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音乐最大的作用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音乐教学,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两首歌,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并感受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会。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体会能力较低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其理解歌词是  相似文献   

2.
一、听的训练音乐课上,听的训练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听旋律。学唱新歌之前,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所表现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在歌曲教完后,再次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再次感受旋律和内容,以提高自己对歌曲的理解。2.听音训练。这是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开始时可以是听单个音,后来可以加大难度,听2至3个音,乃至听一个乐句。3.音乐欣赏。这是音乐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欣赏时,可以感受乐曲表现的情绪,也可以感受乐曲表现的主题。二、说的训练音乐课上说的训练,是学生对歌曲的一个内化过程。上述听训练中的三个方面,都…  相似文献   

3.
教唱法     
在中小学的音乐课里,教唱歌曲是主要的教学内容。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培养与训练,也要通过或结合歌曲来进行。教唱歌曲一般采用听唱法与视唱法。下面我把这两种方法作一简要的介绍。听唱法听唱法是一种较初级的方法,也是学生学习音乐必经的阶段。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小学低、中年级。但目前,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致使中小学生的音乐水平较低,所以在其他没有视唱能力的年级,也可以暂时采用听唱法,逐步向视唱法过渡。听唱法可以分为全曲听唱与分句听唱。一般说来,全曲听唱只能教唱较短小的歌曲,而分句听唱则可以教唱任何长度的歌曲。分句听唱法比全曲听唱法有较多的优点,它能较准确、细致地解决歌谱上的问题,同时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为  相似文献   

4.
视唱歌曲是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感悟音乐、理解音乐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中,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几乎是建立在“教师唱,学生随”这一模式上.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歌唱技巧的训练,忽视学生对音乐中蕴含的艺术形象及所表现的内涵的感悟,当然也就无从理解艺术作品所包含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其结果只能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味,学生也在这样的课堂中逐渐丧失对音乐的兴趣,使音乐课堂在学生的心中变得和其它科目一样枯燥无味.为摆脱这样的尴尬局面,我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歌曲教学中注重渗透情趣、情感,通过以“情”诱人、以“美”引人,让学生在歌曲学习中,通过把握完整的音乐形象来感悟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感受音乐的内涵,在反复听赏的过程中,接受艺术的熏陶,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本文就此谈点浅见,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5.
《小学教学设计》2004,(6):47-47
音乐课上,听的训练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听旋律。学唱新歌之前,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所表现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在歌曲教完后,再次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再次感受旋律和内容,以提高自己对歌曲的理解。2.听音训练。这是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开始时可以是听单个音,后来可以加大难度,听2至3个音,乃至听  相似文献   

6.
面对繁多的教学观摩课、公开课,音乐教师都面临同样的困惑:如何才能上好一节有成效,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在音乐课中又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把歌曲教好,使学生学得快、唱得好?一些音乐教学公开课中,很多教师都只注重了课堂教学的表演性、形式化。是否可以让课堂教学多一份真实性,而少一些华而不实的作秀呢?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某些学校,由于缺少专业音乐老师,只能让那些有点儿音乐知识的教师来任音乐课。这些教师由于专业素质所限,只好教唱从影视片或录音带里学来的歌曲。他们往往不加选择,不究内容,只要好听流行就一味教去。在他们看来,只要有歌声就算上音乐课了。于是乎,“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我拿青春赌明天”等这类和孩子们年龄极不协调的歌声,时常飘荡在校园的上空。这种带有随意性、盲目性上音乐课的做法,其负面效应不能不令人担忧。中小学学生还缺乏辨别力、判断力,加之他们的感情易波动,也易冲动,往往会随歌曲的意向想入非非…  相似文献   

8.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笔者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主题为“音乐倾向”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在所设的10个调查栏目中,“我最喜欢音乐老师”和“我很喜欢上音乐课”率只占14.7%;“我最崇拜偶像歌星”,“我最爱唱流行歌曲”率却占到了82.1;“我很喜欢教材中的歌曲”率只有20.6%.在与学生的交谈中,他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一些歌星和及其所唱的歌曲,而对音乐课上教师所讲解、教唱的乐曲和歌曲则反应冷淡.从一名音乐教师的角度来深刻反思这种现象,发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有两种课型,一是唱歌课、二是欣赏课,其中最主要的是唱歌课。音乐唱歌课的教学目的是,体验歌曲的音乐情感,学习与歌曲相关的音乐知识、歌唱技能以及音乐文化;提升感受音乐、用歌声自主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唱歌教学中,一般会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唱准音调,准确把握旋律,有感情地唱好歌曲,其有感情地唱好歌曲也是教学的难点。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唱歌课是提高学生音乐表  相似文献   

