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家庭伦理思想,建构了以孝悌为根本的家庭伦理思想体系。孟子的家庭伦理思想虽有非科学的因素,但其合理因素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家庭伦理思想体系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礼记》的家庭伦理思想论及父子、兄弟、夫妇等家庭人伦,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儒家孝道理论,并着力论述了为妇之道,其内容与儒家其他典籍的论述存在诸多相通之处,集中体现了儒家传统家庭伦理的特质。《礼记》中繁琐的孝行与妇道也表明,其家庭伦理开始走向僵硬化、专制化。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百道判》约有十四道为裁断家庭伦理案件的判例。这些判例以家庭成员中父子、夫妻、兄弟间的人事纠纷为题材,模拟案情进行断讼,慈孝、亲睦为其优先原则。白居易力图构建合乎礼教的人伦关系,维护家庭利益,仍不可避免地流露其思想弱点。判例既深刻反映出唐代礼俗,也是研究白居易家庭伦理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古人处理家庭案例所秉原则,对今人解决家庭矛盾、处理人伦关系,无疑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基于政治上的原因,陈独秀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革命性,他提出改造国民性,发展个性,提倡启发式教学,开拓了教育理论,对当时的教育改革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他进行教育改革有过激的一面,必须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6.
《宜宾学院学报》2018,(1):34-41
表面上看,招赘婚姻是对传统婚姻主流形式的背叛和"革命",但从婚姻的实质看,招赘婚姻实现了传统婚姻所追求的家系维持与家庭劳动力再生产的功能与目标。尽管个别招赘婚姻是由情感因素促成,但是绝大部分的招赘婚姻都是婚姻双方家庭为其儿女和家庭自身所安排的一种婚姻策略与生育策略选择。招赘婚姻遵循的是家庭本位的行动逻辑,而并非是婚姻当事人的个人化选择。  相似文献   

7.
伦理是自由的理念,是抽象法和道德的统一,是客观精神辩证发展的最高阶段,包含三个环节:家庭——市民社会——国家.家庭是以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为概念的直接的或自然的伦理实体,其发展亦经历了三个环节:婚姻——家庭财富——家庭解体.黑格尔对家庭伦理的独具建树的精神哲学阐发,为当前现实生活世界中因功利主义与“原子式自由主义”的双重殖民而引起的婚姻及家庭诸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但是,它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理论局限,主要表现为对女性的歧视.  相似文献   

8.
<尚书>有今文、古文之争,就家庭伦理而言,今文、古文<尚书>表述了基本一致的思想.其内容论及亲子、兄弟等人伦关系,并把"孝"、"友"连称,使家庭伦理与国家政治法律紧密结合,初步奠定了儒家家庭伦理的核心内容.它是儒家传统家庭伦理思想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的经济思想变化对其政治思想和革命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运用历史文献演绎的方法,本着实事求是和历史主义等原则,依据现有文献资料把陈独秀经济思想的发展变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并发现他的经济思想与其“两次革命论”之间具有极大的关联性。从经济思想的视角探讨陈独秀“两次革命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不仅有助于探索大革命失败的真正原因,而且对于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责任感是一个人对他人或群体所负的利益、情感的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感从对象分,依次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此外,还有对任务负责.对过失负责,对承诺负责等。负责任是构成一个人品德面貌的基石.是公民必须具备的核心品德.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在走向托洛茨基主义后,就开始以“不断革命论”即托洛茨基主义理论来解释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由于陈独秀站在“取消革命”的立场,所以他就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建立红军。在陈独有看来,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的时候,只有进行“合法”的议会斗争,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所以他提出了“国民会议”的口号,作为革命斗争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逐步展开的历史背景下,陈独秀民主思想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着力于民主的价值层面,对人权自由作了大力阐发;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他的认识转到民主的主体层面,以阶级的眼光透视民主;到了晚年,他的思考重心落在民主的制度层面上,并实现了这三个层面的初步结合。价值层面、主体层面、制度层面的统一,即构成了民主的完整内涵。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道路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阐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思想。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消化吸收;其二,受苏联以及共产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其三,对国情的认识与对世界发展趋势的把握;其四,受党内其他思想家探索的启发。陈独秀的社会经济思想是当时的客观历史条件与基本人主观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与李大钊共同创办了《每周评论》,并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大量文章 ,宣传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揭露帝国主义假平等真霸权的欺骗性 ;谴责北洋政府对外丧权辱国对内压迫人民的罪恶行径。从中可以看到陈独秀在这一时期思想演变的轨迹 ,即开始由激进的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转变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既是政治领袖也是文人学者。作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翻译家,他不仅从事过翻译实践和翻译组织活动,也进行过翻译研究活动,形成了“翻译为政治和革命服务”的翻译思想,在翻译的态度、“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直译”与“意译”的辩证关系、译文的可读性要求和译名的统一性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对中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陈云同志在领导我国经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丰富而又独特的调查研究思想.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在理念方面,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调查研究前提的指导思想;第二,在调查方法方面,实行普遍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第三,在调查态度方面,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这些思想和方法,对于中国共产党进行科学决策,提高执政能力,改进工作作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五四前期陈独秀从改造国民性的角度出发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愚昧迷信的产物 ,它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是消极破坏作用。推崇西方民主科学、反对封建迷信 ,是陈独秀否定义和团运动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8.
论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的战略指导思想 ,借以揭示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1922年9月,陈独秀提出了一个用以代替“民主革命”的新口号———“国民革命”。陈独秀此举的重大意义,在于揭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的序幕。但他提出“国民革命”的原因及思想根源,至今尚没有深刻的揭示。实际上,陈独秀提出“国民革命”的动因,是为适应国共党内合作的需要。他一方面要解释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合作方式并非与资产阶级合并,另一方面又要把共产国际要求的“民族革命”与孙中山主张的“国民革命”密切结合起来,以便把国民党的国民革命引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  相似文献   

20.
张謇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也热衷于发展教育事业。张謇的体育思想,受当时一些主要社会思潮的影响,以"武备精神"为核心,以"体力与智力平均发达"为手段,以"德行艺全面发展"为灵魂,一贯主张体育与其它学科具有同等地位。张謇的体育思想,与当时时代主题相契合,明确体育课程的地位与价值,支持体育竞技活动的参与,高度重视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主张政府和学校共同致力于体育教育的大力发展,对当代中国的教育体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