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时期,四川羌区随着改土归流的深入,羌汉杂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广泛,羌区教育获得较快发展。本文利用石刻铭文,结合传世文献,从羌区学宫、书院、家塾、社学、义学等教育模式并存,羌区官员重教兴学、羌民送子入学读书三个方面探讨羌族教育,从一个侧面展现羌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足迹,揭示教育在民族进步、民族融合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引发对羌区教育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2.
羌人作为历史悠久而古老的民族,在藏羌彝走廊内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走廊分布的藏语支、彝语支、缅语支、景颇语支的各族,其族源与羌人有着密切联系,或吸收羌人成分而壮大自身,或族源直接出自羌人系统。因此,从藏羌彝走廊的考古文化、走廊内非羌民族与羌人的族源关系、羌人作为"输血民族"三方面,可以很好地评价羌人在藏羌彝走廊的历史地位,而"藏彝走廊"被定义为"藏羌彝走廊",是给予羌族历史地位最好的界定。  相似文献   

3.
在羌族群众日常服饰中随处可见的羌绣,是连接羌族古与今、理想与现实、真实与抽象的重要桥梁,彰显着羌绣艺术与羌族生产劳动、宗教神话、人际交往的"亲和"之美。羌绣的审美价值已高于其实用价值,对羌绣的生态教育价值、人文教育价值、审美教育价值进行开发,对于保护和传承羌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富有时代精神 ,适应科技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的人。我们这个时代的时代精神是 :世俗理性、宽容、学习、创新精神。为培养这种时代精神 ,学校教育要真正落实主体性教育、重视人文教育 ,教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内核,是构成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目前,羌语处于濒危状态,严重影响着羌族文化的传承和羌人的民族认同.要有效地保护与传承羌语,除了出台相关政策,成立专门机构,提供足够资金,建立生态示范区和开展有效的双语教学之外,还应该不断增强羌族民众的民族语言自信,大力加强羌语课程与教材的开发,着力培养和培训羌语的师资,高度重视羌语的家庭传承,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媒体.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道主义精神。孔子有教无类、一视同仁的教育原则是其人格平等主张的例证。孔子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将学生视为中心,重视人的能动性。孔子私学"四教"内容广博,培养的理想型人才是"君子不器",注重从多个维度和向度对学生进行培养,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羌族创立了自己的文字,与此同时在茂县(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开始实行羌汉双语文教育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各种原因其发展陷入了困境,举步维艰。羌汉双语文教育要想摆脱现状,就必须要提高人们对双语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树立双语文教学理念;增加对羌汉双语文教育的经费投入,积极进行教材建设;多途径培养羌汉双语文教师,改变双语文教学师资不足的局面;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双语文教育经验,探索有效的羌汉双语文教育新途径;制定双语文教育的地方性法规,建立专门的领导与管理机构,加强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西北古羌人沿金沙江、雅砻江、岷江等河谷南下,散布于西南各地,形成了今天的彝、藏、羌、白、哈尼、拉祜、纳西、傈僳、普米、景颇、阿昌、土家、基诺、怒、苦聪等族,民族学上称为氐羌族群。作为同一族系的民族,他们的运动习俗必然地体现出氐羌文化共同体的共同特性,同时,不同的生存环境及不同邻近文化的影响,又使他们的运动习俗带着各自民族的特色。因此,本文从纵横两方面分析了氐羌各族运动习俗发展变化的动因,并进而探寻了我国民族体育发展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9.
