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蒋清泉 《中国钓鱼》2012,(12):28-29
冰钓时,由于气温、水温都很低,鱼儿身体僵硬,活动不便,再加上诱鱼的饵料味道在低温下传递缓慢,所以短时间内(比如半天时间)靠诱饵是引不来鱼的。要想在短时间内钓着鱼、多钓鱼,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打冰洞,找到鱼儿藏身的地方;找不到鱼,说下大天来也钓不着鱼。特别是野钓,水广鱼稀,鱼儿又爱扎堆集体抵御严寒,想找到它们聚集之处,  相似文献   

2.
冬钓七注重     
孙美理 《钓鱼》2008,(3):42-43
一、钓时注重适宜进入冬季天寒地冻,气温水温较低,而水里的鱼儿大都潜藏到深水区躲避寒冬,只有风和日丽的晴好天气,鱼儿们才游到水温适宜的水层来觅食,所以在选择钓时的时候,就应选择风和日丽的晴天为好,对于一天之中的最佳钓时,应为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半这一时段钓鱼最佳,在我们豫东多云天气也是钓鱼的好时机,而气温稳定的连续的阴天天气,  相似文献   

3.
5.铺地拖底钓 天气温闷,或水温低,鱼儿不爱活动,或水宽鱼稀等,可采用密集搜索的方法下钩找鱼。 拖底钓是使钓饵在移动中有停顿,在停顿中待鱼上钩。 水阔鱼稀,定点钓很难有收获,就要主动出击,下钩找鱼,在竿线所及的范围内,钓饵如铺地毯似地不漏过任何水底,边寻边钓。  相似文献   

4.
夏钓三法     
徐国刚 《钓鱼》2012,(16):37-37
仲夏以后,天气炎热,水温偏高;鱼儿进入了所谓的“厌食期”,但是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时鱼儿有时不但不厌食,反而是积极觅食,只是由于白天水温过高,抑制了鱼儿的觅食欲望,只有在水温较低的早晚,鱼儿才开始正常觅食,鉴于这一点,钓早晚就成了夏钓的一个主要钓法。  相似文献   

5.
春钓辽河鲇     
一.垂钓时间春季钓辽河鲇掌握好出钓时间是获鱼的基本保证。笔者所在地为辽河下游地区,春季最早可于3月下旬开始,随着春天气温的逐步升高,特别是最低气温在10℃以上并持续一周以上,辽河最低水温白天也会上升到10℃以上,这时就可以钓辽河鲇鱼了,因为鲇鱼摄食的最低水温在11℃上下(怀头鲇可在8℃上下,但数量稀少),其时间大致可在谷雨节气前后。  相似文献   

6.
立春刚过,气温上升不明显,水温相对较低。大家都知道,水温低于5℃,鲫鱼一般很少觅食,这时出钓时间应选在午饭前后,最佳上鱼时间是午后2~4时:这段下午出钓的日期约持续20天。进入3月中旬,虽然白天和夜晚气温相差较大,但是水温已逐渐上升,一过午时,鲫鱼便会三五成群游到水上层一动不动地晒阳,这就说明鱼儿不久就要产卵了?一旦出现这种现象,下午就很难再钓到鱼,此时应改为上午出钓。越是在清晨,钓上的鲫鱼个头就会越大。  相似文献   

7.
冬钓七注重     
进入冬季天寒地冻,气温水温较低,而水里的鱼儿大都潜藏到深水区躲避寒冬,只有风和日暖的晴好天气鲫鱼才游到水温适宜的水层来觅食,所以在选择钓时的时候,就应选择风和日暖的晴天为好;对于一天之中的最佳钓时,应为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半这一时段钓鱼最佳。在我们豫东多云天气也是钓鱼的好时机,而气温稳定连续阴天的天气在我地钓鱼也可以大获丰收,  相似文献   

8.
黄旺意 《钓鱼》2009,(2):26-27
秋去冬来,此时鱼儿也随着水温的下降,开始逐渐趋温向温度相对较高的深水区域聚集。随着气温、水温的进一步下降,冬意渐浓,鱼儿为了降低体能的消耗,更好地抵御风寒,大多数鱼类已少游少动群聚一起,也很少摄食。但还有一些耐寒的鱼儿还在小范围内游弋觅食。从历年的垂钓经历看,在我地皖南山区一带,鲫、鳊、鲤鱼从未停止咬钩。但从钓获的鱼种看,还是以鲫鱼为主,因此冬季垂钓应把鲫鱼作为对象鱼,由于天寒水冷,此时鲫鱼的觅食习性和身体特征都发生了一些改变,用星漂钓组垂钓时,也宜相应做一些调整。  相似文献   

9.
黄旺意 《钓鱼》2005,(9):17-17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蛰伏一冬很少觅食活动的一些鱼儿也开始小范围的觅食。随着仲春、暮春时节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水温也随之渐渐变得温暖适宜,给鱼儿积极觅食,养育后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鱼儿觅食栖息的范围也逐渐扩展到其生活水域各个角落。此时,那些令人讨厌的小杂鱼,也开始肆无忌惮地抢食饵料。  相似文献   