10.
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聆听民族民间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演唱乐曲的主旋律,让他们体验音乐的意境;优化听与唱的交第融合,让他们在音乐欣赏中理解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教师还要注重学生体态语言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高扬 《辅导员》2012,(12):73
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品德,因此,音乐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教好一首爱国主义歌曲,等于上好一堂生动的德育课。下面以《我和我的祖国》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音乐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要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体会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唱歌时,引导学生将这种感情升华、内化。在教唱过程中,怎样启发学生领会歌曲的主题思想,唱出歌曲的思想感情呢?我是分两个阶段来完成教学的:一、做好教唱前的准备工作在教新歌之前,教师要反复研究歌词,充分体会  相似文献   

12.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但音乐课仅仅停留在“听” “唱”的阶段是不是就行了呢?在当今条件下,完全可以将发达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小学音乐课堂中来,将“听”和“唱”辅之以“看”和“赏”,从而更好地达成音乐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稿源采珠     
江苏李冰谈教学中,我采用“听”、“动”、“创”、“评”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效果较好。“听”是素质训练的基础,是探索音乐奥秘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说,“听”比唱更重要,教学生“会听”音乐,就能用心去体会音乐、感受音乐。“动”是素质训练的强化,是表现音乐形象的手段。在学生自由地聆听了音乐之后,内心一定会充满情感,迫切地想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身体、眼神、表情、四肢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创”是素质训练的目标。一个没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学生是没有希望的。“创”就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  相似文献   

14.
音乐能陶冶孩子的性情。音乐课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我上音乐课,唱歌的时间安排得很少,大量的时间是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歌曲表现能力和发声方法。如节奏训练,从易到难,先是拍手,然后是拍手、拍腿、跺脚一起来。这样练习,学生感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和思维灵活性。我还比较重视训练学生的听音模声能力,通过弹奏不同的乐曲,让他们辨别歌曲的不同风格。训练学生发声,我采用轻声唱法,指导他们反复练习,能把握住歌曲的感情和速度。  相似文献   

15.
歌唱是人们用以表现现实乍活、抒发思想情感、寄托理想希望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歌唱教学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教学生学会用歌声表达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描绘歌曲意境,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歌唱不仅仅是声音、音乐和文学的结合,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表现力、判断力、语言能力和分析能力.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才能让学生学得好、唱得好呢?  相似文献   

16.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堂好的音乐课,一首好歌曲,都是对学生的一次美的熏陶,都能让学生愉快地进入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让他们感受和体会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培养学生美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选好音乐,让音乐的美真正进入课堂 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可以帮助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音乐教师应选择具有较高欣赏价值、可以唤起学生美感的歌曲作为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好的乐曲是音乐课堂实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目标的前提。一首好的乐曲应当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是能够抒发学生温馨感受的歌曲,有美好的寓意,能够衬托学生美丽的梦想。具有这种寓意的歌曲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可在他们心里播下美的种子。此外,好的歌曲还应具备“动听”、“耐唱”的特点,使学生百听不厌,百唱不厌,时间长了,自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音乐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中,帮助学生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现在学生接触的音乐很多,很多学生对流行歌曲情有独钟。这对于我们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某些音乐可能使学生产生叛逆的性格,甚至侵蚀学生的心灵,因此,音乐老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好学生对于音乐的选择,在教学前一定要选好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歌曲,既能让学生喜欢,又能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7.
张武 《广东教育》2003,(8):35-35
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提出教唱歌是次要的,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真善美是首要的,强调不要把音乐课上成单纯的唱歌课。那么,怎样扭转长期以来把教唱歌、认乐谱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的倾向呢?我觉得,加强对小学生的“三练”引导,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好办法。一是练耳。练耳主要是训练学生对音高、音准、和音的长短、强弱、渐强渐弱等音乐要素的感知,引导他们对乐句的走势、歌曲的情感等等的理解和分辨。在这个练耳阶段,要让学生多听,循序渐进地听。可以从听比较熟悉的歌曲的终止音开始,逐步过渡到听旋律音程中的冠音、根音,然后在这基础上听乐句中的某一个音、某一个小节,也可以用找音名、唱名等游戏或填写完成乐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们听的兴趣,巩固听的耐心,最后才听和声音程、和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孩子什么,是仅仅学会唱一首歌。还是让孩子感受到歌曲中的美及内涵?音乐不同于语数外,它不需要“正规的讲解”,而是要让孩子感受到音乐课中的音乐性。  相似文献   

19.
<正>“小宝宝睡着了”一课选自于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针对这首短小优美的歌曲,结合“妈妈的歌”这一单元主题,笔者认为,低年级音乐课是学生初步接触音乐的起点,歌曲的教学应该依托听、看、说、想、唱、画、舞蹈、律动、创造、游戏等多种形式展开。在进行音乐文本设计或者反思课堂时,都要努力寻找到音乐课中有价值的“闪光点”,从而发挥歌曲启发帮助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了解音乐和享受音乐所起到的应有作用,将课堂真真正正地交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20.
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课重要的内容之一,原有的模式就是师生问好,发声练习,教师教唱,学生学唱,在教学中缺乏变化,这样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单纯的教唱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分散,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学生唱歌的积极性。我认为:要使学生唱好歌,应让学生了解歌曲的音乐形象,感受音乐情感并能用正确的方法来表现,使他们唱之有声,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