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词“於”字在名词性补语中的分布问题 (也就是说什么时候该用“於”字,什么时候不该用“於”字),是一个众说纷纭、争论已久的重要的语法问题。王力在指导研究生时说:“我们可以做一篇文章专谈《史记》中这种所谓省略‘於’,字的情况:在什么情况下用‘於’字,在什么情况下不用‘於’字。”这种建议,以点带面,显然有助于说明“於”字在古汉语名词性补语中的分布问题。根据个人的考察,“於”字在《史记》名词性补语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於”字的有无,严格地说不是由句式决定的,而是由补语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决定的。换言之,在《史记》名词性补语中,就句式看,“於”字有无是任意的;而就补语意义看,“於”字有无不是任意的。  相似文献   

2.
争论与对话     
<正>学习《第八次》一课,有的学生提出:"如果布鲁斯王子又一次失败了,他会不会还有信心抵抗外国侵略军?"读了《军神》,有的学生会问:"刘伯承在做手术的过程中到底疼不疼呢?"而在学习《金子》一课时,学生会问:"彼得找到的真金究竟是什么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总会引起学生这样或者那样的争论。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  相似文献   

3.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在鲁迅诗歌的研究中,这首《赠日本歌人》也是争论较多的一首.二、三句诗意甚明,大家的认识倒都是一致的;而对首句的理解便大相径庭了;至结句,则愈发众说纷纭.争论的焦点在于:"春江好景"是写实语,还是反语?"西游"和"封神"除了本意实指  相似文献   

4.
正《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的确,音乐是神奇的,它不但可以表达人的情感,还会让人自然而然地心生愉悦或产生伤感。美国一项实验证明,音乐还能够让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提高专注力;让人变得期待交流;让人减少挑食;促使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堂也许是所有学科课堂中最富对话互动色彩、最具师生和生生争辩场景的课堂,往往因一个问题而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百家争鸣"情形,而最终又很难有一个绝对而唯一的结论,答案往往是丰富多彩的,所以语文课堂也应该是最有包容性的课堂。近日,语文课上发生的一件事给我很多的感悟和思考。那天我上《唐诗宋词选读》中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一词,当我像往常一样,在让学生对全词集体朗读、整体感知之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  相似文献   

6.
群兽争长     
(一)群兽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关于等级高低的争辩。马说道":我们可以请人来调解这个争端。因为他不参与争论,可以公正一些。"  相似文献   

7.
艾南英因时文房选与江左文人发生争论,成为晚明文坛的一段公案.因张溥等的离间策略,艾氏与张自烈就编选时文展开争辩,并认为张自烈的《国朝今文辩》大量抄袭自己编选的《今文定》、《今文待》.有证据表明,张自烈编选时文之举受到了江左文人的唆使,论争实际是艾南英与江左文人矛盾的延续.艾南英强调以江右古文传统改造时文,而张自烈编选时文“重经”,与江左重秦汉的文学主张接近.二人论争是地域文学传统之争在时文领域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谢肇淛年表     
谢肇淛,字在杭,号武林,长乐人. 徐蚴《中奉大夫广西左布使谢公行状》:"君天池先生以母浙产也,命其名日‘肇淛',字在杭,别号武林云."(《小草斋文集》附录)①  相似文献   

9.
说到学者往往令人有些肃然起敬的意思,事实上学者不仅是学习的人了,而是通过学习已经成为有学问的人了。所以学者成为一个专有名词了,《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如《史记.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於六艺。"《旧五代史.晋书.史匡翰传》:"尤好《春秋左氏传》,每视政之暇,延学者讲说,躬自执卷受业焉。"  相似文献   

10.
徐鉉為《說文解字》所注的音即大徐反切,是研究中古語音的重要材料。本文通過仔細研究發現了少數字今讀與反切規律音相異的狀況。本文从《说文解字》"少数字"中选取了五个例字,进行了具体分析并试着指出发生这种相异现象的原因。这种现象的研究有助於對古漢語材料進行注釋,也有助於現代字書辭典的編纂修訂。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中的“於”字共出现182次,作动词用的只有3次,用作介词竟达179次之多,足见“於”字是一个比较纯粹的介词.《论语》中还有相当干介词“於”的用法的“乎”和“诸”、“焉”,共50多次,本文中对它们也一并讨论.介词“於”要和它所引介的词语组成介词结构,以这个介词结构作为一个构件.才能在句子中起各种语法作用.这是“於”和其他介词固有的组合特点相同的地方.但是,好些介词引介的词语可以省略或隐去,而“於”引介的词语却不能省略或隐去,这是“於”和好些介词的组合情况不一样之处.  相似文献   

