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风格专论。在文中,他将繁复的风格概括为八种类型;首次将作家的创作个性,即形成风格的主观方面的因素归纳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其中"才"、"气"属于先天资质,"学"、"习"属于后天陶染;此外还切实地提出作家应如何正确地掌握各种风格。其风格论全面论述了作品风格与作家个性的关系,为后世风格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言语风格思想是刘勰《文心雕龙》语用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心雕龙?体性》篇是刘勰论言语风格的专篇,“体”即言语风格,“性”则指语用主体的情性。刘勰的言语风格思想涉及言语风格的决定要素--语用主体的情性、言语风格的构成要素--意义内容和语言形式、言语风格的养成以及言语风格的外化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提出了“体由性定”的文学思想。按行文的内在理路,刘勰应该阐明文体创造的根本动因,即创作者的思想情性问题,但是刘氏选择用低层次的“形式训练”(摹体以定习)的办法来创造文体,并视之为“文之司南”。故此,刘勰在阐发如何解决根本问题的途径上,出现了理论漏洞,这是刘勰在面对理论困境时使用了“分身术”的缘故。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质性》诸篇对《体性》篇的理论漏洞做了修补。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批评和理论中,“体”这个术语出现相当频繁。《文心雕龙》中一百八十余处用到“体”,为全书之最。“体”几乎参与了全书每一个重要问题的论证和总结;而且使用的场合不同,意义往往有所差别。因此研讨《文心雕龙》的风格论,须对“体”作必不可少的辨析。《说文》曰:“体,总十二属也”。即谓“体”是身体十二个部分的总称。《墨子·经·上》云:“体,分于兼也”“体”可释为分,也可以理解为合各部而  相似文献   

5.
对于《文心雕龙·体性》篇中“公干气褊”的解释,注家们不甚一致。笔者通过比较分析前人的解释,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大家商榷。这样更有利于对刘桢个性的理解及其文本的解读。笔者通过文字学的解释及历史的考察,认为“公干气褊”理解为个性出类,跨俗不驯,较接近本意。  相似文献   

6.
有别于既有的分析,"新三分法"认为《体性》篇的"篇章结构"的逻辑顺序是:首先提出写作活动的一般性原理:写作活动就是写作主体把"(内在于心的)情理",在一个隐含有因果与同一并列的时空进展中(恒量),用"(有形可见的)言文"物化为文章的动态表现过程。其中,"(内在于心的)情理"内含有写作主体之"性",既会随时而变,也会因人而异,属于自变量;而物化为文章的"(有形可见的)言文",简称为"体",随写作主体之"性"变而变,属于因变量。"性"、"体"之间,因性而成体,这就是《体性》篇的主旨。接着分别从理论和事实两个层面详细论证这一原理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运用这一原理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具体指导初学者应该如何进行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7.
运用"命题"表述理论观点是《文心雕龙·体性》篇的一个显著学术特色。本篇所提命题其形式特征主要有三:单句式、双句式及多句式命题。其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对风格生成原理的揭示、对风格多样性的阐释、对风格多样性的阐释及摹仿学习对于风格形成的意义。这些命题不但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体性》是研究作家情性与文章风格之间关系的专篇。刘勰在该篇中既指出体由性定,认为才、气、学、习是风格形成的四个主观因素,又首创性地提出文章风格分类的"八体"理论,肯定典雅和远奥,贬抑新奇和轻靡。该篇不仅倡导了一种为情造文的创作观念,比较系统地揭示了文章风格的生成原理,而且对作家文风的整体把握和多样化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对后世风格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知音》篇是刘勰论述文学的鉴赏和批评的专篇,是《文心雕龙》的重要篇章之一.“知音”本来是对音乐有正确理解和评价的意思,这里借用来指文学的鉴赏和批评.《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相似文献   

