愿,感情一层一层地深化。如果说祝寿词还是流于  相似文献   

4.
谈到作文,语文老师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怕教作文;学生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怕写作文。作文已经成为师生普遍感到头疼的事情。为了应付作文,部分学生使出浑身解数,或移花接木,改头换面;或闭门造车,胡编乱写;或依赖他人,"互助"完成。笔者曾经让学生写一篇《快乐的星期天》的作文,班中许多同学都写了星期天一家三口去放风筝,文中对风筝是什么样子、怎么放的、心情如何,描写得头头是道。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正是放  相似文献   

5.
怎样才能快速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这是很多同学经常问的一个问题。答案有很多:多读书,多练笔,多看优秀作文……其实,作文升格也是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一个方法。一篇中等作文经过分析修改,继而成为一篇中上等的作文,这个修改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谓"文不厌改",在修改中找到自己的症结所在,然后加以润色改进,不知不觉中,你的写作水平也会有质的提高。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升格"前后的作文。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三册语文课本最后一个写作单元是自由写作实践。这个单元的写作范围是评析同学的作文。一学期来,同学们已经写了七八篇作文了,到底同学们作文质量如何,写作态度怎样,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同学们自己评一评。这次的作文实践,就是评论、赏析同学的作文。看别人的作文,不仅能在写作上吸取经验教训,而且通过了解同学的思想、生活,也能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具体指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做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写“对话式评语”在作文教学中,我乐做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乐写“对话式评语”,把自己的感受写到评语栏中,好像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小新同学在作文中真切诉说自己写不好作文的焦虑和苦恼,“希望老师帮忙”。文章强烈地震撼着我。面对这样的作文,我奋笔疾书:“小新同学,老师认为你的这篇作文本身就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8.
十一册第七单元的作文训练要求是:“从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的值得回忆的事中,选一件写成一篇作文,注意写出这个同学的特点,并适当写一点这个同学的内心活动.”根据题愈,写作前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点要求:①写一件发生在你和同学之间的值得回忆的事;②记叙的要素必须交代清楚.③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是同学而不是自己);④写出自己的内心活动(题中要求写出“这个同学”的内心活动,我认为既然是要求写“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事,那么“必然要用第一人称来写.既然是第一人称,那么“我”怎么会知道”这个同学”的内心活动呢?我认为题的要求有误,故改为写自己的内心活动.);  相似文献   

9.
同学少年您所说的作文"失语症",是不是指同学们在作文中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是的。就像画家用画笔表达对世界的理解,雕刻家用刻刀抒发对美的感受,作文用语言来表达的应该是自己的生活、感受与思考,而不是别人的。而有些同学的作文,拥有一个很好的"模  相似文献   

10.
老师让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写自己的暑假生活,结果作文本交上来时,学生只写了一句话:暑假我去了乡下外婆家。虽然大多数同学不会像这位同学一样,一篇作文只会写一句话,但文章写不长,或者面对一件具体的事情,总觉得无话可写,却是许多同学在写作文时都会遇到的问题。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文章写得长,让自己的文章血肉丰满呢?这里就有一个让文章“发胖”的技巧。让文章发胖的技巧其实有很多,我给大家介绍两种———追根问底法和想像扩充法。比如说这个六年级同学的暑假生活。他去了乡下外婆家。用追根问底法,我们就可以提出很多问题:1、为什么选择到乡…  相似文献   

11.
从小处落笔     
读了李瑶同学的作文,可能你已经很有感受了。你是聪明人,怎么能不会自己感悟呢?不过,我还是要说说我的感受,我觉得李瑶同学的作文之所以很自然,很平常,也很打动人,就是他从生活的细微之处落笔,把自己具体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写了出来。而且你一定发现了,他的  相似文献   

12.
指导学生写好文章的结尾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指导作文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学生作文中结尾千篇一律的现象我在指导学生写《放风筝》这篇作文时,发现很多同学的结尾都是这样写的:“我怀着喜悦、高兴的心情回家。”结尾与内容不太相符,不自然,不贴切。于是我就启发他们根据自己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决定采用结尾的方法:一个同学的风筝又漂亮,又飞得最高,得了第一名。我问他:“你回家时有什么感受?”他说:“我觉得自豪,心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我说:“你就把你的感受作为结尾。”有一个同学的风筝得了第二名,我问:“你有什么想法?”他说:“我盼着下一次放风筝的活动早点到来,我要准备一只精致的风筝赛过那个第一名。”我点头说:“好,你就把你的这个想法作结尾吧!”  相似文献   

