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的文章堪称独树一帜.他很少从正面直接阐述其哲学观点,而是擅于运用“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漄之辞”的形式,借助形象和故事来寄寓自己想要传达的思想,即寓言论“道”.具体而言,《庄子》中“寓言十九,藉外论之”的论“道”方式主要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的显著特征:“不言之辩”,《庄子》寓言论“道”的独特话语;“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寓言悟“道”的不二法门;“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庄子》寓言论“道”的“形而上”意味.  相似文献   

2.
庄子和梭罗是中美文学家中反异化的先驱,他们在表现异化、反对异化的同时,针对如何帮助人类摆脱困境提出自己的思考。对于心理失衡的现代人来说,重读庄子和梭罗的作品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山南水北》的反异化姿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少功在其《山南水北》中通过对人性被异化的都市文明与多少带有原生态文化因素的八溪峒乡土文明的对立性审思,对唯经济主义的揶揄以及强烈的生态意识和对体力劳动的热情赞美张扬了颇具现代性的反异化姿态。  相似文献   

4.
老子<道德经>中的认识论思想,分别表现为"为学"和"为道"两个方面的内容.虽然"为学"和"为道"是两种不同的认识活动,它们各有一套自己的范畴体系,但是,在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不可割裂的联系,共同构成老子<道德经>中的认识论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5.
《淮南子》一书中讨论了多种文艺思想,有关“文”与“情”的讨论是其中的一部分.该书认为“文”与“情”相生相依,“情”是创作“文”的初始动力,“文”能使“情”更加出彩.这种文情相宜的创作观是文艺创作时应当遵循的创作规律之一.  相似文献   

6.
杨惠栋 《文教资料》2009,(20):31-32
<左传>中表"告诉"这一含义的词有三个:"告"、"谓"、"语",本文对<左传>中含"告"、"谓"、"语"的句子进行详细分析,在总结出各自所有义项的同时,辨析三者在表"告诉"这一义项时用法的不同,即"谓"不能接双宾语结构,如果动词后面紧跟告诉的具体内容时,"告"和"语"又有差别,"告"后面只能接内容概要,而"语"要通过介词"以"引出内容概要.  相似文献   

7.
以“仁义”等儒家伦理品质比附人体生理器官“五藏”,是战国思、盂学派用生理相通论证心性相通的具体表现之一,其目的是论证“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性善说。这种论证思路又以阴阳合和以生万物的宇宙生成机制作为它的哲学理论基础。理解了这一点,始能真正理解《庄子·骈拇篇》在攻击儒家学说时并提“仁义”、“五藏”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审”与“知”:《乐记》教学思想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乐记>音乐教学思想的总体构成看,<乐记>教学思想与方法就是"审"与"知".从教学角度讲,"审"是先决条件,有了"审"的能力,才可能达到"知"的结果."审声、审音、审乐"的能力培养既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也是音乐教育的成果."知"是在"审"的能力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学的行为的结果."审"是"知"的前提,"知"是"审"的证明.在实践中,两者互为关系,难以绝对分开.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年,孔子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便把教育作为自己的全部事业,希望通过所教育培养的弟子去完成自己未遂的理想。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私学的创办者,孔子在几十年如一日的教育生涯中,不仅取得了“弟  相似文献   

