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模仿”说与效果“净化/陶冶”说,体现出对接受主体的高度重视,这是源于其哲学伦理学的“施授关学”观念,表明创作主体控制话语权力的企图。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博大精深、范围广泛,其中所渗透出的人文主义思想不仅对我们今天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们完成音乐教育的审美教育更是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文章主要从其音乐美学思想中关于美的本质的解释、模仿说、净化说三个方面论述其中所渗透出的人文主义精神思想.  相似文献   

3.
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霸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话语霸权现象,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话语权的合理分配与平衡,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的重要原因,必须时话语霸权进行解构,实现平等对话和话语共享,克服教师权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走向生活世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具有育德的使命和功能,艺术的美和道德的善既相互区别又彼此融通。其文艺育德思想主要包括悲剧净化说和音乐育德论。亚里士多德的文艺育德思想历史影响深远,并且对我们今天的德育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石亿 《文教资料》2010,(21):99-101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具有开创性的历史价值和意义,探讨了艺术本体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并逐渐完善了美学体系的建构。二人虽为师徒关系,但各有千秋,亚里士多德总结了以前所有的知识开创了新的哲学体系,对于后世的影响比柏拉图大得多;但如果没有柏拉图思想承前启后的作用,亚里士多德也难以为继。本文试图从二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对文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及文艺的社会功能问题的认识来对二人的美学思想做一些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高袅 《吉林教育》2008,(8):14-1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教师始终控制着话语权,学生处于失语状态,进而产生逆反心理,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如何消解话语霸权,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基本作用是维护学生的思想自由。思想自由是自由的核心,思想自由是创造的前提,知识的永无止境性需要思想自由。表达自由是思想自由的延伸,教师可以通过限制学生的表达自由干涉学生的思想自由。因此,要维护学生的思想自由权,需保障学生犯错的权利、质疑的权利、表现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林语堂后期文化思想的基本立场是以西方汉学的角度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在汉学心态的制约下,林语堂的文化现和小说创作呈现出一种体认西方知识系统的明显倾向。林语堂的汉学思维打上了近代以来西方霸权话语的显明烙印,同时也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文化选择的深刻印证。  相似文献   

9.
话语霸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失去亲和力和感染力,从而失去实效性的重要原因。其深刻根源在于教师的本位思想。马克思主义不需要话语霸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终结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10.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十多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课本是写作的"聚宝盆"。俗话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音。"在平时教学中,认真研读教材,充分运用好课文,跟着课文学作文,这是一条很有效的方法,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教材始终是语文教学的蓝本,课文永远是语文学习最生动的例子。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的艺术理想及其实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的艺术理想在于通过创造性的摹仿活动,引导人们达到至善的目的,亦即实现以善为核心的真善美的统一。他区分了艺术理想的两种不同实现方式即理想化摹仿和典型化摹仿,并尤其重视理想化摹仿。这种理想化的艺术摹仿既提升了希腊艺术理想,也表明了亚里士多德同柏拉图之间内在的深刻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 ,他们思想博杂 ,从古希腊至今仍对学术界产生重大的影响。前人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 ,本文主要对二者的诗学思想作一些简单的比较 ,以期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时代有更深的理解 ,理清二人对诗的本体、诗人的态度和艺术研究等观点的异同 ,以便更准确地把握二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是古希腊悲剧艺术的美学概括。本文从悲剧情节的取材、情节与悲剧人物的关系、情节结构原则和表现技巧等方面,对其作了系统论述;对于悲剧取材大家族的苦难,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以及突转、发现与悬念等问题,作了新的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14.
孟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理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伦理思想的源头 ,孟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理论都表现为典型的德性伦理形态 ,二者既存在着共通的思想内容 ,也有差异。在德性与存在、德性与规范、德性与德行、德与福的统一方面 ,都做出了相近的阐述 ,表现了共通的理论旨趣。但是在具体的理论解释构架以及致思的方向上又存在差异。对二者异同的比较 ,可以为现代伦理理论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从汉代以来,内迁的羌人不但受到汉人的歧视,而且还受到来自其他内迁少数民族的歧视。从资源竞争、文化冲突和羌人自身的凝聚力三个方面来对此历史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可以发现此现象实则是由于中国历史上汉语的话语霸权地位对内迁的少数民族文化产生的压迫式的影响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明代拟话本和章回小说是在虚拟传播语境下形成的产物。尽管没有了固定的、可见的受众群体,但现场效果的虚拟还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甚至左右着文人的创作思维,譬如保留话本的入话、韵散结合形式,仍然坚持随意性很大的敷衍等表达方式和说书人的口吻等,这些都表明:晚明文人创作理念一直处在虚拟传播语境之下。  相似文献   

17.
林语堂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他的小说把女性当作镜头的焦点,把传统文学中处于边缘地带的女性推到中心位置,并从各个角度加以审视、观照。但他又始终没有挣脱"男性本位意识"的局限。他的女性观既表现出尊重、崇拜女性的进步的一面,又表现出与男性本位意识藕断丝连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老头子同盟》以白鱼河边的印第安部落为背景描述了美国印第安人的反抗和灭亡的过程。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出发研究了小说中模式化的印第安形象和他们必然灭亡的悲剧命运。印第安模式化形象的塑造是殖民主义话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从语篇分析看大学英语精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论述了我国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法现状和语篇分析理论,以<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综合教程)>(上海外教社)第三册第五单元课文为例,浅析在语篇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基本步骤,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0.
受众是演讲活动的重要要素,在演讲中决定演讲的内容和方式,影响和参与演讲的过程,是演讲目的的实现者;演讲者只有树立正确的受众意识,认真把握演讲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把握受众的基本特点和心理,积极与受众进行现场互动,才能实现演讲的目的,增强演讲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