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国家体委在南京召开江苏省五台山体育中心深化改革暨孙管芳全民健身网络现场会。体育报上刊登了记者采访孙晋芳的文章,谈了她的思索与追求。可是我拨通江苏省体委的电话时,他们却对我说,孙晋芳病倒了,而且病得比较厉害,医生让她卧床休息三个月,现在她的血色素只有几克。我当时的反映是:“不对呀,前两天不是刚刚在江苏省召开了全国的孙晋芳全民健身网络现场会吗?会上,孙吉芳不是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还好好的嘛!”江苏的同志说:“咳,你不知道,她是硬撑着去的。”当他们说起孙晋芳的为人时,都交口称赞,说她对自己要求…  相似文献   

2.
孙海光 《网球天地》2012,(6):142-142
前些日子采访孙晋芳,聊及伦敦奥运会时。她的一句话颇具玩味:中国网球今后改革的步伐迈得大不大,走得好不好,她们(李娜、郑洁、彭帅)在伦敦奥运会上的成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孙晋芳的话无可厚非,而且是事实;但作为普通个体,我个人认为,这一代球员不该承受如此重压。半路出家的她们原本就是改革的试验品,尽力减轻她们身上所承载的历史使命的话题,也许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3.
《网球》2006,(2)
1月11日的一场大雪,将北京城再次装扮得素净安宁,让人很难想像此时的澳洲正值炎夏,中国女网的姑娘们又一次走在路上。中国网球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在一个星期之前的一次谈话,触动了中国媒体对于中国网球的敏感神经,由此引发了一场大众化的评论盛宴,并被冠以"彭帅事件",话题迅速从个人和事件细节的纠缠扩大为对中网网球乃至中国体育的思考。这是中国网球取得突破性成就之后的某种必然,是中国网球与职业化接轨的必然。如今风波已告平息,只是由此引发的对于个人与集体、荣誉与金钱,举国体制和职业体育等宏大命题的思考,仍然将长久停留在人们的心中,我们距离找到终极答案的路还很长。在接受本刊的采访时,孙晋芳的语言仍然是如此坦率有力,我们能清晰感觉到作为一个管理者应有的焦虑和决心,选似乎和年轻选手迅速成长的渴望并不矛盾,正如孙晋芳笑着说到的:"我和彭帅没有 PK。"就在采访结束后的两天,孙晋芳就飞往澳洲,和中国的女网姑娘们汇合。这是中国网球的一月寓言,等我们采访结束的时候,雪正好停了。  相似文献   

4.
“时间都去哪儿了?”当在广州开发区网校见到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时,我把这样的问题抛给了她,“是啊,  相似文献   

5.
麻花儿     
《网球》2006,(2)
本来是个喜庆的事,中国网协设立堂会,总结一年成绩、表彰各路媒体,像其他别的堂会一样。按流程来讲,那应该是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但临到结束时,孙晋芳的发言突然让堂会变得更有趣,更与众不同,对于记者来说,那应该比得到表彰更让人来劲,于是"孙晋芳炮轰彭帅"新鲜出炉。也许孙晋芳的实话实说并不在事先准备好了的发言稿中,但孙晋芳偏偏打着左蹦灯向右拐,让那些提前离场的记者后悔不已。孙晋芳说话办事历来直爽、干脆。而对国家队思想作风的念念不忘也能看出来她这人对事情还真上心,真忧虑,有个敢说敢干的领导,中国网球真的还算不错。至于孙晋芳和彭帅之间的交锋,也算正常,大家利益不同、立场不同,别说是这样牵扯几十万、上百万的利益,就是你和别人合作开个小买卖不也得讨价还价吗,只是别人关着门谈,孙晋芳却把门开了一条缝,有这样的自信和坦率也挺难得。但是,门外面可能并不仅仅是几只耳朵,耳朵后面还有无数个高音喇叭,如果一个毛孔被放大一万倍,就可以陷落一架马车。我绝对相信媒体报道的都挺真实的,但在舆论的汪洋大海中,事情本身可能只是一片树叶,有时根本不知会被带到何处。当孙晋芳的发言被解读  相似文献   

6.
5月底的一天,正在去微山湖的路上,突然得知孙晋芳“告老还乡”的消息。其实早在大半年前,这位中国网球的掌门人就曾流露出回家的愿望,只是国家体育总局一直希望她能留任。与其辉煌的运动员生涯相比,孙晋芳在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的这十年引发话题无数,尽管有过争议,却无人可以质疑她在中国网球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2004年7月,本刊曾对担任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刚半年之久的孙晋芳有过一次专访,当时她向记者清晰地介绍了网管中心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及围绕奥运会制定的相应计划和措施。之后的几个月里,中国网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巨大突破令世人瞩目。在体育界名声响亮的老女排队长孙晋芳又一次被媒体集中“聚焦”,并被冠以“干将”和“福将”的称谓。在充满惊喜的2004年即将远去之际,本刊再次邀约孙晋芳,请她谈谈中国网球沉甸甸的一年、新一届国家队的组建以及2005年中国网球的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8.
和向著卿见面之前,我看了她的采访。很正式、很商业、很高端。全是看不懂的商业术语。我心里紧张了,生怕见到女强人之后漏怯。见面当天有点匆忙,又是迷路又是迟到。当看到她的时候突然就放松了。她好像有什么魔力,让人看了就觉得亲切。整个采访持续了一个小时左右,会议室里充满了笑声。她很开朗、很幽默也很健谈。谈起之前的经历,像个小孩儿,见面前我内心中描绘的严谨女强人形象随着采访的深入慢慢散去。  相似文献   

