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载体,大量文物的流失会造成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裂痕,一个国家民族对历史认知的缺失。这正是为何中国、韩国、埃及等国家不遗余力地追讨海外流失文物的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文物流失大国。有关统计显示中国至少有上千万件文物流失于世界47个国家。也有说法认为,其中流失于日本的中国文物是最多的,尽管尚未有具体数据证实。  相似文献   

2.
《中国博物馆》2009,(3):56-56
“珠联璧合——泛珠三角文物精华展”是根据2004年7月29日召开的首届泛珠三角区域文化合作会议精神,打破区域分割,整合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机制,提高泛珠三角区域文化合作的重要实践。该展于2004年9月30日至2005年1月5日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汇聚了泛珠三角区域11省区博物馆的展品,参展文物都是各省区馆藏的文化精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是文物保护研究的热门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文物的活化也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本文以文化类综艺《国家宝藏》为例,探析“媒体+文物”的文物传播路径。《国家宝藏》的文物活化是时间、空间和人三者的整合与互动:节目在传统与现代中寻找再媒介化文物形象的平衡点,通过仪式化传播,横向扩张文物的传播范围,整个过程“落脚”于人与文物,通过人与文物的交流,文物在生活中“活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博物馆》2009,(3):81-81
2007年2月14日至3月15日,南京博物院艺术陈列馆举办“和:吉祥如意福寿康宁——南京博物院藏吉祥文物展览”。“和”为和谐、协调之意,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倡导“和为贵”,这是该展以“和”作为主题的初衷所在。此次南京博物院遴选100余件有吉祥图案的铜器、瓷器、年画等文物举办展览,借以阐释中国传统吉祥及节庆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博物馆》2009,(3):68-68
“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精品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徐州博物馆主办,于2006年1月20日至4月2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该展利用汉代人们“视死视生”的观念,从丧葬用玉、歌舞宴乐、沐浴装饰和诸侯王权四个角度,把西汉时期楚王国的物质文化面貌和王室生活展现给观众。  相似文献   

6.
《中国博物馆》2009,(3):119-119
由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四省联合举办的“凤舞九天——楚文物特展”于2009年5月22日至8月30日在湖南省博物馆展出。该展是湖南省博物馆建馆以来第一个专业的原创展览,也是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四省级博物馆首次联合举办特展。展览从全国范围内遴选260余件(套)楚文物精品,分四个部分——“尚武修文”、“尊礼崇乐”、“蕴美求奇”、“好巫祈福”全面展示楚国的政治、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文物展"是目前中国博物馆界很响亮的一个品牌。处在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以"丝绸之路"为特色的文物资源内容十分丰富。近几年甘肃省博物馆以专委会为平台,竭力打造"丝绸之路文物展"的品牌效应,为推动甘肃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产启东 《东南传播》2018,(5):107-109
作为央视重点打造的一档大型文博类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一经播出便获得了很高的口碑与人气。《国家宝藏》将文物与综艺联系起来,融明星与情景剧、舞台剧及现代化的舞美设计于一体,将中华文化的厚重与魅力完美的凸显出来,让文化类综艺节目在电视舞台上大放异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大,文化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既让观众学习了知识,也使传统文化重新回归大众视野,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新的认知,不仅服务了大众,还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9.
探索革命文物及纪念地的媒体传播路径、提升其传播效能是学界热点课题和社会实践难题。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互联网+”成为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新引擎。当前各方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革命文物宣传方式,积累了实践经验。面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辩证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阐释革命文物、新媒体、人以及相关社会主体“建立网络的行动者”身份,继续推动新媒体与“革命文物-人”联结交往体系的深度融合,以新视野、新技术、新思维优化内容供给结构、调整社会需要结构、协调泛在连接机制,为革命文物新媒体传播创新发展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海冰 《新闻前哨》2023,(15):32-33
从“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到“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再到“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文物活起来”已成为新时代文物工作最鲜明的指导思想,也对主流媒体尤其是其新媒体平台的文物科普类报道有了更高要求。本文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的“文博日历”专栏为例,探究主流媒体如何让文物科普产品出新出彩。  相似文献   

11.
石佳 《采.写.编》2021,(4):188-189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中国首个展示故宫珍贵历史文物修护工作以及纪念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的新媒体纪录片。本文以《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运用经典传播学理论,从我国纪录片的新发展、《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推陈出新、新媒体纪录片的问题和时代启示等几个方面,分析正面临着新媒体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国产纪录片,该如何抓住这次机遇。这正是本文将要研究的课题:在新媒体环境下,国产纪录片如何在新媒体传播时代突破重围,收获良好口碑和爆炸式增长的点击量,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并为中国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一些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12.
2015年7月7日,我馆主办的“抗战与文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物系列展”开幕。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我馆馆长吕章申,原中国美协党组书记、健在的延安时期著名版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琦.  相似文献   

13.
<正>周谷城(1898-1996),湖南益阳人。历史学家,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著有《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等,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月11日至12日,由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组织的2012年度"带一本好书回家,过文明祥和佳节"赠书活动拉开帷幕。此次活动是"天山读书节"的内容之一,已连续开展五年,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既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又推动了全民阅读,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对精神  相似文献   

15.
在18世纪英国的社会文化中,“自我”可谓一个引人注目的概念。中产阶级群体的壮大,使得他们在消费的享受之外,愈加追求品位的高雅、礼仪的体面和精神的充盈。随着思想界和知识界人士的鼓吹,以及作为“文化之都”的伦敦的发展,人们既能在各种高级场所接触到风雅艺术,亦能在咖啡馆中进行文雅闲谈,借此提升自己的心态上的品位和体态上的风度。此外,自我意识也意味着情感的表达与宣泄,“高雅”永远都是人为设定的标准,汲汲于此只会让人迷失自我。同时,时人也注意到,自我也不能过度泛滥,它的界限在于对美德的恪守、重拾坚韧气概,以及对英国本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17.
于露 《中国出版》2023,(S1):251-255
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来源。二十四节气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不仅与农时、养生、饮食相关,还与花花草草,与生活中许多美好事物联系在一起。我们,尤其是孩子们,需要对二十四节气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好选题:真正让孩子喜欢作者保冬妮是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了逾200部童书,更是中国本土原创图画书的开拓者和践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