汉代对内徙羌族部落主要采用属国、护羌校尉和道的管理建置,这种多元民族管理建置具有各自不同的管理系统,职责和权限也不同,相当于郡县二级制的管理模式。其适应了当时羌族部落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也适应了汉代羌族部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不一的现状,体现了汉代对羌民族政策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包容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墨家教育哲学具有显明的现代性特质,因其精神内核与现代性暗合共通。墨家教育哲学的核心是"教天下以义"。"义"是管理国家和人间世俗事务的通行规则,其培养目标"义人"可以获取可见物质利益和外部社会奖赏。墨家教育教导人们彻底投身于人与人共同生活的世俗世界,脱离古典教育把人的心灵引向美好高贵事物的范畴。墨家教育哲学中的实用理性取向,教育承诺实现人的功利价值和理性,为"尚同"国家培养适用人才的政治抱负,都暗合共契于教育现代性的价值诉求。以已经完成的墨家教育哲学,去反思尚未完成的教育现代性问题,应当能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艺术是美的结晶,美的体现,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它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改造人。艺术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使其道德、情操、精神得到不断升华,达到完善和谐的境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艺术教育,可以比较容易地使学生取得成功,而艺术教育的成功又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进步。加强艺术教育,培养大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爱好,实践"立美育人",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解释学方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武术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教育理论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对当代学校武术教育精神价值进行解读。学校武术教育精神价值反映了人们对学校武术教育的需求,这也是由人的精神属性所决定的,尤其处于当下社会转型期的学校,其绝大多数学生普遍成为“单向度的人”,因而人们迫切地呼唤学校予以精神教育,这中间也包括致力于精神健康发展的武术教育,以便使之奠定以满足学生现实需要、释放武术教育功能和实现武术教育精神价值为内容的基础,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中精神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班训的视角,革命老区基础教育理念存在着重共性轻个性、重苦读轻乐学、重群体轻个体、重抽象轻实践、重学轻教的问题.从均衡教育出发,大力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生命至上的教育理念,在理性至上中植入经验主义是革命老区基础教育改变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中学德育高耗低效的状况常常困扰着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当前,学校加强德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德育的投入越来越大,但其实效性却并不高,甚至有时遭遇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除了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重定性、轻定量”的德育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外,与“重说教、轻激励”的德育工作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城市小学生母亲基本情况、角色作用、教育观念、教养方式、教育需求等内容的调查,反映出母亲的素质有较大程度提高,承担着教养子女的重任,有强烈的教育需求,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趋于合理化,但仍存在母亲职责认识不到位、重教不会教等问题.需进一步强化母亲意识,发挥母教优势,加强家教指导.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促进体教融合最强有力的理论武器。基于这一科学理论,分析了体教融合的学理基础和价值意含,揭示了体教融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明确了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实践向度。应深入学习、理解和运用这一科学理论,把握体教融合的整体性与协调性,构建体育教育社会共同体,完善全周期体育教育体系,强化体育教育保障体系,推动体育切实回归教育本原、与教育深度融合,为青少年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育教什么?教的是如何来打开科学大门的方法;教的是一种思维模式;教的是一种科学语言;甚至教的是一门人文艺术和理性精神。数学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所以数学教育和数学学习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尤为重要,要想使自己聪明,必须学好数学;要想事业有为、科学创新,必须有良好的数学头脑。  相似文献   

18.
校园中发生的殴打、体罚和训斥辱骂学生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队伍的形象,是和党的教育方针背道而驰的。因此,我们应对“重师”与“重教”作深层的思考,在提高教师队伍思想业务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功利主义教育目的与人的工具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利主义教育目是以功利主义为主要价值取向 ,强调教育的功效和利益 ,以一种外在于教育的价值作为教育评价的标准。这样的教育目的背离了教育的本来意义 ,其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造成了求教者的工具化 ,使他们丧失了德性的追求、批判的精神以及人之为人的精神性。本然的教育应该引出人的这种精神性 ,引导人过向善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人的素质?这是一个大家都能认识到,都能理解其表现形式和深层内涵,都能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和不同的人交流作出不同程度的肯定或否定答复的现象,但确实又是一个很难用文字界定和定义的概念。有的人说,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的环境与教育作用下形成的成功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有的人说,所谓素质就是知识与技能、智力与能力、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有的人说,素质就是当老师所教的内容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