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儿童成长中的一个重大转折,这期间有着诸多变化,过渡情境课程恰如在两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初入学的孩子迈好小学生活第一步提供了重要保障。数学老师在这一过渡课程中通过对新生进行常规训练、组织野外活动、阅读绘本等活动将教材重组,让数学知识镶嵌在点滴活动中,以达到润物无声,助学生平稳过渡,快乐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赵锋 《上海教育》2008,(18):26-26
2008年9月,上海所有小学都实施了学习准备期,以使一年级新生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给家长一个准备期,消除他们的焦虑情绪,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刚入学的小学生,他们的心理认识和学习习惯,以及语言表达、交流、沟通等能力都还停留在幼儿园阶段,说话吞吞吐吐,没有逻辑性,不敢大胆发言,影响表达的准确度。因此,对刚入学的儿童进行语言发展教育,培养他们语言能力以及适应小学生活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将结合个人经验,从四个方面谈谈儿童语言发展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向小学阶段教育过渡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幼儿自身学习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至关重要,是幼儿入学准备与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为了使幼儿更加顺利地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学习,教师就应科学把握幼儿时期这一学习品质培养的黄金阶段,在全面了解幼儿必备学习品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通过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多元的教学模式、借助有效的家园共育等措施,为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相似文献   

5.
沈怡 《考试周刊》2013,(10):68-70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育阶段,但两者又有着必然的关联与连续性,一般把学前教育的最后半年与小学教育的最初半年定义为"幼小过渡时期"。如何使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衔接真正融入小学课程学习,是小学一年级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本研究以对幼小衔接理论与现状研究为基础,通过自身的实践与思考,从幼小衔接视角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提出了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做好幼小衔接的若干教学策略:引导儿童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挖掘思维深度;加强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训练,儿童化与科学性并重。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幼儿园(Kindergarfen)一般招收5岁~6岁的幼儿(包括已超过6岁。准备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幼儿),或设置在托幼中心,或设置在公立小学,大多是半日制的。2006年底,笔者在密西根大学访学期间,全天跟踪观察了一所附设于公立小学内的幼儿园两个班级。  相似文献   

7.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他们将面临一个心理上的重要转折,即从游戏中学习转变为从知识中学习,从一个“玩童”变成一个需要承担责任的“小大人”,这对于六七岁的儿童来说是需要有一个心理准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以至于无法凭自身的能力去适应新环境、新班级、新教师、新同学,因此幼小衔接阶段需要得到教师和家长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促使他们去解决因适应不良而带来的多种矛盾。  相似文献   

8.
游娜 《考试周刊》2023,(15):163-166
幼儿园学习阶段,是引导幼儿迈入一年级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的关键阶段。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能够帮助孩童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中更好更快地适应环境和角色变化的需要,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迎接小学阶段的来临。文章便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之上寻找幼小衔接下幼儿学习品质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于问题之下寻求解决策略,以帮助孩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顺利走入小学阶段。  相似文献   

9.
郭端 《教师》2020,(8):106-107
幼儿园与小学是邻近的教育阶段,但二者的活动方式却截然不同。小学中活动方式的转变常使得幼儿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其原因是多数幼儿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影响幼儿一生。文章通过实践研究,分析了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幼小衔接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几点策略,希望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减缓两个教育阶段的坡度,使其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0.
据小学教师反映,有35%左右的孩子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很不适应,常常在心理上产生紧张,出现厌学、孤僻、焦虑及攻击性行为等偏差,主要原因可能是这些孩子入学前忽视了在入学态度、情感反应和社会性方面的准备工作,造成了入学的障碍。因此,要使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在幼小衔接时期对孩子进行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来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呢?  相似文献   

11.
李佳 《现代教学》2010,(10):70-70
在一年级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如何帮助其逐步适应小学英语的学习方式,掌握最基本的英语学习技能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幼小衔接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基本的倾听、指读、朗读和表达的能力。本文将促进学生适应英语学习的基本对策归纳为教学形式活动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和教学组织坡度化。  相似文献   

