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 (苏教版数学5第一章复习题第7题):如图1,已知∠A为定角,P、Q分别在∠A的两边上,PQ为定长.当P、Q处于什么位置时,△APQ的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2.
采取自学辅导法与发现法结合教学,学生便可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19页的例3时,教师要求学生自学,学生独立阅读课本。例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它的底是25厘米,高是多少厘米?经过5分钟后,学生提出如下的13个问题:1.怎样求高?2.这道题有几种解法?3.哪一种最简便?4.怎样列方程?5.列方程求解与算术求解哪种方法好呢?6.25x是什么意思?7.还有别的方法吗?8.解题步骤?9.用什么公式?10.解题数量关系?11.这道题关键词在哪?12.突破点在…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进入初中学习,很快就会遇到数学证明.那么什么是证明呢?翻开《辞海》,我们不难找到解释: 根据已知真实的判断来确定某一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几何第二册P146。有一道题是:“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这是一道较复杂易错的典型习题.有的同学得出了肯定的答案,有的得出了否定的结论,究竟谁是谁非呢?先看下面一道题:如图1,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D,.求证: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证明连结AC,作AEBC,CFAD,垂足分别为E、F.AB=CD,.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由此有些同学得出了肯定的结论.那么上述命题一定是真命题吗?请看图2:显然四边形ABED不是平行四边形.可见,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  相似文献   

5.
空间解析几何主要研究三维空间中的平面与直线.学习空间平面和直线要明确它们方程的特点,熟悉常用的确定平面与直线的方法.在学习空间解析几何这部分内容时,有时感到很困难,主要原因是矢量代数的知识掌握运用得不好,再就是缺乏空间想象力,搞不清所求平面或直线与已知条件中给出的点、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平面或直线方程?对这类问题的求解又是否有规律可循?由于在求解这类问题时,所给的已知条件不同,则所采用的解题方法也相应不同,从而写出的平面或直线方程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可以说没有什么普遍的…  相似文献   

6.
在已知条件下求角的度数是几何常见的 问题之一,当问题较难直接列算式求解时用 方程来解十分简便. 例1 已知一个角的余角比这个角的2 倍小15°,求这个角的度数. 分析与解:我们知道,一个角的余角等于 90°减去这个角,题目给出的条件显然是这个  相似文献   

7.
《楞次定律》教学过程的实施张娟一、复习提问,温故知新1.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它有哪两种基本形式?2.什么是碰通量?磁通量的增减说明了什么?3.安培定则的内容是什么?若已知闭合回路内部的磁场方向,如何确定该回路中的电流方向?二、引人新课,循序渐进在上节...  相似文献   

8.
人教社高二(上)数学教材中,当两条直线相交时,才定义两类角——“到角”和“夹角”,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那么这两类角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又有什么用途呢?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的处理和调整:  相似文献   

9.
若设两个非零复数为该公式简单易证,下面谈一谈该公式的一些应用:一、求解复数的辐角问题公式(·)可变形为,用上述两种变形形式求解辐角问题异常方便.的辐角主解设由公式(1)例2若虚数z_1,z_2满足解设例3若复数Z_1,Z_2满足此时显然成立例4已知复数Z满足辐角为o,求证:(k为整数).由于Z的辐角为O.则1/z的辐角为亦即为整数)例5已知在复平面上三个不共线的点所对应的复数为z_1、z_2、z_3其中z_1的辐角主值为0;z_2、z_3的辐角主值是α、β,且z_1 z_2 z_3=0,为何值时,cos(β—α)有最大值?解由题知当m=2时,2m(4-m)取得最大…  相似文献   

10.
物理习题中常有一类题目的题设中提供的信息多呈不确定的模糊状态,即解决问题的已知条件似嫌不足或不确定,或已知条件没有明确给出,而以某种形式间接地隐含在题意之内,或者题目中设置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没有作清晰交代,或者答案不具备唯一性,存在其他可能性……此类题目,我们不妨称之为模糊习题.由于平时遇到的题目通常具有完备的求解条件和固定的答案,条件和结果之间具有明显而肯定的因果关系,通过常规的逻辑思维与推理后总能获取答案,  相似文献   

11.
李鹏 《福建教育》2007,(3):41-42
[设计片段一]感受面积转化迁移1.出示课本情境图,观察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要知道这个草坪铺多少草,就是要求什么?(揭示课题。)2.动态出示从小到大的三个圆,引导学生思考:从这组圆的变化中,你有什么发现?猜猜圆面积大小跟什么有关?  相似文献   

