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窦娥冤》《西厢记》和《牡丹亭》加以比较,可以化用四句诗来概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三个女人三台戏,淡妆浓抹总相宜。"一、作者作品——横看成岭侧成峰《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作品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被压迫劳动人民强烈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教师以“人”为本,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学情实施课堂教学。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向少年时期过渡,他们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一方面希望所学内容能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另一方面他们较为反感理论性的说教。因而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进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了。我在教学《三个太阳》时,就是在全面分析学生学情、深入挖掘课本内容的前提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突破本文重难点的。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  相似文献   

3.
4.
《马桑部落的三代女人》是佤族女作家董秀英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小说真实地再现了马桑部落的三代女人不同的命运,书中所描述的三代女人的悲剧其实是马桑部落所有女性悲剧的缩影,深入分析马桑部落三代女人悲剧命运的根源,有助于加深对作品以及作品产生的特殊社会背景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5.
《恋爱中的女人》被西方文学界认为劳伦斯创作上取得的最高成就之一。他运用精湛、细腻的心理分析探索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运用高超的象征手法,巧妙地赋予作品深邃的意蕴。文章通过对小说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了该小说的主题:劳伦斯从侧面抨击了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本能的扼杀和摧残,洞察出自然与文明的冲突,并努力探索解决这种冲突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基本读懂课文 ,理解内容 ,学习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感悟孩子应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 .能将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第一课时一、交流准备情况1.交流自己在家为父母做事的情况 ,谈自己的感受。2 .询问自己的父母 ,说说他们小时候是如何为父母分忧的。3.采访班里的同学 ,父母平时对他们的评价。(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结合。一方面学会关注家庭生活 ,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爱护 ,同时也学会关心父母 ;另一方面 ,在询问、采访中 ,不仅锻炼了语…  相似文献   

7.
当代女作家孙惠芬的长篇小说《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呈现出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这种乡村气息体现在对农村日常生活的原汁原味的描写,细致的场面描写以及对北方农村日常生活风俗画的描写当中。  相似文献   

8.
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恩怨常比人们想象的要微妙复杂,即使童年的经历也会对她们成年后的生活和情感产生重大的影响。可以说,女性在她们自身那个世界中的地位往往对她们具有更深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代表作之一《猫眼》中女主人公伊莱恩.瑞斯利微妙复杂的行为和心理的分析证明这一观点,并由此得出结论:"女人心结"而非"童年情结"、"怀旧情怀"或"厌女症"是对女性行为和心理最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画面正中偏右站着一位撑阳伞的女士,而画面偏左较远处的就是她的儿子。这是一个晴天的早上,两母子在草坪地上漫步。整幅画只用了简单的蓝、绿、棕等自然的色彩,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画中的女士占了画面大部分的空间,成了画的趣味中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论语》英译研究的适用性,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以威利、理雅各以及刘殿爵的英译《论语》中的个别翻译范例开展功能语篇分析。通过给予三个版本客观的评价,来对比原文和译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师:昨天我们初步了解了《三个太阳》的有关内容,今天我们进一步走进课文:感受南极风光,理解南极精神。请同学们按照老师提供的思路,跳读课文中描写南极风光的有关语句,五分钟后起来描述“南极风光”。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故乡》历来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其编写意图是让学生了解 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榨、辛亥革命的不彻底,中国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现实;领会鲁迅先生对被压迫被剥削农民的深切同情和造成其生活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深深思索;激发人们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小说突出一个“变”字。从故乡人物的变化,故乡环境的变化,“我”的心情的变化等诸方面组织材料,展开情节,揭示主题。   关于故乡之“变”,历来分析甚多,但大多从两个方面着手,即记忆中的故乡和现…  相似文献   

13.
14.
自"五四"以来,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人出路的追寻与探索就成了一个海峡两岸均无法回避的话题.纵观当代文坛,台湾女作家童真的《穿过荒野的女人》与大陆女作家张洁的《祖母绿》都涉及了女人的出路问题,表达了作者对女性出路与困境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两位女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女性人生的悲剧色彩,从而探讨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以及对女人出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窃读记》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被选入人教版、沪教版等的中学语文教材中。从很多一线教师的教学实录中看,他们或是分析"我"的动作行为构成的外显的窃读形象,或是分析"我"的心理状态、心理活动过程构成的内隐的窃读情感,或是抓住中心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体会作者百般感受,这些是从品味语言角度入手来解读这篇文章的,这对于引导学生更细致、形象地理解"我"的"窃读"无疑是有启发作用的。有解读文章试图对文中"我"的窃读行为进行归类,这也还是停留在品味语言的层面。有学者将选入教材改动后的课文与原作进行比较,这种对比确实可以加深读者对文章的把握,是一种较好的解读路径。还有作者另辟蹊径,从一句之内、一段之内和段落之间的语义曲折和情节波澜角度进行解读,这是从小说文体的情节要素切入的。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梅园中学的董晓莺老师从整体与局部关系出发深入分析并很好地解答了文章开头的倒叙、三条线索交织以及引用诗歌的意义三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文中"我"、店老板和店员三个人物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理解"窃读"。  相似文献   

16.
苏格拉底曾经对学生们说:“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咱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胳臂往前甩。”然后,他做了一遍示范。最后他接着说:“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可是,一年之后,苏格拉底再问起此事的时候,发现全班只有一个学生坚持了下来。这个人,就是以后的大哲学家柏拉图。点滴小事能长期坚持,离大功告成近在咫尺。有三个绘画的小故事很能说明这一道理。美国有位有名的画家,被人们叫做“摩西婆婆”。她丈夫去世之后才开始画画,那年,她已70岁。在此之前,她从来没有学过画。在画画的日子里,她经…  相似文献   

17.
【教材简析】《三个儿子》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阅读课文,描述了一个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但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教学目标】一、会认读6个生字、7个词语,会写生字胳、膊。二、读通读顺课文,能读准人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三、能领会课文内容,懂得孝敬父母  相似文献   

18.
凌叔华戏剧《她们的他》是小说《女人》改写后的作品,两者在故事情节和戏剧特征上相似,但在人物身份、结构布局、语言等方面皆存在差异,作品主旨也随之更改。改写后的《她们的他》在艺术上的布局更加精巧细致,更富有戏剧化的色彩,但同时也失去了《女人》原有的丰富意蕴,未能启发读者深入思考婚姻与爱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妻妾成群》是苏童小说创作风格发生变化后的又一篇力作,小说着力展示了一夫多妻制的旧式婚姻下妻妾们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归宿,可以称做是透视中国女人命运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20.
作家晓苏的小说《三个乞丐》在地点、细节、情节三方面通过隐喻手法揭示小说蕴含的特殊社会意义以及讽刺色彩,将读者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隐喻手法的使用,凸显了作品内在的深刻,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折射出特定时期乡村人民内心的淳朴与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