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魏末年宇文泰改行六官制度,这种制度不是简单地模仿原来的尚书省,而是全面合并三省、御史台、太常等九卿、国子祭酒等四卿以及部分宿卫军机构而成,它有一些创造,对隋唐官制有一定影响,但是隋唐官制最重要的渊源还是西魏,特别是西魏大统十二年整顿以后的制度.那些认为隋唐职官制度主要源自北齐或北周的看法并不妥当,学术界对北周六官的一些模糊认识需要廓清.  相似文献   

2.
宇文泰、宇文邕父子相继推行的恢复和发展关中农业经济的方针,是西魏北周的基本国策。其主要措施,一是解决关中劳动力缺乏问题,二是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广置屯田,使关中农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统一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北周以后在关中建都已不适宜,但历史偏让隋唐两个统一王朝建都长安,这是同宇文氏父子苦心经营关中农业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论北齐的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齐高氏之鲜卑化为人所共知,乃颜之推必历砥柱之险东奔北齐,至齐亡后仍内齐外周者,实缘北齐社会经济文化之优于北周,读《隋书·地理志》便可证实,而陈寅恪先生所述隋唐制度之多承北齐不承北周,据此亦可得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4.
武山水帘洞石窟《拉梢寺摩崖题记》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山水帘洞石窟《拉梢寺摩崖题记》镌刻于北周明帝宇文毓三年,即公元559年。题记对研究陇右石窟造像建造时代及北周时期陇右风俗、地理、官职、民族等社会情况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考察.题记书风表现出雄强英武、朴拙浑厚的魏碑风格,峻利刚健的线条和错落有致的结构与北魏龙门造像题记一脉相承.散发着北方游牧民族的豪放泼辣气息。它上承魏晋,下开隋唐,是书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5.
新出土《周故大将军西阳昭公墓志》与北周庾信撰《周大将军赵公墓志铭》分别记载了宇文廙和宇文广的生平及家族世系.两位志主为北周皇族嫡亲,曾任秦州刺史一职,其家族对北周王室立下过赫赫战功,与陇右秦州有着很深的渊源.据墓志记载,志主宇文廙籍贯为河南洛阳,与北周皇族出身武川不符,通过考证可知,宇文泰通过建立府兵制、改变皇族及士兵的郡望姓氏,广幕关陇贵族,使得北周在和东魏与梁的斗争中脱颖而出.墓志对于宇文廙籍贯的交代,是北周皇族改郡望之历史确据,和北周建国前期种种政治行为相暗合,为我们深入了解北周的历史提供了可贵的资料.两通墓志的记述较《周书》本传更为详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唐文化具有明显的胡化倾向,其原因一是李唐皇帝带有鲜卑族的血统,能够推行各民族文化兼容并包的政策;二是各族入居内地者增多,为唐文化的胡化倾向尊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长期以来华夏文化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融合交流形成必然趋势,此外,具有鲜卑化倾向的西魏北周的长安文化,是隋唐文化的直接的、主要渊源之一。唐文化的胡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婚姻礼俗、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体育活动、音乐舞蹈等方面。唐文化的胡化倾向虽然相当普遍,但华夏文化不仅没有被“化”掉,而且更加辉煌灿烂。  相似文献   

7.
北周虽统治时间短暂,但其间佛教发展尤为迅猛,这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及民众信仰有关。其艺术造型已基本摆脱了北魏、西魏的"秀骨清象",而创造出鲜明的方圆健美的北周风格。  相似文献   

8.
隋唐时期,今甘肃天水市被称为秦州,其治城是陇右东南部地区的经济、政治、交通、文化中心。隋唐300多年历史中,在秦州先后建置有秦州总管府、秦州都督府、秦成两州经略使司、天雄军节度使司等地方高级管理机构。秦州因其所处的重要地位,成为隋唐中央政府经略陇右东南部地区的桥头堡,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在隋唐时期作为北方重镇,其历史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建国后,在北京地区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尽管发掘的隋唐墓葬为数不多,但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通过对北京地区隋唐时期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该地区在辽金时期的社会状况,为进一步研究隋唐时期的历史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明代的内阁     
明洪武十三年(1380),太祖朱元璋“特诏天下”,“罢中书省,升六部,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废除左右丞相及其一切官属,只留下职司抄写的中书舍人。升六部,御史台等官品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北齐、北周时期的推行胡化反对汉化政策进行了仔细的分析,认为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胡化”不是“反汉化”的逆流,北齐、北周统治者为了稳固地立足于中原,他们都要在“胡化”的前提下,走“汉化”之路。“胡化”在这里已不是本性使然,而是为了维护其特权地位,“汉化”是为了适应封建制的发展,从而巩固其统治地位。“胡化”和“汉化”是这两个政权发展过程的两个方面,“胡化”的本质是走“汉化”之路。  相似文献   

