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墙中门》是尤以创作科幻小说著称的英国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一篇奇想短篇小说。拟以该小说的特殊表现形式—"奇想小说"为依托,以主人公华莱士的成长为线索,通过对比在"梦幻花园"内外,主人公成长过程三要素,即成长环境、成长领路人及成长仪式的存在和缺失,揭示了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成长问题及其对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3.
刘勰倾注其毕生的追求与思索而创作问世的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是其美学生命与心理体验的显现.其中,文之枢纽的文道论浓缩了刘勰的儒之途、道之心、佛之论、<易>之理等丰富性体验,蕴含了龙图龟书、玉版丹文、蓍草占卜等远古神话传说与古代巫术的神秘体验,而且丰富性体验和神秘体验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4.
王雯  苟林  张亚宾 《贵州教育》2008,(19):31-33
教材编写说明   2006年,贵州安顺屯堡地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顺屯堡地戏面具是极具地方特色又蕴涵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工艺美术,让每一个走近地戏面具世界的人为之惊艳.我校自编教材<彩泥造型>为三年级的课业内容.<彩泥造型>由两节课组成,第一课时以塑造将帅面具为主,第二课时学生在道人、丑角、动物三种面具中自由选择进行造型.……  相似文献   

5.
包春花 《教师》2012,(9):116-116
一、快乐老师——爱教乐学的关键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哲人路过一座山,看见两位匠人正在用力地凿着石头,并把它们雕刻成各种造型。哲人问第一位匠人;“你喜欢做这个工作吗?”匠人皱着眉头回答道:“不喜欢。我是为了生活,没有办法!”哲人认同地点了点头,心想:情有可原。于是走到第二个匠人面前问道:“你一定对这个工作很厌烦吧?”哪知,匠人却笑了笑说:“不!我喜欢这个工作!我觉得我能将这些普通的石头雕刻成各种美丽的造型,是我在赋予它们生命,  相似文献   

6.
《诗经·郑风》中“女惑男”之诗以其清新健康、率真热情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可惜自汉代独尊儒术以来 ,在正统文学中再也见不到“女惑男”的主题 ,仅剩下无尽的闺怨与春恨。这个隐没的古老的文学主题值得反思 ,它表达一种古代文化的积极精神  相似文献   

7.
加缪的系列文学作品所凸现的生命哲学之思,正是其对"生之绝望"与"生之热爱"两大生命本质蕴涵的深层追问——"没有对生之绝望就没有对生之热爱"。只要人们对己身的"当下存在"进行静观或反思就会产生荒谬感,投身于荒谬的世界生活本身就隐含着"反叛意识"随之产生,这正是加缪对生命之思的哲学阐释的内核思想。  相似文献   

8.
在词史上,高观国是一位颇具争议的词人,在宋代颇具词名,但到了清朝对他的评价则多为"不称"之辞。拟立足于文本,主要从独特的吟咏之物和独特的表现技法出发,以此来看待高观国咏物词的独特之处,以及对高观国咏物词所取得地位的正确看法。  相似文献   

9.
端木蕻良擅写女性,他笔下的“地之女”形象生动灵活、个性鲜明。她们纯真、善良,率性迷人,兼具雄强柔媚的性格特征,是端木蕻良极力赞扬的对象。而形成端木蕻良的女性崇拜思想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是生活在他周围的女性的影响、《红楼梦》的女性崇拜思想以及中国文化中的女神崇拜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泰州学派三传弟子罗汝芳主张"赤子之心",他将他的赤子之说与先圣先贤的说法相联,并将先圣先贤的观点归入到他的赤子之说中来,使赤子成为"仁"的最高境界。高度重视赤子、童子和赤子之心,带来的是对人的本真美、人格美的高扬。在重视赤子之心的基础之上,由性本善出发,罗汝芳提出了"大"、"大人"、"全"等几个有关人格美的范畴,肯定了善实现后的美是一种大美与全美。在罗汝芳心中,人是天地之中最可贵的,人之中有赤子之心的人更是贵中之贵,而具有赤子本真之美的人才是最美的人,足以成为道的担当者。  相似文献   

