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代“作诗如参禅”达到一个高潮 ,严羽提出了“妙悟”说 ,诗悟和禅悟相同在于一个悟字上 ,这就是二者研究的契机。本文就此作以解析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一个梅诗梅词盛行的时代,梅花的意象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今天我们对梅花文化层面上的认识、信念以及梅花的象征意义都是在宋代积淀、成熟、定型的。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告诉我们:“原型”对思维活动有积极的启发作用。因为相似性联想能引起选择性泛化, 从而帮助我们打开思路,以原型为基础进行再创作。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其专论《模拟》中说:“夫述者相效,自古而然。”宋代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成熟。”看  相似文献   

4.
和唐诗有别,宋诗在艺术旨趣和风格上主要向思理、显露、精细方面发展。当代学者钱钟书先生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谈艺录》),指出了“思”、“思理”为宋诗的主要特点。由于时代精神的变迁和诗歌艺术自身的发展,宋代诗人不再像唐代诗人那样洋溢着民族自豪感,而是以冷静的态度去体察人情物理,作诗力求精妙;宋诗之美在于富有哲理,辞工意新。朱熹的诗作《观书有感》及《春日》便是体现宋诗“理”之美感和特征的佳作。现看《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和闻一多二人在对待作诗的态度上截然不同。郭沫若作诗,主张“写”;闻一多作诗,则主张“做”。“写”和“做”在这里各自具有着其特殊的含义。“写”就是郭沫若所说的“自然流露”;而“做”则强调艺术上的加工追求。郭沫若为强调“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时候”,他说“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像一张明镜,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活动在里面。”那“大波大浪的洪涛便成为‘雄浑’的诗,便成为屈子的《离骚》,蔡文姬的《胡茄十八拍》……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  相似文献   

6.
台湾胡颂平编纂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里,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内容:某要人自诩风雅,喜欢作诗,他把陶渊明的“饮酒诗”逐首唱和,又把杜甫的“咏史”诗依韵唱和,可见其自我感觉之好。  相似文献   

7.
一.风雅之诚与禅宗 “风雅之诚”是芭蕉俳谐艺术的精髓。关于“风雅”,郑民钦在《日本俳句史》里有这样一段描述:“‘风雅’源于储经》‘六义’之说,汉诗的这种分类影响到和歌,为《古今集》采用,把‘风雅’二字变成诗歌的代名词,成为艺术的同义语。《三册子》说:‘诗歌、连歌、俳谐共为风雅也。’  相似文献   

8.
宋代吴沆在《环溪诗话》中曾引用张右丞对杜甫的评论:“杜甫妙处,人罕能知。凡人作诗,一句话说得一件物事,多说得两件;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物事。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和闻一多二人在对待作诗的态度上截然不同。郭沫若作诗,主张“写”;闻一多作诗,则主张“做”。“写”和“做”在这里各自具有着其特殊的含义。“写”就是郭沫若所说的“自然流露”;而“做”则强调艺术上的加工追求。郭沫若为强调“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时候”,他说“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像一张明镜,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活动在里面。”那“大波大浪的洪涛便成为‘雄浑’的诗,便成为屈子的《离骚》,蔡文姬的《胡茄十八拍》……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便成为周代的《国风》,王维…  相似文献   

10.
从《诗集传》看朱熹的婚恋观念乐文华宋代被后人称为“经学变古时代”①,例如在《诗经》学方面,宋儒凝古惑经之风盛行。欧阳修、苏辙和郑樵可谓是宋代《诗经》学怀凝派的先锋,而朱熹可称是其集大成者。朱熹于1177年编成的《诗集传》,是一部在宋以后广为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1.
袁枚《随园诗话》说得好:“作人贵直,作诗贵曲。”“正话反说”便是“作诗贵曲”的一种方式。何谓“正话反说”?就是作本意是要表现正面的意图,如歌颂、肯定等,但言语表面的意思则恰恰相反,是从完全相反的角度歌颂、肯定等。此法独具机智幽默之美,如运用得当,可使章蕴藉、含蓄,给读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请看《培养不孝儿女七招》一:  相似文献   

12.
古代的冰嬉     
冰嬉,又叫坚冰之戏,宋代十分盛行。《宋史·礼志》曰:冬季梅花开时,宋帝“幸后苑观花,作冰戏。”清代,校阅与观赏冰嬉,已成为一种典制,优胜者,颁赏仪式。一冰床运动,又称拖床、凌爬《铁船诗钞·都门杂咏》曰;“(车历)辘双轮簸不休,天街地冻滑于油。爱他数里冰床坐,稳似春秋一叶舟。”冰床长约5尺,宽约3尺,以木为之,脚有铁条,可坐3-4人,一人拖着走。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齐己《早梅》中的“村前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这句诗用字虽然平淡无奇 ,却很耐咀嚼 ,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 :雪掩孤村 ,苔枝缀玉 ,孤梅独放 ,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宋代诗人卢梅坡《雪梅》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句诗则充满了理趣 ,作者认为梅花虽白 ,终归逊雪三分 ,雪花虽白 ,却缺少梅花的一种清香 ,梅雪均佳 ,各有千秋。宋代诗人林逋《梅花》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句诗抓住了梅花枝干横斜、花影疏朗、香气清幽的特点 ,再衬以清浅的池水、朦胧昏暗的月色表现出十分…  相似文献   

14.
【单元教学设想】 三国有一个故事,说有人向董遇请教,他不肯教,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苏东坡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们宋朝有“《选》烂,秀才半”的谚语。后人也仿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咏。”诸如此类的话都在说“熟读”的重要。因此,学习占诗的第一学法就是“熟读法”。  相似文献   

15.
【单元教学设想】三国有一个故事.说有人向董遇请教,他不肯教,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苏东坡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们宋朝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后人也仿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咏.”诸如此类的话都在说“熟读”的重要。因此.学习古诗文的第一学法就是“熟读法”。  相似文献   

16.
南朝梁代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篇中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这里所说的“事”,指材料,“义”指文章的主旨,“据事以类义”,即用材料来表现主旨。宋代的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说:“杜少陵(即杜甫)云:‘作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此说,诗家密藏也。”这句话是说材料和主旨应如盐和水一样相溶,达到妙合无痕。清代的魏际端在《伯子论文》中说:“用故事须如讼人告(?)证,又如一花一石偶然安放。否则穷人补衣,但贴上一块而已。”材料和主旨不能很好的融合,就像在衣服上打补丁,看起来不协调。  相似文献   

17.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叙小修诗》里的这句话掷地有声,穿越历史的时空如今依然回荡在诗意的天空。公安三袁的“性灵说”强调文学创作要直接抒发人的性灵,表现真实情感,追求个性风格。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出“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作诗不可无我”,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8.
徐华 《现代语文》2006,(1):77-77
《病梅馆记》一改正面歌颂梅花的先例,以“病梅”为题,借梅喻人,托梅议政,揭露封建统治者束缚、摧残人才的专制淫威,表达了作者追求个性解放和改革时政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19.
宋代词坛的好“仙”风气颇为突出,从庄子《逍遥游》中“神人”到《世说新语》中“神仙中人”再到宋代词坛“诸仙”,他们的共同意向都在于建立一种以自由精神为核心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文人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衰微,玄学盛行,社会风气大为开放,受其影响,这一时期的女性呈现出和以往不同的特色。《搜神记》中女性大胆追求真爱,自由穿戴服饰,勇于抗争。《世说新语》中女性追求美,崇尚夫妻平等,风雅又睿智。二者的区别在于虚构与写实,但是却都彰显了魏晋时代女性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