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创新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步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又面临着另一种社会形态,即知识经济社会。这种新的社会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发展起来的,它依靠新的发现、发明和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社会形态,它强调劳动者的创新素质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对于第三次人类文明,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将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它的育人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发展。大学应积极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及教育体制的改革,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转变,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开拓创新的复合型人…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如何根据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社会需求,有目标有步骤地培养出更多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精英人才,是每所大学在构建培养创新人才的本科教育改革新模式的重点。导师制的实施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性举措,弥补了单一辅导员制的不足、克服了灌输型教育的不足、减少了单一教育模式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具有高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精英人才,是实施教育多样化、个性化的必然要求。通过本科教育全程导师制模式的构建能更加具体地贯彻我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既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但目前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育人思维固化、育人共识匮乏、育人话语阻隔和育人机制滞后等问题,为充分发挥共同体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的导向与服务、灌输与教化、协调与整合、发展与创新的功能,可从课程育人共同体、文化育人共同体、网络育人共同体和实践育人共同体四个维度建设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共同体,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林浪 《华章》2013,(14)
宣传思想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是确保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是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通过树立大局意识、统筹意识、育人意识,实现工作方式由传统的宣传灌输为主向疏导渗透式转变、单一宣传方式向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和新型手段转变、面面俱到的宣传方法向打造精品工程转变,推进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工作机制的创新,不断提升实效性,使之更好地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构建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新经济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战略性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新经济,比较权威的解释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它是以知识为主导,以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为基础和支撑的一种新经济形态。新经济的出现,标志着整个社会开始进入一个与工业文明迥然不同的以知识的生产、传播为基础的社会。”21世纪新经济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综合性创新人才的任务日益加重.应对新经济的挑战,构建创新性的高等教育体系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应对中国乃至世界社会现实变革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理论创新的本土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是高等教育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而本土化则是高等教育理论创新的根本路径。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具有典型的“中国特征”,因而高等教育理论创新既要引进和借鉴外国先进的高等教育理论,吸收人类优秀的教育文明成果,更要立足于中国的高等教育实践,关注中国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以及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为新时期高校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方法。高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对"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的创新和落实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一、"三全育人"机制的提出1."三全育人"机制的内涵"三全育人"理念自1950年中国教育工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  相似文献   

8.
用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育人,是中国共产党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的基本经验.长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红色育人之路经历了由探索到成熟的发展历程.从延安时期到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的高等教育红色育人理念一脉传承,确立并坚持学用一致,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德智体等全面发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等理念;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红色育人理念不断发展创新,高等教育确立了立德树人、文化自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等红色育人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2011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如何发挥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高等学校如何践行文化育人?我认为要努力提高“两个自觉”。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模式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展望21世纪,高等教育将进入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中心,担负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的重任,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人类对高等教育寄予厚望,未来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要努力探索,将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高等教育模式带入新世纪。一、高等教育模式哲学思想的转变在高等教育模式中,教育思想是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在中国跨入知识经济时代之时,讨论21世纪大学教育模式中的教育思想的框架是必要的,因为人的想象必须走在技术进步前面,教育应该走在社会发展前面,教育理念应该走在教…  相似文献   

11.
产学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意义(一)传统高等教育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传统的高等教育是单一的过分强化专业的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过窄、过专、过深,教学计划安排以课堂教学为主,忽视了实践环节。它是适应传统的应试教育的需要而产生和存在的,这种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培养的是一种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人才。长期以来,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缺少交流,缺少思想的碰撞,这种教育方式上的灌输使学生处于被动和依赖的状况,他们不愿开动脑筋,而满足于教师的灌输。在这…  相似文献   

12.
论全球化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化时代,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知识传授与创新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功能。高等教育要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3.
人文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人文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顾明远一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但是,从高等教育的功能来讲,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专门人才,而且要培养一批知识群体。他们是社会的中坚,是影响社会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知识力量。因此,大学生不仅要有...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西部地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部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有其特殊性,需要进行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第一,要追求科学的教育理念,推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二,改善西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实现高等教育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第三,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快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WTO与中国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它伴随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跌宕起伏,目前是最好的历史发展时期之一;中国加入WTO业已五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社会空前激烈竞争的21世纪,中国的高等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全面改革,创新高等教育体制与机制,切实做好国际交流与合作,以融入整个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16.
对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要想适应经济并且推动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本着眼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对高等教育体制创新进行了理论的探讨,引发出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数量式增长转变到内涵式发展的模式。《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列为高校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国的大学要通过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实现内涵式发展。一方面.需要深入分析当代影响人类生存生活方式的重大趋势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特别是知识经济对人才的创新性和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全球化导致国际视野在人才竞争力中的核心地位。以及信息与通讯技术革命带来的人类学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虽已进入由数量到内涵发展的阶段,但高校的办学行为没有体现“以学生为核心”的本质特征.学生在大学的中心地位并没有真正得以实现。以奖励、基金、论文等指标为核心的大学发展思路牢牢控制大学领导者的注意力。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导致学生占有的大学资源量十分有限。形成“学生边缘化”的状况。很多大学的育人模式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方式,尚没有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来重新反思当前的育人理念、教学模式以及行政保障体系。中国大学要通过构建以学生学习和成长为核心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首先要从理念上打破高校领导和管理者的行政化思维.建立起以学生个体成长需要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发展核心的理念。其次.要在操作层面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和行政保障体系。文章针对我国大学人才培养中的“学生边缘化”问题和国家高教改革的战略.系统论述了西交利物浦大学“以学生为中心”育人体系的实施背景、构建方式、关键环节和初步成效,并对推进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将道德规范和社会观念等作为知识,向学生进行简单化的传授或灌输是较为普遍的做法。这种做法的效果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怀疑和不满。要改变这种现状,当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我们认为,加强对社会化的社会心理机制的研究,并在教育过程中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并自觉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对教师在生产知识和传播知识方面的工作,一般要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来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创新,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然而,高校对教师在知识传播方面的软约束和对生产知识方面的硬约束,使高校建立的激励约束机制呈现出跛行状态。这非但不利于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而且助长了学术腐败,浪费了大量宝贵的高等教育资源。这种跛行激励约束机制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能不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枝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张大良 《成才之路》2014,(35):I0001-I000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部署,为持续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加大力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高校育人质量。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人才培养,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要认真总结近几年深化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