9.
“叶”之初     
魏巍  秦磊 《游泳》2011,(6):I0019-I0019
叶诗文2002年7月进入杭州市陈经纶体校游泳培训班。刚来的时候我对这个小女孩印象就很深,她长得比一般小女孩要结实地多,手跟脚都比较大。在她来之前,幼儿园班主任就跟我说这个小女孩平时活动能力特别强,学东西很快,力气也特别大。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08,(11):50-52
我第一次看到王楠就对她印象挺深刻,左撇子,比乔红站位离台更近,弧圈球打得也好。后来她的成绩越来越好,我看她比赛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但都是蜻蜒点水的接触。  相似文献   

11.
<正>她叫李倩,2016年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艺术系,记得她来应聘时,因临近期末放假,事情比较多,我对她的印象不是很深,虽然知道她在专业技能方面很突出,但还是有些担心,因为她不是学体育教育的,没上过课,甚至夸张点说,她就不知道怎  相似文献   

12.
坐在她面前,我突然失去了勇气。写一位伤残人妻子的生活,写一位传统的贤妻良母式的人物,究竟是悲剧还是喜剧? 没想到,这次采访却意外的丰富……虽是初次见面,她第一句话就把本色亮给记者。“假如你仅仅写我是一个好妻子,就干脆别采访。  相似文献   

13.
孙晋 《乒乓世界》2007,(11):32-32
采访秋梅是我一下飞机就在虹桥机场旁的麦当劳里完成的,见到她,我就说,"这是夏娃姐交给我的任务,也是我第一次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别人,你一定要支持我工作啊!"她无语,但莞尔一笑。谈起李秋梅,不禁让人产生怜香惜玉的感觉。高挑的身材,纤瘦的身影,秀气,文静,如秋水一般。如果不了解她的话,很容易将她和林妹妹联系在一起。秋梅进国家队很早,1993年已经是国家青年队的  相似文献   

14.
泰尼  陈功 《网球》2013,(8):82-83
2002年亚运会,中国网球兵败釜山,没有拿到一块奖牌。一年后,孙晋芳临危受命,成为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第一任女掌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孙晋芳带给了大家一个巨大的惊喜——孙甜甜/李婷在雅典获得中国首枚奥运会网球金牌。从雅典回到北京后,《网球》杂志得到了第一次专访孙晋芳的机会,那篇报道的标题是《福将孙晋芳》。对于当初的那次参访,孙晋芳说自己已  相似文献   

15.
<正>参加工作以来,各种各样的学生我都接触过,使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个圆脸皮肤黑里透红的女生吴志影。在我接她们班的时候,说实在话,我就留意到这个学生。因为在小学开运动会时,我曾担任过裁判长,她总是短跑拿第一,对她的印象很深。我这回任教她们班的体育课,她在班里体育素质出众,属于性格外向,爱张扬的一类。前不久,在我的课上如不是一件突发事件的话,我想还是会继续她在我心中"完美"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我到马尼拉来迎接谢军挑战时,思想上就有好几个问题。”苏联选手玛雅·齐布尔达尼泽目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这是她和她的领队、教练在马尼拉的40多天中唯一的一次接受记者采访。齐布尔达尼泽说:“我这次确实下得很差。我必须向菲律  相似文献   

17.
谢谢你,李菊     
说起李菊,大多数人只知道她是世界冠军,印象中只有她站在领奖台上的辉煌瞬间,至于领奖台下的李菊恐怕就知之甚少了。而我心目中的李菊,也许会让你对这位世界冠军有一个新的认识。1997年11月,我刚人国家队,欣喜之情无以言表。但一想到要与世界冠军对垒,我心中难免有些怯意。恰巧我又与李菊一起训练,我印象中的李菊搏杀特别“猛”,所以我很想向她请教。但那时主力队员训练特别紧张,再说一个是世界冠军,一个是刚人队的黄毛丫头,她会不会教我呢?然而就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我发现李菊并非我所想象的那样高高在上,相反,却很活泼随和…  相似文献   

18.
的确很难想象19岁,身高不足150cm的金丹飞同时与拳击和围棋有着很深的缘分。她是世界女子最轻量级冠军.并且曾经一度梦想成为职业棋手。对她进行采访,的确有很多好的素材可以挖掘,超乎想象。因此.笔者大有不采访奇女子金丹飞就不能罢休的感觉。我设想得非常好.但采访却进行得并不顺利。因为我的拳击知识还不够丰富。  相似文献   

19.
泰尼 《网球》2013,(8):80-83
2002年亚运会,中国网球兵败釜山,没有拿到一块奖牌。一年后,孙晋芳临危受命,成为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第一任女掌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孙晋芳带给了大家一个巨大的惊喜——孙甜甜/李婷在雅典获得中国首枚奥运会网球金牌。从雅典回到北京后,《网球》杂志得到了第一次专访孙晋芳的机会,那篇报道的标题是《福将孙晋芳》。  相似文献   

20.
李娜 《网球》2012,(11):92-95
对于李娜来说,在2002年选择退役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与之相比,两年之后的复出更显艰难,面对未知的未来和走回头路的双重压力,她陷入犹豫之中,直到和孙晋芳主任促膝交谈后,李娜终于重新回到了赛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