12.
对幼小衔接的焦虑往往是家长、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针对幼小衔接,学校可采用“小幼衔接”的方式优化管理,合理规划小学新生的课程内容,研发校本综合实践课程,设计游戏化教学方式,开启家校协同模式,从而推进小学入学适应教育,解决衔接焦虑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幼小衔接阶段,儿童容易出现心理、行为上的不适问题,为了减缓儿童在此阶段的"坡度",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小学新生的心理特点,为他们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并在教学中善于应用游戏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4.
现有的一些幼小课程衔接举措存在一定程度的或学科化或活动化倾向,无法真正解决幼小课程的割裂问题。作为一种超越学科边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课程与学习取向,跨学科主题学习遵循整体主义课程观,主张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科基础上的整合,对幼小课程衔接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提出从跨学科主题学习入手促进幼小课程衔接,具体路径包括:顶层设计,做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整体架构;教学与评价改革,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管理支持,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美国俄亥俄州社会课程幼小衔接的举措与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适应是影响幼小衔接质量和儿童能否顺利适应学校生活的关键因素,因此社会课程衔接在幼小课程一体化建设中尤为必要和重要.美国俄亥俄州近年在促进社会课程幼小衔接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对促进我国社会课程幼小衔接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具体来说,美国俄亥俄州首先在教育体系上为幼小衔接提供了制度保障,其从学前学校或幼儿园一直到六或八年级的自然延伸的年级跨度结构能为儿童提供持续性的经验,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业成就、学校参与、社会技能等.从幼儿园的角度而言,教师除了努力促进家长参与外,还采取多种途径与措施促进儿童个体的成熟、提升儿童在同伴中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学会接纳自己的学生角色.从小学的角度而言,教师也在努力帮助学生获得学校和高年级同学的支持,鼓励家长参与,并想方设法提高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在社会课程的幼小衔接上,俄亥俄州更是保证了课程标准、内容、实施与评价的连贯性、过渡性与整体性,形成了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良好合作与交流机制,创设了包括幼儿园、家庭与学校在内的社会支持系统,为儿童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提供了多方面的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6.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需要共同关注的内容。本研究基于一年级教师的视角,采用焦点团体访谈法,以北京市延庆区7所小学的62位小学一年级教师为研究对象,借鉴扎根理论的资料饱和验证技术,系统梳理小学一年级教师眼中一年级学生存在的“幼小衔接”问题。研究发现一年级学生存在的“幼小衔接”问题包括学习品质、身体发展与健康、语言读写与交流、社会、科学、艺术、特殊儿童7个维度,下属专注力、控制力、动作发展、识字、拼音、合作、冲突解决、数的运用等31项关键指标。该研究对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受国际终身教育思潮和国内“小一问题”的影响,日本在教育改革中形成了以培养持续学习能力为理念,以发展儿童资质能力为目标的幼小衔接课程体系。从日本幼小衔接课程的整体框架着手,总结其特点和经验,认为我国小学在幼小衔接中应突破知识教学取向,编制“连续性”的衔接课程;践行儿童本位理念,关注学生能力发展;多元主体共同合作,强化幼小双向衔接;实施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8.
日本“幼小一贯”教育改革历经十余年,坚持幼儿园与小学双向协同,体现幼小一贯理念,建设幼小一贯课程,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围绕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兼顾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自身的教育价值,指向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幼小一贯课程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虽然我国幼小衔接新政策划定了幼小衔接期,在教育目标、内容、要点、原则等方面提出一致性与连续性要求,但目前,我国幼小衔接的主要问题是单向衔接,还未形成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幼小科学衔接课程。因此,借鉴日本“幼小一贯”课程改革经验,我国建设幼小衔接课程要在课程理念上,坚持独特性与连续性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共同点的衔接;在课程实施上,要加强幼小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19.
曹阳  赵宸 《辽宁教育》2022,(5):53-56
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是国家政策层面的要求,要实现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科学衔接,做好小学一年级入学适应性教学是重要的一环.做好一年级入学适应性教学,需要教师深入调研,了解学生的适应情况;需要遵循原则,把握适应规律;需要厘清脉络,搭建适应桥梁;需要靶向目标,增强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老师和家长都很重视一个问题——幼小衔接。在家长眼 中,孩子能否适应小学的生活,首要的标准就是是否能跟上小 学的学习内容。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家长往往将幼小衔接理 解为学习知识衔接,就希望孩子在大班开始,学习本该在小学 学习的内容,如写字、拼音、加减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