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星族     
对文学的敬畏与热爱,毕竟是我们这个时代孩子们的幸运。“我们就是这样一群最可爱的追星族”,不止是因为“她”那娓娓道来的言谈,使人折服:“她”那不同凡响的人格力量征服了在场听讲的每个人。叙述在蓄势之后的转折,精神在场景描写之中升华。这也许是这篇短文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略议外语教师的“魅力”李晓光(吉林工业大学)“魅力”顾名思义是指能吸引人、打动人。征服人的一种功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魅力”。那么外语教师的魅力又何在呢?一个站在三尺讲台上的外语教师又用什么去吸引学生,感召学生,征服学生呢?如何能成为成百上千个学生...  相似文献   

3.
《中文自修》2007,(12):38-40
是小说,也是寓言;是文学,也是科学。科幻小说,这个名词本身就是一个很奇异的组合。在科学与理性的基础之上,有一种梦幻永远令我们心潮澎湃。科幻小说不是为科学家写的,就像鬼怪小说不是为鬼怪写的一样。在人类无边无际的想象之中,科幻文学作品指向的是未来。下一站,未来。让我们走近那些不朽的科幻经典……  相似文献   

4.
《文学教育(上)》2010,(19):159-160
藏族作家阿来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对于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者来说,应时刻牢记这样一条:文学是靠它拥有的艺术魅力去征服读者的,在各民族读者眼里,惟有艺术的魅力,才是真正让人心悦诚服的。  相似文献   

5.
文学中的鬼怪现象历来是文学评论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其中包括美国著名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写的《布莱庄园的怪影》。与其他鬼怪文学不同的是,詹姆斯是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塑造出了“怪影”,这也正是主人公——一名家庭女教师所“制造”的幽灵。本文试图从亨利·詹姆斯的鬼怪文学的特点着手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读张学青老师的这个案例,心灵仿佛被水一样的月光温润了。这是文字的力量。语文课是要咀嚼文字的。但是,如果仅仅是训练学生读准字音、写对字词、记背字义,那么文字之于学生就仍然是冰冷的东西。张老师的高明就在于用汉语的独特魅力去征服学生,准确地解读出文字的文化意味,使文字具有了温暖的色彩。这是文学的力量。语文是离不开文学润泽的。但是,语文课里的文学,不是漂浮于作品表面天马行空的感悟,不是游离于作品简单地进行道德说教,而应首先让作品与学生的生命感受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作品所蕴含的精妙的精神世界。所以张老师大量引进民谣,捕捉课文微妙的意义,让语文课堂变成温暖生命的记忆。相对于张老师天然圆融的课堂,再精到的评语也不免有隔靴搔痒之嫌,那就请读者朋友自己去读,去感受,去品评吧。  相似文献   

7.
蔡雯 《文教资料》2010,(22):9-10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在苏轼的豪放、柳永的世俗与周邦彦的格律之外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词风,创立了有名的"易安体"。李清照的词有如此大的魅力,主要原因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李清照精湛的艺术手法征服了读者,也征服了时间。  相似文献   

8.
再谈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真理魅力的含义,需要对"真理的魅力"等相关概念进行语义分析和逻辑分析。真理的魅力是思想魅力的一个部分,但却是思想魅力最突出的一个部分,是思想魅力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真理"以及"真理的魅力"首先具有认识论意义,指涉真理符合客观实际的性质和力量;同时,它又进入价值观领域从而具有了价值观上的意义,指涉人们主观信念所认定为"真理"的东西。"魅力"原指一种贬义的鬼怪的魅惑力,后来逐步成为正面的概念,但在此词汇中仍然保留着一定的非理性吸引力的内涵。因此,我们在谈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魅力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重视魅力,但不唯魅力。  相似文献   

9.
余晖 《南昌教育》2004,(7):51-52
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特征以及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学识、素质的内在结构与行为表现的有机融合;魅力则是指能吸引人的力量。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完善的人格,这是合格教师的灵魂所在。教师要在人格上征服学生,赢得学生的认可和敬重,然后学生才会对你所传授的道理知识心悦诚服。这实际上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女性文学以流行天下的姿态占据了新世纪中国文学的开端。它的流行有其重要原因,即社会进步与女性地位提高的时代环境;实力作家与作品实力的魅力征服;调情撒娇与话语放纵的市场策略;名家渴盼与隐私窥探的阅读期待。这种流行预示着文学写作“她世纪”的来临。  相似文献   