11.
托尼.莫里森在《所罗门之歌》中为塑造怪诞型人物运用了陌生化技巧和夸张修辞操作手段,成功地创造怪诞审美范畴的审美价值———惊奇感。小说中审美范畴怪诞的恐惧性和再生性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怪诞的肯定性和否定性之间的辩证张力。  相似文献   

12.
《社戏》之美,美在心灵的纯净、自然的人性,美在诗情画意的故乡风景;还美在行文的流畅、文字的纯厚感人。《社戏》作为情式表述为实,作为故事叙述是虚,"第一人称"叙述在文中起到的是"亦实亦虚"、"虚实相间"的作用。鲁迅在《社戏》中发掘了人性的闪光点,尤其是赞美了儿童心灵的纯真与高洁。这与鲁迅一贯喜爱儿童的观点是一致的。无论从结构还是叙述,《社戏》使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温馨的自然之美。文章从小说几个美学的角度(叙述的第一人称、结构的时空设置、人物性格的描述、语言的特色等)对《社戏》文本进行美学解读,可加深我们对鲁迅作品的自然之美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郑新星 《铜仁学院学报》2012,14(2):42-45,137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作家J.M.库切不仅因其特殊的生活、文化背景,而且因其"结构精致、对话隽永、思辨深邃"的小说作品和评论文集受到众多批评家的关注。他的第一部小说《幽暗之地》通过主人公将异己之他者非人化和以武器宣告文明,用战争带来和平的阴暗心理和野蛮行径,撕下了以宗教和意识形态为核心的西方文明的虚伪面纱,揭露了所谓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慈善事业"的真实面目,反思并谴责了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4.
悬念是侦探小说美学特征的核心。基于《无证之罪》汉英平行语料库,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考察再现悬念特征的翻译方法和效果,并结合关联翻译理论讨论侦探小说美学特征的再现途径。研究发现,译者综合采用多种翻译方法最大限度地凸显交际线索,再现并强化了原文的悬念特征。研究认为,要再现侦探小说的整体美学特征,译者应以直译法为主,保留交际线索,保证猜想和推理空间;译者也可适度运用强调类标记,增大关联性,实现最佳关联;同时需要灵活采用增译、拆分等多种手段,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贴合读者认知环境,提升交际有效性,进一步促进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  相似文献   

15.
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专家杨道麟博士的新著《语文教育美学研究》,是一部让语文教育人提振学术勇气的典范之作。读过之后,深觉这是一部着意向语文教育的深度、广度、高度开掘的学理著作,既适宜于不同层次的语文教育学专家、学者们选用,又适宜于我们工作在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提高思想品德、学业知识、教学能力、科研智力等的得力助手,因此很乐意向语文教育界的同仁推荐,这种切实在专业领域能够分辨真、假善、恶、美、丑,并真正符合"语文教育的科学发展观"的煌煌大作。  相似文献   

16.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4种英译文作语篇功能分析。分析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通过语言学分析帮助我们揭示一些诗学分析方法容易忽略的汉诗英译问题;二是检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可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台静农以其乡土小说创作蜚声文坛。与同时代其他小说家对待乡土态度的不同之处是,台静农在细致描摹乡村百姓的生存状态及精神特征的过程中,没有简单止步于揭露与批判,更多是挖掘卑微生命身上的闪光之处,揭示了他们对痛苦的自觉意识,进而肯定了其对于自身命运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心理—道德教育是在中国文化和教育土壤上形成的一种新的心理教育形态,也是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对心理—道德教育的探索也是对中国自己的心理教育之道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德育》2011,(5):98
深圳市富源学校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背依苍翠虎山,雄视东升旭日,气势恢宏,风景如画。校园占地38万平方米,设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富源剑桥.国际高中、富源.伦敦城市学院等6个学部。  相似文献   

20.
以音乐编程进行电子音乐创作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电子音乐研究和创作中的重要形式。讨论了中国电子音乐家在音乐编程教育和创作方面的历程与进展,以四川音乐学院的“编码之夜”系列活动为分析对象,探讨电子音乐创作和作曲家培养过程中,如何将新技术与本土文化精华相结合,找寻新的电子音乐创作形式,探索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对音乐艺术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