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在综合性教育中,强调以文化知识教育为主体,智育为脉络,德育为灵魂,把德育、智育、美育融为一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赫尔巴特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那么,在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呢?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敏感、天真的学生,只有当教师真正以坦诚之心和勤恳的劳动感染他们时,他们才  相似文献   

2.
李伟 《中学教学参考》2014,(21):118-118
<正>一、引言德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德育和智育在教学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相辅相成的。教育部的《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也明确指出: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然而,职业高中的学生在辨别美丑是非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对事情的判断往往偏激,需要各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帮助  相似文献   

3.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加强和重视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真、善、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4.
何为教书育人?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有多种,我个人的理解是:“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全过程中既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使德育、智育等几方面同时得.到发展”.教书育人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书是育人的形式和手段,育人是教书的目的和效果,是教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书和育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待说过:“我不承认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是教育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过程中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关系.所以,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教师要时时不忘育人的任务,否则书教得再认真、再好也会失去根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育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的手段的目的."同其他学科一样,中学英语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们英语教师就应该把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真正做到教学育人.本文就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讲授英语知识,还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自然巧妙地将德育内容寓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使德育工作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具有德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事事留心皆德育;在德育意识的支配下,才能自觉而巧妙地把德育内容融会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讲授知识,还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自然巧妙地将德育内容寓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使德育工作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认为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爱国主义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赫尔巴特曾经说:"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因此,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也是每位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有句话概括得很好:"德为才之帅"。这也突出了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呢?  相似文献   

9.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讲授知识,还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自然巧妙地将德育内容寓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使德育工作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认为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教书育人”涉及到教学过程中德育和智育的关系。其合理性,就在于“教书”为了“育人”,“育人”必须“教书”。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教育;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段话的宗旨是说德育和智育是并重的。邓小平同志在强调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同时还说:“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为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邓小平同志这段话告诉我们:青少年学生虽然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可是他们的思想经受着两种制度和多种思想体系长期共存的考验,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尤其应注  相似文献   

11.
德国教学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句话在一定的程度上揭示了德育渗透于教学的重要性.那未,如何依据《职业指导》的教材,运用一定的方法融入道德、学习目的、理想等教育内容,使德育与智育水乳交融,融为一体呢?也就是说,如何在传授《职业指导》这门科学知识的  相似文献   

12.
赫尔巴特曾经说:“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进行德育渗透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一些方面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教师必须具有德育意识。教师没有或缺乏德育意识,就谈不上端正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常会表现为把教学和智育相等同,从而把教学和德育分割开来。这样,势必阻碍学生的一般发展,不利于我们的教育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宋思洁 《中国德育》2013,(19):18-20
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学科德育的基本理念,是要求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参与到德育工作中,而不是把德育工作视为德育课或者德育教师的专属任务。学科德育可以使各个学科的教师都自觉地成为德育工作者,从而对受教育者形成全方位的德育影响。一般而言,学科德育主要指各科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的道德教育,从而实现各科教学与品德教育相融合的一种德育形式。它  相似文献   

15.
学科德育渗透是学校德育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学校是以教学活动为主要特征的 ,教书育人是学校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的基本规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作了“教育性的教学”和“教学性的教育”的理论概括 :“教学如果没有道德教育 ,就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教育” ;“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 ,就是失去手段的教育”。原苏联教育家加里宁也指出 :“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 ,自己不单单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师 ,而应是一个教育家 ,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  相似文献   

16.
小学思想政治课在学生思想品格养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小开始抓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政治教学中巧妙融入思想教育,帮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明辨是非。然而,在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和教师都致力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却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对学生智育和德育的平衡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陆品玉 《考试周刊》2013,(57):104-104
<正>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和需要、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流露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认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德育的渗透在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无学之德无根,无德之学无魂"。进行德育渗透,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文摘     
传统教育既有合理的因素,又有不合理的东西传统教育这个概念在我国有泛指与特指两种涵义:“泛指”是指历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在我国长期的教育发展中形成的教育观念与教育经验;“特指”是指西方教育史上以十九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思想体系。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教育,不限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体系,还包括其他西方传统教育思想、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我们自己积累的经验所形成的教育思想影响。所以泛指的传统教育,其内容是很复杂的。但就其主要倾向来说,在教学方面,仍可概括为如下几个特点: ①德育与智育并重,一般主张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如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教师在教学生时不仅是为了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也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由于历史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那么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课堂中该如何渗透品德教育呢?如何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长大后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在平时的教学生活当中有机地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20.
张欣 《天津教育》2012,(12):52-53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只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润物细无声"应该是对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最佳描述。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言,本身就带有鲜明的文化差异元素,学生要学好语言必然会受到相应的文化因素的影响,要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德育渗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教师具备较强的德育渗透意识,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无痕渗透和有目的的培养,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