11.
英美文学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为人类带来精神文化食粮的同时也在不断的丰富着社会文化的组成,特别是在今天,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英美文学依然以其特有的魅力征服着越来越多的人。女性文学的出现相对较晚,但是由于特有的写作视角和写作风格,女性文学很快在整个英美文学中脱颖而出,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为人们所推崇。作为文学表达方式的女性文学是英美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英美文学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女性文学在英美文学中的地位的研究,在今天的文学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万圣节到了,幽灵鬼怪再次成为城中热话。你会怎样庆祝这个节日呢?是自己扮鬼怪吓人,还是去体验恐怖和刺激呢?鬼屋历险,不再是孩子们的特权!十二分的惊心动魄,你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3.
解读魅力     
“爸爸,这个字读什么呀?”“读‘魅’”。 “‘妹?’那‘妹’力是什么意思呢?”“哦,‘魁力’是指一种很能吸引人的力量,让你很喜欢它。” “我很喜欢吃零食,那零食是不是有魅力呢?”“嗯……也可以这样说吧。” “魅力”这个词与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便是在我5岁的时候。 后来,我才慢慢知道魅力的“魅”字并非我想像中的“妹”字,而是“魅”字。从那时起,我明白了不光是零食对我有魅力,这世上还有比零食更具有魅力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韦朝忠 《教育探索》2002,(10):85-87
教师职业魅力是指教师职业具有的能够吸引人的力量。研究教师职业魅力问题,是建设一支素质较高、数量充足的教师队伍的需要。本从构成教师职业魅力的要素、影响教师职业魅力的因素、增强教师职业魅力的主要措施等方面,对教师职业魅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作为唯美主义的集大成者,英国戏剧家、诗人、小说家及批评家王尔德,以其新颖鲜明的艺术观点、精妙的语言风格征服了无数读者,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成为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论文以王尔德作品的语言魅力为基础,对王尔德作品在现代中国的译介及其对现代中国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探讨,以促进东西方文学思想的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16.
逻辑和美     
逻辑并不枯燥。逻辑能够造就美。文学中就盛开着逻辑美的鲜活花朵。 文学是把语言作为第一要素的,而语言与逻辑不可分。不符合语言逻辑和生活逻辑的文学,难以称之为文学。逻辑之于文学。不仅表现为文从字顺与合情合理,更应该表现为一种美。鲁迅的杂文和泰戈尔的小诗不仅以犀利和优美征服人心,而且以逻辑的力量俘获读者,把演绎法引入文学的最成功的例证莫过于古今中外的推理小说了。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将后现代“网络灵异小说”和前工业时代“志怪小说”合称“鬼怪文学”,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探讨,提出一种新的理论观点——“文化守恒”。以物态化文化的特征“社会秩序”为切入点,阐释不同社会背景,相同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形成相似的文化现象。进而又从文化的精神特征“自我说明”阐述“鬼怪文学”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8.
哈佛大学有十六堂著名的世界文学通识课程,选取十六部世界经典著作来为学生揭示十六个关键的历史节点和事件,让学生从文字描述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了解不同国家的兴衰历程,探寻科学发明的起源和政治文化的发展。可见,文字有着巨大的力量和独特的魅力,从这一角度来说,加强汉语言文学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字的力量》一书的汉语翻译出版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人民群众逐渐意识到语言文字的强大力量,同时对汉语言文学教育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也变得越发重视。  相似文献   

19.
在很多人的眼里,自然是人类要征服的对象,似乎只有战胜了自然,才显出人类自身的力量。然而历史已经证明:对自然的摧毁,换来的是人类对自身的损伤。而欣赏自然的魅力,与自然和谐共存,更能显示人类的自知和自律,也更能体现出人类的力量。善待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也许,这才是我们今天真正要做的。  相似文献   

20.
近读《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2期发表的关于“校长的人格魅力”的专论,所得到的感受是,不读这篇大作,对这个问题似乎还多少明白一点,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反而糊涂。自然,是自己糊涂。一何谓“魅力”?据作者援引《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它指的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不过,“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都称得上“魅力”么?譬如,看了某一部电影的广告,很想去看这部电影。看了以后,即使觉得不错,甚至很好,而可能觉得它并没有什么魅力,自然这不意味着这部电影一定对别人没有魅力。那份电影广告居然把人们吸引到电影院,不可谓没有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