12.
黄贤德 《辅导员》2011,(23):23-23
已知N=1/2001+1/2002+1/2003+1/2004,求1/N的整数部分。 看到这个题目.有的小朋友会想:如果求出N的值.也就知道了的值,再确定它的整数部分,就不难了。但求N的值,谈何容易啊!恐怕这样求解,也不是命题者的本意。用什么办法能够不通过大量的运算而找到答案呢?请看下面的解法。  相似文献   

13.
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后,不少同学拿着练习班或课外资料来询问下面一道习题的解法:如因1,在Rt中D、E是斜边AB上两点,且AD=AC,BE=BC.求DCE度数.这是一道很灵活且有一定难度的几何计算题,由于题中没有什么R知的数报.不少同学做起来觉得无从下手.通过提示启发,逐步引导,同学们纷纷开动脑筋,提供了以下几种不同的解答方法.1.化为同一生法2.取特殊值法群假设ZA一30”,则易得ZI=7矿,Li一60o,所以ZDCE—180”-75”一脚”一45”.若没ZA的度数为m,结果又如何呢?由已知条件知3.设未知数列方程法门设*12X,…  相似文献   

14.
刘桂华 《高中生》2011,(8):24-25
考点1: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求值 命题走向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主要集中在: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式的值.求另一个三角函数式的值.解答此类问题的思路主要有两种:一是由已知条件求出相关的角,再代式求值:二是解题过程中不求出角.而是寻求已知与结论之间的角的联系.借助三角公式求解.  相似文献   

15.
题目 已知直线l过点P(3,2),且与x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点A、B,O为坐标原点,求△AOB面积的最小值及此时直线l的方程,这是一道典型的研究直线方程的问题,见于多种习题集,解题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变量,建立△AOB的面积函数,求出最小值,并根据△AOB面积取最小值的条件,确定直线l的相关元素,求出直线l的方程.而变量的选取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认识直角、平角、周角。 1.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沿着长边对折,再沿着宽边对折,并用笔将折痕涂色。学生折后,教师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示学生的操作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折成的角是什么角? 2.教师让学生用量角器量折出的角,让学生认识所折的角刚好是90°。 教师指出:我们把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3.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你的周围有哪些角是直角。 4.让学生把所折成直角的纸打开一半,并观察形成的一个新角,然后思考:它的两边成一条什么线?我们把这样的角叫做什么?能说说直角和平角的关系吗? 学生在…  相似文献   

17.
在组内研讨活动中,两位老师执教“三角形面积(练习)”: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为什么?不同的处理方法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一、教师甲的教学师:我们已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要知道哪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我们可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例1木工为了把一根不太直的木料加工直,常在木料上用墨斗弹出一条线来,这样就能把这根木料修直.在这里,墨斗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把它抽象成两点连线,然后应用直线公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使问题得以解决.例2如图1,已知OE⊥AC于O,OD、OF分别是∠AOB、∠BOC的平分线,∠DOE和∠COF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分析:这是一道结论开放性题目,应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垂直定义以及各角之间的关系去探索.答:∠DOE=∠COF.例3如图2,请作出由A地经过B地去河边l的最短路线(要求:用尺…  相似文献   

19.
添加辅助线是解几何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什么要添?怎样添?添的依据是什么?有什么规律?这一系列问题虽不可能在一堂课里完全解决,但上好添辅助线的第一堂课就显得尤为事要了。初中《平面几何》中的第一条辅助线是从下面的例题引出的。已知:DCAB,AD//BC。求证:(或)。分析: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从求证(命题的结论)去想:要证两角相等,就要用到两角相等的有关公理、定理、定义(即两个具有公共顶点且相等的角:对项角相等,一个角的平分线将它分成二等角;不具有公共顶点的角: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或内错角分别相等);…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中,有这样一类问题:已知一元二次方程两实根之间的关系,要求方程中参数的值.求解这类问题的思想方法是:首先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和已知条件,建立关于参数的方程或方程组,然后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即可求得参数的值.求解这类问题时,必须注意参数应满足的两个隐含条件:一是方程中二次项系数不能为零;二是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根的条件凸>o.下面举例说明.例I关于X的方程X’+(Zm-3)x+m’+6一0的两根之积是两根之和的2倍,求m的值.(1996年山西省中考题)分析要求m的值,只要根据已知条件和根与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