12.
<正>白居易辑《白氏长庆集》成,曾附诗一首:"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在《长恨歌》(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疑问,就是前句的"风情"究竟该当何解?是男女相爱之情,还是美刺教化的国风精神?这关乎文章主旨,值得讨论。一、关于对"男女爱情"之说的辩驳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写道:"听说世上男贪女爱,谓之风情。"依此说,"风情"便是男女相爱之情了。南唐李煜《柳枝》词:"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宋柳永《雨霖铃》词:"便纵有  相似文献   

13.
正批评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方式。必要的批评或许永远不会废止,不过,将批评减到最少应是教师努力的一个方向。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在《如何赢取友谊和影响他人》一书中指出:"批评是无用的,因为批评使人处于防御姿态,并且通常使人努力找理由辩驳自己无错。批评是危险的,因为它伤害一个人珍贵的骄傲,伤害一个人的自我尊重,并且易唤起愤怒。"那么,  相似文献   

14.
《老子》从本体论的思考中发展出了一套以"自然"、"无为"为中心的政治理论。在五千言、上下八十一章的论说中,老子有九章直接涉及"身"的问题。这些有关"身"的谈论主要属于《老子》政治论的范畴。但由于第十三章既提到"贵身",又提到"患身",这种纠结的态度历来为解老者所争论。因此,宜重新审定《老子》的身体概念,考察《老子》关于身心关系的主要态度,重新思考《老子》中关于"贵身"与"患身"的争辩。理清其对于身心关系的认识,思考其身体论的最终指向,是理解老子如何看待身体问题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正>时下,"守正"是一个热词,很重推崇。"守正"之词,非今之创造,而是古来有之。老子《道德经》:"流而不盈,持中守正。"《汉书·刘向传》言:"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史记·礼书》:"循法守正者见侮於世。"唐代皮日休《鄙孝议下》:"有守正者,虽大孝不录。"清代龙启瑞《陈平周勃论》:"岂不阴识陵之守正?"……由此可见,"守正"是一个褒义词,是一个自古传承、内涵不断丰富的懿词。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说过: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争辩,能引发学生竞相迸射智慧的火花,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求答案。而自由课堂的特征之一就是真实——思维能真实的表达、观点能真实的碰撞,通过师生间有效的争辩互动,有利于  相似文献   

17.
有确凿的史料证明"文待诏诸公"就是指文徵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四人,他们"听人说宋江"只能在青年时期。他们是《水浒》研究绕不开的话题,以"等"代替"诸公",将"钱允治等"置换成是与文徵明一起"听人说宋江"的人,这是不能成立的。在文徵明的晚年没有出现可与祝、唐、徐相当的"诸公"。钱允治没有资历、水平、声望和机会能与文徵明共"听人说宋江"。引用钱希言的话不能将"先讲摊头半日"剔除在外。钱希言本意在于强调钱允治听到的是"摊头"而不是"宋江"。郎瑛与高儒记述的《宋江》(即《施耐庵的本》)、《忠义水浒传》在嘉靖之前即已问世。  相似文献   

18.
《同学少年》2015,(1):54
<正>写信时,常常会用"此致""敬礼"作为结束语。"敬礼"的意思比较明白,"此致"到底是什么意思,"此致"和后面的"敬礼"又是什么关系,却有很多人不明白。以《鲁迅手稿全集.书信》(第六册)为例,在《1935年4月1日致徐懋庸》这封信尾,鲁迅先生这样写道:"此致,即请道安。"在《1935年8月3日致李霁野》这封信尾,鲁迅先生写道:"此致,即颂暑祺。"鲁迅先生这样的用法,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此"者,不是指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三本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而《故事新编》中的后五篇是他后期的仅有的小说创作.但在过去评论研究中,人们对《故事新编》的重视远不及《呐喊》和《彷徨》,好像此书真如某些人所说不是鲁迅的"重要作品",这显然是不当的.近几年对《故事新编》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对此书争论最多的是对它的形式的看法,又因形式而又触及到它的内容的理解的分歧,其根源就在于作品的"油滑之处".因此,对于"油滑之处"如何理解,不仅关系着《故事新编》的思想意义,也关系着它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孙优 《学语文》2014,(1):20-20
正《逍遥游》作为《庄子》的扛鼎之作,在整个庄学思想中至关重要。历代庄学研究者都给予特别重视。我们可将其梳理为三个层次:"至人无己"逍遥、"神人无功"逍遥与"圣人无名"逍遥。"逍遥"一词在《诗经》中也有出现,如《诗经·郑风·清人》中的"河上乎逍遥"。而在《庄子》中出现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