10.
文学创作必须有充分准备,它不是作家凭空设想的产物。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茅盾曾指出:“这样一个重要的题目,决不是我能够解说得圆满的。世界文学史上的巨人们遗留给我们的不朽的著作,以及他们毕生的文学事业的经历,就是这个题目——‘创作的准备’的最完美的解答。理论家们从这些文学巨人们的业迹研究分析解释,写了很多论文,数十万言一厚册,也就是给这个题目以注脚。”把这个问题看得何等重要!可  相似文献   

11.
"人气"理论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历代学人都曾发展和丰富该理论,刘勰亦然,其努力主要体现在《文心雕龙》中。本文仅择其"体性"篇,阐释其中"人气"的分类、形成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文心雕龙·隐秀》篇是刘勰关于创作论的一个重要篇章,它不仅从字句的修改、锤炼和润色问题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创作原则,而且从美学理论的高度,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美学原则,表明了刘勰的美学见解。过去,由于清人纪昀和近人黄侃断定《隐秀》篇补文是明人伪造,致使大家忽视了对《隐秀》篇的理论的探讨和研究。实际上,我们就是对《隐秀》篇的四百多字的补文置而不论的话,《隐秀》篇的其余部分也表明了刘勰的真知灼见,也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人之才力有大小,识见有广狭,情趣有雅俗,学养有高下,故“知音”有不同层次之分;然人之进化发展,又可致“知音”层次发生位移,是亦为“知音其难”一大成因,此乃刘勰一疏略之处,斯文仅作补充。  相似文献   

15.
对于《文心雕龙·体性》篇中"公干气褊"的解释,注家们不甚一致。笔者通过比较分析前人的解释,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大家商榷。这样更有利于对刘桢个性的理解及其文本的解读。笔者通过文字学的解释及历史的考察,认为"公干气褊"理解为个性出类,跨俗不驯,较接近本意。  相似文献   

16.
黄侃先生在《文心雕龙札记》中说:“体斥文章形状,性谓人性气有殊,缘性气之殊而所以之文异状。然性有天定,亦可以人力辅助之,是故慎于所习。此篇大旨在斯。”在《体性》篇中,“体”就指风格,“性”指作家的创作个性,“体性”是一个“因内而附外”的统一体,然而“性”并不是因为先天的原因而成为固定的程式,还可以通过后天的“所习”来改变。全篇的中心就是通过“人性气”的有“殊”从而导致“为文之异状”来论述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风格的关系。刘勰在继承前人的理论遗产的基础上,总结创  相似文献   

17.
何谓“物色”?古籍上的解释各有不同。物,《说文》云:“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色,《说文》云:“颜气也。”据此,“物色”当指天地之间万物的色彩。但《周礼·司常》云:“杂帛为物。”王国维《释物篇》云:“古者谓杂帛为物,盖物本杂色牛之名,后推之以名杂帛。”《礼记》又云:“仲秋之月,命宰祝察物色。”即察牺牲之毛色。后又引申为察访人物,也叫“物色”。《文心雕龙·物色》篇云:“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又云:“物色相召,人谁获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史上,人心决定世事、世风和文心决定文事、文风是并行不悖的两大根本观念。依托这一观念背景,刘勰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文学心性理论,这包括依托心性的才性结构(才、气、学、习)理论和文风结构(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理论,客观上包含了支持文风多样化良性发展的积极意义并提供了文风向风格衍变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观文要做到“不偏”就必须“博观”;认为“平理若衡,照词如镜”,才能对文章作出公正的评价;只有掌握了“一观位体,二观置词,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的方法,才能判断文章的优劣。这些思想,对学报编辑实践乃至编辑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骚”是一种处于“诗”、“赋”之间的诗体。与“经”比较,“骚”体的整体特征表现为“奇丽”,“奇丽”的本质特性是变易适度性。以“经”为准,“经”、“纬”与“骚”三者之间互动着“正-伪-奇”辩证思维的内在态势。“骚”体的变易适度性和辩证的思维方法,对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当代中国文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