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的特点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原因,因而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也相对较多。矫正智障儿童的问题行为,培养其良好行为,这是特校教师所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以重度智障儿童乐乐的问题行为矫正为案例,运用行为矫正技术依次进行了简单的案例介绍,描述了主要的问题行为,确定了终点行为,分析了他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并采取了灵活多样,具体可行的干预措施,最后针对研究结果做了分析与讨论。在此基础上,对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正谈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以期就行为矫正原理在改变智障儿童的认知态度,矫正他们问题行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做一些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2.
立足学前教育与康复训练对视障儿童成长的意义,结合目前视障儿童学前教育相对缺失的现状,在立项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视障儿童学前教育的途径与措施。通过送教上门、到校辅导、设立幼小衔接班等多种方式,对视障儿童开展学前教育与康复训练,同时对家长进行学前教育知识指导,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3.
早期教育对残疾儿童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4月,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同志在第三次全国特教会上明确指出:发展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对于残疾人的终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十五期间,国家将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努力使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有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徐捷 《教育导刊》2010,(3):26-28
塑造是儿童行为矫正的一项重要方法.文章借助实例从期望行为与问题行为两个方面分析了行为塑造的使用机制,提出了期望行为塑造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魏志坤  郑如璐 《教育教学论坛》2012,(S5):196-197,143
行为矫正技术是心理治疗中的一个传统方法,是用于矫正各种危害健康行为、指导建立各种促进健康行为的系列技术。家庭教育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对孩子思想的成长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有着启发和引导的作用。而基于行为强化与惩罚原理的行为矫正技术,不仅可以作为消除孩子不良行为的工具,更可以促使良好行为的建立与培养,从而为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是指在残疾儿童的学前阶段,根据其心理发展规律及残疾的特点,通过有益的适当的教育与训练以及必要的卫生保健措施的干预,促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介绍了心理学中的行为矫正原理及据此在职校中运用的几个案例.  相似文献   

8.
对问题行为的矫正一直是自闭症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消退、延迟强化、阻断等技术,都相对被动,在问题行为发生后才能介入,且往往只能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牛,无法促进良好行为的发展,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社交故事通过描述某种活动会在哪里发生、什么时候发生、会发生什么事、涉及哪些人以及为什么应表现出某些行为,  相似文献   

9.
行为消失是儿童行为矫正中的原理与方法之一,行为消失的成功运用可以减少或终止儿童生活中的问题行为。本文运用具体事例探讨行为消失在儿童教育中的具体遥用。  相似文献   

10.
行为消失是儿童行为矫正中的原理与方法之一,行为消失的成功运用可以减少或终止儿童生活中的问题行为。本文运用具体事例探讨行为消失在儿童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我国基础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趋势的分析,以及对北京盲校以往和目前心理教育工作的总结,提出:心理教育是现代盲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盲校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点;通过对视障儿童进行生活心理、学习心理、升学与就业心理的辅导,能使“正常化原则”、“全面参与原则”得以具体落实。最后,还提出了盲校心理教育的方向:确立模式,全面渗透  相似文献   

12.
该文对164名特殊学生家长、58名特殊教育教师和274名正常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主要发现:(1)特殊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活动的参与程度是不均衡的;(2)特殊学生家长比普通学生家长更积极地参与学校教育;(3)特殊教育教师希望家长能更多地参与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3.
关于学前音乐教育和教育方法,学前儿童需要一个音乐的环境和氛围,利用儿童的年龄、兴趣特点,培养对音乐语言的理解能力,在把握儿童心理的基础上,进行形象思维的引导和启发。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城市普通幼儿园学前特殊教育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回归主流的教育背景下 ,抽样选取河北省 32 0家普通幼儿园 ,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我省普通幼儿园中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 ,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学前教育的定义在我国学术界尚存争议,在一些政策、法律文本中存在定义模糊、有意规避的现象,并呈现出一定的"窄化"倾向。在政策视角下对"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幼儿教育""保育"等概念进行辨析后,结合我国国情应将"学前教育"定义为0—6岁儿童接受的教育及保育活动。以期提高立法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并回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的进步,STEM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也是基础教育阶段重点关注的教育领域。本文结合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最近六年2015年1月~2021年1月收录的以“学前STEM教育”为关键词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5.7软件,采用词频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解我国学前STEM教育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经过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学前STEM教育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国外学前STEM教育的学习与借鉴”、“我国学前STEM教育的价值”、“STEM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与实践”和“我国学前STEM教育的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注重发挥STEM教育的跨学科性,增加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机会;加强实证研究、混合研究方法的使用,实现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有效结合;扩大学前STEM教育研究内容覆盖的范围,深化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7.
离异家庭儿童行为问题与母亲教养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226名幼儿的行为问题与其母亲的教养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离异家庭幼儿的行为问题检出率高,其行为问题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显著相关,且离异家庭与正常家庭母亲的教养方式也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母亲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离异家庭幼儿行为问题的干预,关键是对母亲教养方式的干预。改善不良的教育方式,是减少幼儿行为问题发生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把双语教育理论和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的实际结合起来,说明了双语教育和师资培训的必要性,同时也阐述了双语师资培训在双语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在今后教学管理和培训中应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学龄前儿童性教育现状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学龄前儿童性教育现状的分析,认为学龄前儿童性教育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现状不容乐观,并就产生原因、学龄前儿童性教育的原则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幼儿家长及幼儿教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在建构学习化社会的过程中,对家庭教育的引导愈显重要.本文在明确家庭教育指导意义的基础上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