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4月13日召开的“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开题报告会暨学术研讨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玉泉向社会各界宣布了关于成立“华中科技大学民族精神研究院”的决定。名学、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叔子院士任院长,  相似文献   

2.
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下发不久,华中科技大学召开了“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开题报告会暨学术研讨会,并成立了“华中科技大学民族精神研究院”,很有意义、很有必要。在此,我代表省委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3.
在春风荡漾,百花争妍之际,由华中科技大学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招标课题“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今天在华科大举行开题报告会暨学术研讨会,这是学术研究的一项重大活动,我谨代表省社科联向华科大及课题组各位专家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华科大民族精神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地祝贺!  相似文献   

4.
刘轶 《英语辅导》2014,(4):58-60
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着西方的文化浸透、中国社会“文化失语”、中国青年民族自信心削弱等问题,很多专家学者发出了“为英语热降温”的呼声。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英语学习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却有着不容动摇的必要性。本文重点探讨全球化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困境和重要性,以及如何把民族自信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实现,让高校培养的高级人才既拥有国际竞争力又能保持民族自信心,从而构建充满活力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也为了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国家教育部在2003年首次设立了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经过认真的研究、准备和答辩,华中科技大学课题组所申报的“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研究”课题在激烈的竞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民族文化·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信息化与网络化在广度与深度上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以一个民族或国家为背景研究社会发展的思路受到了严峻挑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能无视全球化状态。面对全球化,民族文化的本来生存命运与现实生存命运已引起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担负着传承、弘扬民族文化,进而培育民族精神的民族文化教育的重新提出,是全球化语境中高等教育应对和融入全球化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学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实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是一个经济与科技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也随着经济和信息的发展,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文化的全球化实际是世界各种文化的冲突与交融。面临看各种文化的激荡,作为文化的核心的民族精神面幄着机遇与挑战,重塑并培育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是全国人民的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在现时代,每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都必须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参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建构。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建构,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也离不开对西方文明的借取。只有破除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弊端,同时充分吸收、发扬中西文明两方面的优点,互相磨砺、融合,才能建构新型的现代的中国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全球化引起了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当代人的民族国家意识。全球化进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关键是我们要提高重视、抓住契机,立足于本国现实,紧密结合全球化的实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大力推进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文化建设的根基问题是大学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下,大学文化建设必须找准民族性这一根基.筑牢大学文化建设的根基要有一个合理的路径选择,要把中华民族精神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大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境界;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创造性转换,从而进行一种重新理解和阐释,来培育大学生新的民族精神;要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革命文化传统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要把民族精神的基础性、主体性和广泛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浪潮正在全方位推进,为了在全球化进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最关键的就是要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此,首先要进行民族整合。即进行国内各种力量的整合。尤其是进行民族化整合和民族经济整合。进行民族整合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振奋民族精神,二是增强经济实力。这是应对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反思与超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民族精神是所有民族生存发展的内核与灵魂。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民族文化的交往与碰撞,也使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认同问题变得更加尖锐和突出。本文从对全球化的多方位分析入手,考察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突与碰撞,探讨中华民族对于现代化的认识历程和相应产生的多种民族精神状态,探讨当代中华民族所面临的挑战和我们的应对策略,提出了做好“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重大攻关课题研究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4.
1月7日上午。尽管窗外冰寒料峭。华中科技大学学术交流中心1号楼211会议室内却春意盎然。气氛热烈,华中科技大学民族精神研究院主持召开的教育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项目“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成果出版座谈会正在这里举行。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西方中心主义的特征还十分鲜明,文化的全球性还未进入多元文化并存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下,既有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对立、本土文化与殖民文化的对抗,又有异质文化间的误读,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不同民族文化和文学又相互融合、吸纳与激荡。中国文学在全球性多元文化格局中的地位与身份的重新确立,首先要以一种真正的全球化视野和高度来审视和界定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在全球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中的现实地位和身份,中国文学应对文化全球性的挑战的策略,一是要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找寻中国文学的传统和中国艺术精神,并实现其现代性的转换;二是重铸和张扬中华民族精神,赋予民族文学活的灵魂,形成具有现代性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使民族文学以鲜明的民族文化立场和身份赢得自己在全球文学整体格局中的位置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的概念界说与研究思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科学合理地界说“民族精神”,对于深入的学术研究非常重要。然而,国内外学界对民族精神仍然存在许多不同看法。本分别概述西方学和中国学界说民族精神的主要思路与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合理地把握民族精神概念所应有的视阈、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现代大学是民族国家繁荣昌盛的动力源和人才库,为国家科技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做出积极的贡献.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自然又承担起继承民族传统、创新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现代大学应该结合自身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育富有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的国家精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现代大学是民族国家繁荣昌盛的动力源和人才库,为国家科技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做出积极的贡献.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自然又承担起继承民族传统、创新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现代大学应该结合自身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育富有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的国家精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信息网络化以及随之而带来的对传统化的冲击、碰撞、挑战,使得民族精神处在一个现代性转换和自我创新的关键历史时期。民族精神关乎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一个精神衰落、萎缩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民族文化面临着新的选择。固守民族本位或者全盘否定走向西化都不能使中国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民族文化应趋同存异,既从内部坚守我们民族文化的个性,又要从外部联系中发展与全球文化一致的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