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文见义”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表达方式,只有掌握了它的句式结构特点和句意的内在联系,并注意与“对文”的区别,才能准确理解古文,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互训与互文     
桂天翊 《学语文》2002,(2):45-45
训诂学中的“互义为训”,称为互训;修辞学中的“互文见义”,称为互文。中学古诗文中这两种现象都较为常见。学生掌握了“互文为训”和“互文见义”的知识,对于理解古诗文是很有帮助的。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3.
也谈“互文见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文见义”,简称“互见”,又叫“互文”、“参互”、“互言”,是我国诗、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之一。这是过去人们不知研究过多少次的问题,不过这里还是想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就字面来说,在一般情况下,“互文见义”往往构成上下对称的两句,有的还是很工整的对偶句(当然也有一些是不对称的散句);或者是诗歌中的若干重章。就意义来说,“互文见义”着眼点应该是“义”。大家知道,句子是能够表达完整的  相似文献   

4.
“互文”,又称“互言”、“互体”、“互文见义”。它是指古代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深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  相似文献   

5.
互文是古诗文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互文,即“互文见义”,又叫“参互”、“互见”、“互言”或“互体”。它是指形式上利用整齐的对称美,互相呼应,  相似文献   

6.
互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较多的类型,如:本句互文见义,对句互文见义,多句互文见又等;使用得当,可达到意义全面而行文简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叶海良 《考试周刊》2009,(11):21-21
“互文”(即“互文见义”)是文学作品,尤其是古诗文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通常是由两个句子或两个短语对举,两者互相渗透、互相说明,联系紧密,意义上合指、兼顾,即上句含有下句将要出现的词,下旬又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上下两句意义互相交错、互相补充,所以又称为“互文见义”。  相似文献   

8.
互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较多的类型,如:本句互文见义,对句互文见义,多句互文见义等;使用得当,可达到意义全面而行文简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互文”也叫“互文见义”,就是前后词语互相呼应和补充的修辞方法。“互文”现象是有规律可寻的,研究对应词语在意义上的特殊关系,能找出其中的对应规律。“互文”有三条规律:一是互训,二是互训,三是互推。  相似文献   

10.
“互文”,又叫“互辞”、“互言”、“互训”、“互文对举”、“互文见义”,是古代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其基本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相互补充唐代贾公彦《礼记注疏》云:“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也就是说,一个完整  相似文献   

11.
“互文”,又称“互辞”、“互言”、“互用”、“互见”、“互体”或“互文见义”。它是指古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单句互见,即一个句子里某些词语的互见。例如:  相似文献   

12.
“互文”,又称“互辞”、“互言”、“互用”、“互见”、“互体”或“互文见义”。它是指古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单句互见,即一个句子里某些词语的互见。例如:  相似文献   

13.
“互文”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种修辞方法。所谓“互文”,就是句子中两个词的词义互相解释或句子中两个成分(或两个句子)的意义互相补充的意思,注释家们称之为“互文见义”。它有两种类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构。因之,方家颇多评论、研究,且不无精妙之高论。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句的修辞手法,却不敢与他说苟同。这句话,很多同志都认为作者采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格,且现在所见的各种供教学用的参考资料亦都执此说。如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是“千里万里都是冰封雪飘”之义。但我认为,此话只是一般描写性的句子,并不存在所谓的“互文见义”。我们只要把其后面的“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一句联系起来略加考查,就不难…  相似文献   

15.
互文,是互文见义的意思,又名“互言”、“互词”、“互相备”等,往往两事并举,互相渗透,互相说明,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为求文句统一,音韵和谐而分开写。古人云:互文者,“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本来要合在一起说的两个词.上下文各出现一个,又各省去一个。唐代贾公彦《仪礼注疏》云:“凡言互文,是二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概括起来,互文在结构形式上有以下几种类型。1、短语互文,就是指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16.
互文是古典诗词中“互文见义”的艺术手法,意即相关的两个句子,用词此有彼无,意义互为补充。杜甫是诗歌完美艺术集大成者,其诗作的铸句艺术是后世诗人的一面旗帜。通过对杜甫几首诗歌中“互文”艺术手法的举例分析,可以领略杜甫铸句艺术中“互文”手法的妙用。  相似文献   

17.
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些短语、句子根据内容或音律等方面的需要,常常采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方法,使短语或句子精练含蓄、音调明快,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可是,有些学生对互文见义这种修辞没方法不够重视,在理解、翻译、赏析互文见义的短语或者句子时,往往采用直译法从字面上去理解,以致理解片面,赏析出现偏差乃至错误,曲解了作者的本意。比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互文见义的句子有八处之多,但是《教师教学  相似文献   

18.
复旦大学的校训叫“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在我看来,这于复旦附中这所中学也有关照,博学笃志,互文见义,亦有笃学之意,笃即专心致志、乐此不彼。我看到关于复旦附中的这则报道,校长“反对跟风”,信奉“以不变应万变”,也就是说基础教育只有打好“基础型课程”的基础,才能谈得上搞“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相似文献   

19.
“互文”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又称“互言”,“互辞”,“互文见义”,“互文备义”,或简称“互足”,“互见”,“互明”,“互备”。从古代诗文作者说,互文是锤炼文句的修辞之法,从训诂家说,互文则是诠释这种修辞手法的训诂之法。不管从哪个角度讲,都称之为互文法。“互文”是个概括性的总称,一般统指两种类型:一是互补式的互文,一是互训式的互文。前者是炼句之法,后者是用词之法。二者虽均有其修辞意义,但有明显的区别,而以互  相似文献   

20.
互文是一种修辞手法,在古诗文中被经常运用,初中语文第三册对“互文”作了举例介绍。其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义互相呼应,互相补充,互相交错与渗透。我们学习课文时,凡遇到互文见义的句子时,切忌望文生义,孤立地理解翻译,一定要联系上下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