10.
“犯”与“避”是小说创作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很多大作家都是成功运用“犯”与“避”艺术手法的高手,这一点也被许多小说评点家注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红楼梦》将“犯”“避”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它不仅做到了“犯”中求“避”,并且“避”得浑然天成.它根据每一个人物的身份、性格与人生阅历的不同,写出了她们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所表现出的不一样的状态,从而让每一次“避”都闪烁着个性光辉,这一点在理家方式的采取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鹏翔无疆——(庄子)文学研究》跳出《庄子》哲学研究体系而专力探讨其文学特色、成就及其相关问题,视角独特、自成体系、广征博引而又能自圆其说,既有着雄厚的文献基础,又有成熟完善的逻辑体系,文笔挥洒恣肆,论点精辟深刻。虽然《鹏翔无疆》一书中有些观点仍待商榷,但这并不会影响此书作为“导夫先路”的开山之作的可读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庄子视界中的老子是一个被寓言化了的人物,是儒家思想的批判者,是"古之博大真人",但也并非完美无暇。老子之所以以这种形象展现在庄子的视界中,是因为老、庄的思想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可抹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由于儒家的修辞理论存在一定局限,才产生了庄子的修辞思想。在庄子的修辞实践与修辞主张貌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实质上体现了“文道浑融”的修辞思想。  相似文献   

14.
道家和道教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 ,但自道教依托《道德经》产生以来 ,两者又有了不解之缘。有趣的是 ,道家两位著名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以及他们的著作在道教中的地位截然不同 :老子被极力推崇 ,庄子倍受冷落。究其原因 ,一是道教自身的特点使然 ,二是老、庄本人及各自学说差异所致 ,三是由统治阶级需要所决定  相似文献   

15.
宋初皇帝提倡无为而治以及尊宠道教,造成了宋初文学家的崇道倾向,苏轼、辛弃疾、陆游等宋代文学家对<庄子>一书的文学旨趣心领神会,在文艺思想和文学创作上靠近庄子,从中吸取文学营养,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6.
本就嵇康现存的诗,指出其受庄子影响,来源于庄子思想的成分,并逐一分析其论题,指出他在哪些问题上、在什么程度上继承、发扬了庄子的思想精神。最后归结起来,我们可以认识到嵇康发扬庄子思想的表现是:1、不论看什么问题都以任情、任自然的观点为主;2、坚持庄子反儒教的立场;3、发挥庄子逻辑严密、概念准确的特色以及某些语汇的吸收、运用。  相似文献   

17.
方勇 《天中学刊》2001,16(1):15-19
郭象的<庄子注>,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庄子学著作,但它在很多方面却修改了庄子的学说一,以"独化"说诠释庄子关于"道"为万物本原的思想;二,以"足性逍遥"说诠释庄子关于"无待"才能"逍遥"的思想;三,以"寄之人事,当乎天命"说诠释庄子关于"无以人灭天"的思想;四,以"游外宏内"说诠释庄子关于"逍遥无为"、"外内不相及"的思想.故而<庄子注>并不是一部能够如实地反映出庄子思想本来面目的著作.  相似文献   

18.
人物形象是《庄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众多形象中孔子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孔子形象大致分为三类 ,即道家代言人的孔子、被嘲讽的孔子、被批判的孔子 ,并在此基础上对《庄子·内篇》、《庄子·外篇》和《庄子·杂篇》中孔子形象的差异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向秀的《庄子注》应作于竹林时期,它以宇宙本体的不生不化和万物的自生自化思想为依据,强调圣人的无作无为,突出万物的个性,带有明显的个性解放色彩,在情感基调上与嵇康的“自然论”思想可谓如出一辙。长期以来我们所以一直将它与郭象的《庄子注》夹缠在一起,弄不清二者的同与异,除了它的严重散佚外,对它的撰写时间以及向秀《难养生论》的双簧性质一直迟迟未能给予认定,无疑也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庄子通过畸人形象刻画来直面人的本质存在和价值体现.从根本上来说,人是一种超越形体的灵魂和内德存在,人的最高价值在于高尚情操和强大精神的焕发,在于一种穿越外界障碍和形体束缚的、蓬勃的生命力体现.畸人形象启迪人们对独立人格的坚守和个体尊严的追求,人应在自我德性的不断完善中进取不舍、竭力实现自我超越,而不是坐以待毙和无力回天;人立于斯世必须具有敢于豁出去的精神、气魄和胆量,而不是猥琐、担惊受怕和瞻前顾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