10.
“夏天到,鱼难钓”,这是钓鱼人的共识。立夏后,白天气温增高,鱼类进入生长期,食欲旺盛,对垂钓者来说应该是件好事。但任何事物都存在利和弊两个方面。由于夏秋时节高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气温和水温太高,水中氧气缺乏,浅水区超过了鱼儿生活的适宜水温,鱼儿都游到温度较低,水中溶解氧较高的地方“避暑”去了,常规钓点的水中无鱼,岂...  相似文献   

11.
晓红 《钓鱼》2007,(1S):25-25
无论是肉食性的鱼,还是喜吃素食的鱼,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性——爱吃活食。尤其是在天气湿闷、水中缺氧,或水温较低时鱼儿吃饱之后,对一般食物不感兴趣,但见到活食时,仍然会追着去咬。于是一些老钓手创造了一种新奇的钓法,叫“追钓”。追,当然是引逗之意,就是在鱼儿不愿进食的时候,用提动钓饵的办法,使钓饵“活”起来,用活物去引诱鱼儿上钩。  相似文献   

12.
春钓五招     
一、钓滩不钓深 随着春天的到来,鱼儿纷纷离开水较深,水温相对稳定的越冬窝点,游至水温气温变化较快是浅滩、岸边。因为这里在一定的时间内,不仅因接受阳光照射水温相对较高,同时苏醒过来的水草、虫类也较多,这便给鱼儿提供了天然的美味佳肴。  相似文献   

13.
时令进入深秋,气温水温相继下降,此时此刻的鱼儿还未逃入深水,它们仍对赖以生存的近岸水域流连忘返。特别是对气候条件适应能力特别强的鲫鱼们,它们仍然逗留于水体的深浅结合部,进可以沐浴阳光,退可以躲避风寒。所谓"打游击"的钓鲫方法,就是深秋时节我和钓友们在鲫鱼"沐浴阳光"时而使用的一种"人找鱼"的钓鲫方法。  相似文献   

14.
雷存龙 《钓鱼》2004,(10):30-30
每年5月,过了农历“立夏”节气,气温骤然升高,风和日丽,水碧天蓝,又是一年夏钓时。过了农历小满节气,气温水温适宜,夏季鱼儿好吃钩。夏满芒夏暑相连,即过了夏至节气后,南方进入炎热夏季,鱼儿索饵,吃口不旺,鱼不太好钓。但夏季既是鱼类生长期又是鱼类食欲旺盛期,只要注意观察鱼类活动规律,注意掌握初夏季节与炎热季节的垂钓特点,钓获量也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15.
马松录 《垂钓》2012,(12):16-17
冬天来了,气温、水温不断下降,大部分鱼儿已经懒得张口。鲫鱼是比较耐寒的鱼种,依然活跃,但也存在着鱼嘴僵硬、张口小、吞咽浅、浮标信号弱的特点。这时候,我们应该根据季节和对象鱼的特点,调整战术,改进钓技,才能有较好的收获。  相似文献   

16.
一要钓深水。冬季气温低,水温相应也冷,所以冬季来临,鱼儿一般都聚集在水温较高的深水区。如果钓友选择在深水区施钓定有收获。  相似文献   

17.
孙美理 《钓鱼》2008,(14):44-45
一、夜钓天时与地利 夜钓天时。夏夜里钓鱼在钓时的选择上虽然与白天不同但我认为也有很多相同之处,总之不管在白天还是黑夜钓鱼,在钓时选择上都要选气压高的时段,气压高水中含氧量大,鱼儿活跃,觅食咬钩积极,钓者的钓获量相应就大。一般情况下选阴天、多云、小雨、晴朗白天的黑夜里钓鱼较好,这样的黑夜气温水温适宜鱼儿咬钩的条件,鱼儿活动范围大,较易中钩,对于一整个夜晚的最佳的上鱼时段为晚上7—11时和次日2—5时这两段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一、出钓时间。每年的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到小雪前后,共40天左右。出钓时间晚5点至12点。深夜时候气温、水温下降快,会影响到鱼儿觅食情况。因而,当浮漂出现长时间没有信息时,应早回家,注意劳逸结合,不至于影响第二天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暮春时节,久藏深水域的鲤鱼,开始游向饵料丰富、水温暖和的浅水域四处游弋、觅食,正是我们垂钓野鲤的大好时候。一、选择适宜的出钓时间。出钓时间的适宜与否,是获鱼多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可以选择无风的晴好天气,或微风的晴好天气,或天气变化前的天气出钓。  相似文献   

20.
徐艳文 《中国钓鱼》2012,(10):27-27
一、初秋 是指农历节气立秋至处暑时段。这个时段由于未过“三伏”,暑气依然炎热。若遇上秋老虎天气,甚至比夏天更热。骄阳似火,直射水面,气温、水温居高不下,鱼儿烦躁不安,仍潜伏在深水区或树阴下纳凉,无心出游寻食。因此我们出钓,除了阴雨天外,要继续沿用夏钓的方法,如钓阴、钓深,一天之中避开中午钓早晚,时间以早6~9时、晚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