12.
葭芦寨的进筑是宋神宗年间“占尽山界”,构建横山屏障的重要环节。元丰五年(1082),鄜延路经略司从西夏手中夺取葭芦岩并修建为寨。由于该寨孤悬敌境,粮饷转运困难,而在元祐年间(1089)经朝臣辩论,议定与其他三寨一并归还于西夏,换取俘虏。绍圣四年(1097),该寨为北宋所夺回,并再度进筑。为便于保护葭芦寨及其周边耕地,联通河东路与鄜延路、麟府路的联系,北宋在葭芦寨周边另外修筑了数座堡寨,并在元符二年(1099)升葭芦寨为晋宁军,领县二、堡寨十座。皇统二年(1142),金军攻克晋宁军,并先后将其改为晋宁州、葭州。金末,有着关陕门户地位的葭州战火不断,最终被蒙古攻克。  相似文献   

13.
隋唐长安翕然盛集高僧大德,释门义僧持诵讲习《涅》、“三论”、《摄论》、《地论》、《法华》、《华严》、《四分》等佛教经典,如火如荼,蔚然成风。隋唐长安佛学义门夥多,义林如市,义学风起云涌。高度繁荣的隋唐长安佛教义学为形成富于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佛教八大宗中六大宗形成于隋唐长安。  相似文献   

14.
唐代马球兴盛与衰落的社会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唐马球的兴起是隋唐封建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的产物。其衰落也是由于封建社会政治动乱与经济崩溃,生存的社会活动空间越来越小,从而使马球运动经历了一个从缓慢兴起到蓬勃发展最终衰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武山水帘洞石窟群位于甘肃省武山县城东北25公里的鲁班峡谷中,是一处融历代佛教艺术于一体的露天石窟寺。关于石窟的开凿年代,主要有鸠摩罗什修建、后秦白雀年间修建、北周尉迟迥所建等观点。从水帘洞石窟群中水帘洞石窟6号、44号题记与壁画、拉梢寺1号摩崖题记有关信息结合史料记载综合分析,水帘洞石窟群创建年代的上限为前秦后期,下限为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年)2月。  相似文献   

16.
隋唐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且不说举世闻名的大、小雁塔,乾陵前护驾的石狮、翼马,阵容齐整的六十一宾王像,而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的端庄慈祥,昭陵六骏的气吞山河,颜、柳书法、唐墓壁画的遒劲写实,大运河涛涛波浪,更能体现隋唐文化的风貌。举凡流传至今隋唐文化的遗风流韵,以及诸如唐诗,佛、道思想,礼仪习尚,科学技术,唐代史学等文化精粹,都显示出中华文明的璀璨夺目。然而,在近年文化研究奇峰突起的背景下,全面反映隋唐深奥广博文化的史学专著却一直没有出现。赵文润教授主编、陕西师大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隋唐文化史》一书,顺时应势,填补了隋唐文化史研究的空白。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全面、系统地再现了隋唐文化发展的盛况。全书共34万字,从学校与科举、礼仪与法典、饮食文化、游乐文化、哲学思想、宗教、百花盛开的文苑、艺术、科学技术、历史学、隋唐人的文化素质等方面,以翔实的史料、严密  相似文献   

17.
天水地域文化在魏晋隋唐时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中原汉文化的衰落相反,魏晋北 朝时期的天水,不仅传统汉文化得到发展,而且佛教文化也勃然兴盛;加之民族融合,其地城文化呈多姿多 彩的发展趋向,从而为隋唐天水地域文化的兴盛奠定了基础。隋唐时期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开放的文化氛围 之下,天水地域文化的发展步入繁荣。天水地处中西文化交往和丝绸之路要道,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不 同文化的双向交流融合是天水地城文化兴盛和过渡性特色的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勾勒出杨坚夺取北周统治大权的过程,认为关陇勋贵之所以由支持宇文氏转而支持杨坚,主 要是由于宇文赟的残暴统治极大地伤害了关陇勋贵感情;杨坚既是关陇勋贵集团的成员之一,又是北周王朝 的外戚,关陇勋贵集团集体倒向杨坚,积极支持杨坚,是杨坚得以轻易代周建隋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隋唐长安商业市场的繁荣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唐长安商业市场的繁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市场内部店、肆、铺、邸空前增多;二、来长安经商的各地商人很多;三、市场上商品品种比前代大为增加;四、商业内部的行业分工更加细密,行业显著增多;五、商业活动逐渐冲破传统坊市制的束缚。这些都标志着当时长安商业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隋唐长安商业市场的繁荣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隋唐两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币制统一;水陆交通发达及西域商路通畅;长安及关中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长安作为全国政治中心的独特地位。正是在上述诸种有利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隋唐长安商业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对隋代宫人制度的研究,目前学界尚少专门的讨论文字。结合《隋书》相关志传与隋代宫人墓志,探讨隋代宫人制度的设置与演变、隋代宫人墓志所记职司等基本素材分析和隋代宫人所参与的其他事务及活动诸方面问题,揭示隋代宫人六尚与六局体系的渊源及建设情形,认为六尚的体系可能导源于北周的"中宫六尚",但隋代的建制则更加整饬完善。并对宫人公服制度问题有以爬梳,确认隋代的宫人公服制度无疑担承了由北齐北周到唐代之间嬗变的桥梁,同时又呈现着隋代独特的公服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