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相似文献   

2.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北宋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在今山东省)人,从小受到父母的熏陶,爱好文艺,结婚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从事金石书画的收藏和研究工作。她擅长诗文,词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重阳佳节,薄雾弥漫,愁云惨淡,凉意透心,多愁善感的女主人公情思难寄,以至于万分憔悴,意比黄花还“瘦”。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佳节又重阳”表明此词为重阳节所作,又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家的孤苦。B.“佳节又重阳”一句的“又”字,感情色彩极浓,突出地表达了主人公的伤感情绪。C.“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两句,化用陶渊明重阳佳节采菊东篱、对酒赏花诗意。D.“人比黄花瘦”五字,…  相似文献   

4.
曲惠勤 《学语文》2013,(6):47-47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入选了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见卷首),二词都是李清照词乃至宋词中的杰作.其共同点是以写愁动人,但描写重心和具体特点又有相当大的差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写的是生离之愁、闲愁、有限之愁。这首词作于重阳佳节,此时,李清照已经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在外地为官,夫妻分居,离愁满怀。李清照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明诚叹赏,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寝食者三日夜,得五十阕。  相似文献   

5.
张云丽 《现代语文》2006,(10):123-123
醉花阴(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县人。父亲李格非,北宋知名文士、散文家。丈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子、金石家。她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女词人。著有《李易安集》十七卷,《漱玉词》一卷(别本五卷)(不传)。今人有《李清照集注》、《重辑李清照集》等。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  相似文献   

6.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是李清照寄给在太学读书的丈夫赵明诚的一首重阳怀念丈夫的词。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营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这是全篇最为精彩的三句,也是宋词中难得见到的结拍佳句。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课内外读本中,有许多写“瘦”的精彩语句,很值得品读。1.表现作者愁思之深。李清照的《醉花阴》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一首有名的重阳词,寄给丈夫赵明诚,表现怀人的情思。在“帘卷西风”、  相似文献   

8.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相似文献   

9.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相似文献   

10.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  相似文献   

11.
《醉花阴·薄雾浓云》是李清照寄给她暂别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大凡读过这首词的人,很少会忽略元人伊世珍《琅嫒记》中的一段记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相似文献   

12.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佳节重阳节。自汉代以来,我国民间就有在重阳日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文人骚客也因此留下了众多歌咏重阳的诗章。重阳节也称登高节。《西京杂记》记载:“九月重阳,就此出游登高。”登高望远的习俗始于西汉,到唐代则已非常普遍。这从众多唐诗中可见一斑。李白有诗云:“九月天气  相似文献   

13.
秦红梅 《现代语文》2007,(10):121-121,115
饮酒赏菊、登高团圆、作诗赋说是中国古代诗人们在重阳之际的主要活动,历代的诗人都将自己的独特感受在重阳佳节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既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同时又有借题嘲讽时政,以此表达诗人自己的不平之气,抒发慷慨之情。  相似文献   

14.
<正>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  相似文献   

15.
关于《醉花阴》,有这样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阙,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徳  相似文献   

16.
九州撷韵     
《老年教育》2010,(6):50-51
米寿之年游五泄,秋水秋山碧。佳节正重阳,应景登高,崖畔昂然立。山高峭壁三千尺,瀑布帘花白。一泻现奇观,水墨丹青,出自神仙笔。  相似文献   

17.
一、女词人李清照的柔情和坚毅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相似文献   

18.
王瑛 《辅导员》2010,(19):14-16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又迎来了一个传统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儒家认为九是阳数,所以重九亦叫"重阳"。人们在该节日有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  相似文献   

19.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佳节。《易经》认为“九是爻中的阳爻”。两阳相重,故名“重阳”,亦称“重九”。重阳登高源于东汉。据《续齐谐语》载:东汉方士费长房对其徒弟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桓按其师所嘱,携全家人,肩置盛有茱萸的布袋,登高山饮菊花洒,以消灾避难。晚上归来,果然见家中“鸡犬牛羊,一时暴死。“从此,重阳登高避邪之俗逐渐盛行于世。  相似文献   

20.
10期主题     
(一)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佳节,也是老人节,尊老、敏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学们,你知道重阳节吗?你了解重阳节里有哪些习俗吗?你和家人是怎么度过这一天的?重阳节中发生过哪些令你难忘的事?应当怎样来过传统佳节?来"本期主题"说说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