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以下简称《拿》文)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也是高中语文的传统重点篇目。《拿》文以其结构严谨,思想深邃.语言精粹为显著特征,通常被作为教引学生从总体上领悟议论文写作的范例,因而展示《拿》文的结构提纲是帮助学生理解《拿》文的有效教法。  相似文献   

2.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名篇,论述的问题重大,却又驾驭轻松,从容利落,所以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的经典保留篇目,2000年秋季开始使用的新版语文教材也不例外地选用了《拿来主义》。但是很有意思的是:此前人教版教学参考书对《拿来主义》的文章结构分析就小有瑕疵,与新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这个问题上依然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3.
历来讲析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都特别注意它巧甩比喻论证问题的手法,却往往忽略了它结构上的特点,这实在是鲁迅杂文教学的一大损失。因为这篇杂文的结构本身不仅表现了鲁迅先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而且也反映了他高超的表达技巧,甚至还能体现这位文化巨人的风度和情采。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粗疏思考,写出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本文对《拿来主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鲁迅关于批判继承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写过许多论著,《拿来主义》就是其中十分精辟生动而富有战斗精神的一篇。这篇杂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六月七日《中华日报》的副刊《动向》,署名霍冲,后收入《且介亭杂文》。此文发表时正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本文对<拿来主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板书)。课前,大家自主学习了这篇文章,并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老师看了大家的问题很高兴,  相似文献   

8.
9.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这篇课文所在的专题,名称叫什么? 众:“文明的对话”. 师: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从时间来说,是现代与传统的对话.这我们已经学过.那么,从空间上来说,是什么与什么的对话? 众:中国与外国的对话. 师:对.也可以说是本国与外国的对话,或者说是本土与外地的对话.当然,我们通常研究得最多的还是中国与外国的对话.大家已经预习了《拿来主义》,本文说的是哪一种对话?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学习决不仅限于书本和课堂,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所有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任何方面的内容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更何况,今天的教学环境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各种媒体组成的庞大的信息网为我们展示了无限广博的知识世界,提供了无可限量的教学资源。笔者认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学习决不仅限于书本和课堂,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所有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任何方面的内容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更何况,今天的教学环境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各种媒体组成的庞大的信息网为我们展示了无限广博的知识世界,提供了无可限量的教学资源。笔者认为,把他人的经验拿来,同时,融入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智慧,对信息进行加工,对“经验”作再度开发,这本身就是一种课程资源。现结合几个案例陈“拿来主义”之我见:案例1:外出听课,曾看到有老师请学生利用课前…  相似文献   

12.
我说课的主题是在新视点下开展《拿来主义》这篇课文的教学,这里所说的新视点指的是新大纲的精神。如何在新大纲的指导下,结合现阶段学生的特点,把这一篇课文上得更生动活泼、更有时代气息,是我探讨的主要问题。以下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体现出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更多地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定位】比喻论证等论证艺术 ,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语文实践、探究侧重于理解什么是“拿来主义”和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并能运用文中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本单元由一篇杂文、两篇散文和一篇悼词组成。背景距离学生较远 ,内容隐晦 ,思想感情含蓄委婉。教学应引导学生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揣摩 ,进而理解课文。【切入】1 .怎样走近鲁迅和这篇杂文 ?课前布置 :对于鲁迅 ,你了解多少呢 ?简要为我们介绍 ;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他不少文章 ,你能分类列举一些吗 ?因鲁迅先生的杂文有很强的针对性 ,结合这几个问…  相似文献   

14.
15.
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帮助设计内容纲要图表。阅读,是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进行阅读预习时我提出具体要求:1.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弄清课文的字、词、例;2.从审题出发,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应该怎样拿来?初读的要求宜粗不宜细,不要求全求深,要量体裁衣,适可而止,以既能使之轻松愉快地读下去,又  相似文献   

16.
关于鲁迅的杂文,毛泽东同志说过一段极精辟的话:“有人说,几百字、一二千字一篇的杂文,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李玉山、张心科关于《拿来主义》逻辑问题的论争,使用语料库方法和关系比喻的逻辑理论对《拿来主义》后半部分的主要逻辑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是:"大宅子"的比喻仅仅指向城外文化,与传统文化无关,也不会引发道德问题;喻体形象的选择不会违反同一律,"拿来"的意义中并不包含接受,因此用"不管三七二十一"修饰"拿来"不会...  相似文献   

19.
遣敏 《现代语文》2010,(2):89-9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比喻、类比、举例等多种论证方法。  相似文献   

20.
《拿来主义》这篇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杂文名篇,堪称鲁迅杂文中的扛鼎之作:篇幅不长,字字千钧,短小精悍而又艰深驳杂。执教此文时,我们一方面必须对学情做好充分的调研,深刻了解学生在预习环节中碰到的各种困惑,另一方面还应在备课环节用尽功夫,探骊得珠,挖掘出该文中隐含的宝贵的有价值的信息,扫清学生理解文本过程中存在的重重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