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吴小叶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4):15-16,21
理解知识含义的视角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单方位、单角度到多方位、多角度的发展过程。这对教学评价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即评价目标由重外在、事先预设走向更重内向、动态生成,由重结果走向更重过程,重知识的积累走向更重智慧的生成;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统一化;评价方法多元化,由重定量评价走向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过剩的网络资源条件下,促进学生理解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核心目标。基于知识理解的网络课程设计,是以呈现衍生性论题、公开的理解目标、层次化的理解活动,实现引领理解的导航以及促进理解的持续性评价,来呈现学习内容的网络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到生物学科是一门有趣的课程呢?本人结合自己不断探索的经历,总结出以下经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到生物学科是一门有趣的课程呢?本人结合自己不断探索的经历,总结出以下经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深度教学需要以教材知识的深度理解为实践起点。教材知识具有意图性存在、学科性存在与学习性存在三种深层样态。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深度理解应以这三种样态为基础,追问教材知识的主体意图、学科结构与学习深度,并通过体验与判断、拆分与对比、还原与创设三种策略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赵艳红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6):97-100
随着知识社会的来临,教学的价值关注点已由学生掌握知识转向知识学习对学生生存意义的影响。基于教学价值结构的变化,教师需要拓展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课程知识的概念性理解包括教师对课程知识理解的广度、深度和贯通度,其广度是指教师理解课程知识的本身知识结构和课程编制中的人为逻辑结构;其深度是指教师理解课程知识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和德性,还要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方式;其贯通度是指教师在知识学习与学生素质培育之间建立有效的联接,从而使知识学习与素质培养相互融通。 相似文献
14.
15.
肖维松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3,(19)
教学设计时需要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认知规律、思维障碍,才能使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进行知识建构.教学设计时需要理解教材,理解教材内容、编排意图,重视教材的特色栏目,善于将教材内容"生长"开去,促进学生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丰富或调整原有认知建构,顺利进行知识建构.教学设计时需要理解教学,重视教学过程、教学方式、课堂提问的设计,才能优化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6.
18.
19.
郝贵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25-30,44
理解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程序。本文从构成和知识点的基本因素即“是什么或包含什么”、“为什么”和“有什么用”等规定性入手,阐述理解知识的“知其熟”、“知其所以然”、“知其用”的三个基本步骤、程序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疑理解、分解理解、事例理解、逻辑推导理解和比较理解等学习方法,同时还阐发了应用这三个基本程序和由此派生出来的理解方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0.
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课程与教学领域,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一。社会的信息化带给教育多方面的冲击: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全球化视野,课程内容强调综合化和开放性,学习方式趋于自主和探究,学习者的角色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经营者。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既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信息化时代教学的价值追求。宏观设计教育系统理论告诉我们社会转型与教学设计之间的紧密关系,为提升教学品质,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应从知识点为核心的教学设计,转变为以理解为宗旨的教学设计,以理解作为应对社会转型的手段。文章阐述了理解性教学的内涵,提出了理解性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即设计衍生性主题、创设理解性教学环境、确定理解的目标、组织理解性活动、呈现理解的表现和持续的评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