13.
小学阶段是充满童真童趣的时期,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经历,都会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看法。用适合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的作文训练应该是小学生所喜欢的,尽管非常稚嫩,但都应是他们自己创作的精神产品,展现的是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蕴涵着培养和开发小学生内在无限的创造力的功用。  相似文献   

14.
这两篇作文是以“幸福”为话题而展开的,没有特定题目,就像幸福是一种感觉,取决于人的心态和自身的感受,也没有特定的定义。陌生人提醒自己帽子坏了就是闫婷或同学的幸福,爷爷用两个手指给自己洗脸不觉得疼就是齐金成同学的幸福,那你们的幸福呢,先看看这两住同学是如何记录自己的幸福,然后把你的幸福也记录下来吧!幸福其实很简单。  相似文献   

15.
亲爱的同学,你好!欢迎你来到我们的“作文评台”,相信你会不虚此行。我们知道,你或许有过这样的感受:有时候,一篇练笔的习作写好了,在自我欣赏甚至自我得意的同时,很希望有同学和老师来品评一番;有时候,老师对你的作文所作的评判,你未必就十分服气;有时候,你对某篇文章的评价,或许和别人并不相同,而你也不知道自己的意见是否有道理……可是你的这些想法,却没有机会有时候也不大愿意和同学、老师当面“理论”。如果是这样,请你到我们的“作文评台”来。这里有你发表意见的讲台,这里有你为自己的习作申辩的机会,这里有你和同学或老师论理的空…  相似文献   

16.
(一)我写拉登行不行?今天星期五,又是作文课。我准备了一篇话题作文:写一个自己最欣赏的人,这个人可以是自己身边的同学、老师,可以是家中的爸爸、妈妈,也可以是社会上的某个人,要求以一件具体的事情叙述清楚自己为什么欣赏这个人,题目自拟。当我将作文要求宣布以后,同学们立刻在下面议论起来,相互谈论着准备写哪个人。  相似文献   

17.
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读后都会有很多感受。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就是读后感。我经常听同学说,写人、记事,跟着事情跑,好写!可是读后感,写起来总不那么顺手。写读后感真的很难吗?其实呀,细细琢磨一则读后感,它就像1+1一样简单!请看一篇例文一前些天,我反复读了《100个母爱  相似文献   

18.
湖恋     
爱读书的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优美的文章,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其实这种体会不仅在读书时有,在现实生活中也有。面对喜爱的事物,接触多了,每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对它的认识也会进一步加深,最终达到理性的高度。这是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作文就是要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过程表现出来,但是在作文时,常常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虽然觉得已经把这种过程表现出来了,但读者无法从文章中发现你的思维轨迹,甚至对你的独到认识不认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在文章中没能为感情的升级铺设好台阶。下面,我们看一看对《湖恋》的修改过程。  相似文献   

19.
[小引]爱读书的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优美的文章,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其实这种体会不仅在读书时有,在现实生活中也有。面对喜爱的事物,接触多了,每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对它的认识也会进一步加深,最终达到理性的高度。这是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作文就是要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过程表现出来,但是在作文时,常常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虽然觉得已经把这种过程表现出来了,但读者无法从文章中发现你的思维轨迹,甚至对你的独到认识不认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在文章中没能为感情的升级铺设好台阶。下面,我们看一看对《湖恋》的修改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一)分析法。这就是按照作文题目的词或短语的组合类别来确定内容的中心和范围的方法。例如,《我喜欢的一个同学》这个作文题目是由四个词组成的。“同学”是名词,是作文的主要对象,同时也使我们知道了这篇作文是在写人;数量词“一个”和动词“喜欢”、人称代词“我”,则是“同学”在数量、行为、范围上的限制。只能以一个同学为中心来写,而且这个同学必须是小作者自己“喜欢的”。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